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01:14
若据近世发现,梵文的《法华经》中,又只有十六身了:佛身、菩萨身、缘觉身、声闻身、梵天身、帝释身、乾闼婆身、夜叉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转轮王身、鬼神身、毗沙门身、将军身、婆罗门身、执金刚神身。
这些应化身的多少出入,不过是传诵及翻译者之间的详简增损而已,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没有影响,各经所举,亦不过列其大略,实际上由于众生千差万别,可以随着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品类不同,而作千差万别的身相来迎合众生、教化众生、救济众生。以上所举的三十二身,或者三十三身,或者十六身,仅是适应佛陀当时的印度社会而说,如果佛陀在今天的中国来说《法华经》,一定会加入更多的身分,也会减略几种身分的。因为,事实上的观音菩萨,乃是随类应化,无类不现,遍于尘沙法界。所谓法界,便是众生身心的类别,众生所处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观音便是遍于一切、平等救济的大菩萨,当然不能用有限的身份来概罗他所应机示现的身相了。可知,前面所说“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所谓的千处,也仅是象征性的一个形容词,并非仅限于一千个地方求他,他就显现,多了一处求他,他便不现了。苦海也未必就在海中,而是象征众生生死之苦的如海无涯。佛经的文字,请不要用计算器来分析它,因其经义往往是在文字之外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01:14
若据近世发现,梵文的《法华经》中,又只有十六身了:佛身、菩萨身、缘觉身、声闻身、梵天身、帝释身、乾闼婆身、夜叉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转轮王身、鬼神身、毗沙门身、将军身、婆罗门身、执金刚神身。
这些应化身的多少出入,不过是传诵及翻译者之间的详简增损而已,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没有影响,各经所举,亦不过列其大略,实际上由于众生千差万别,可以随着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品类不同,而作千差万别的身相来迎合众生、教化众生、救济众生。以上所举的三十二身,或者三十三身,或者十六身,仅是适应佛陀当时的印度社会而说,如果佛陀在今天的中国来说《法华经》,一定会加入更多的身分,也会减略几种身分的。因为,事实上的观音菩萨,乃是随类应化,无类不现,遍于尘沙法界。所谓法界,便是众生身心的类别,众生所处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观音便是遍于一切、平等救济的大菩萨,当然不能用有限的身份来概罗他所应机示现的身相了。可知,前面所说“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所谓的千处,也仅是象征性的一个形容词,并非仅限于一千个地方求他,他就显现,多了一处求他,他便不现了。苦海也未必就在海中,而是象征众生生死之苦的如海无涯。佛经的文字,请不要用计算器来分析它,因其经义往往是在文字之外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01:14
若据近世发现,梵文的《法华经》中,又只有十六身了:佛身、菩萨身、缘觉身、声闻身、梵天身、帝释身、乾闼婆身、夜叉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转轮王身、鬼神身、毗沙门身、将军身、婆罗门身、执金刚神身。
这些应化身的多少出入,不过是传诵及翻译者之间的详简增损而已,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没有影响,各经所举,亦不过列其大略,实际上由于众生千差万别,可以随着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品类不同,而作千差万别的身相来迎合众生、教化众生、救济众生。以上所举的三十二身,或者三十三身,或者十六身,仅是适应佛陀当时的印度社会而说,如果佛陀在今天的中国来说《法华经》,一定会加入更多的身分,也会减略几种身分的。因为,事实上的观音菩萨,乃是随类应化,无类不现,遍于尘沙法界。所谓法界,便是众生身心的类别,众生所处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观音便是遍于一切、平等救济的大菩萨,当然不能用有限的身份来概罗他所应机示现的身相了。可知,前面所说“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所谓的千处,也仅是象征性的一个形容词,并非仅限于一千个地方求他,他就显现,多了一处求他,他便不现了。苦海也未必就在海中,而是象征众生生死之苦的如海无涯。佛经的文字,请不要用计算器来分析它,因其经义往往是在文字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