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44
牙签的历史 牙签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口腔卫生用具,它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体积细小,制作的材料通常是木材或竹子,而且也很容易被化为灰烬,因此它的地位低微,历史上也确实很少留下关于牙签发明的证据。幸而,中国的考古学家发掘出以黄金打制而成的牙签,制作的年代大概在汉末时期。这种黄金牙签虽然属于少数的皇族,而非平常百姓所有的,但依然可证明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牙签了。 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就是将筷子与牙签同样视为是中国人的发明品。因为一般人以为,中国人一向讲究饮食,在饮食文化发达的中国,既然有人发明了筷子这种实用品,那么与它相关的用品牙签,也理所当然地同时被发明出来。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其实这种即用即弃的东西是源自印度的,有人认为它可能与佛祖释迦牟尼给弟子们传授卫生有关。牙签与牙刷在早期都被称为“杨枝”,起源于印度。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向弟子们讲道时,发现围在他四周的弟子们,在开口说话时都有口臭的毛病,于是释迦牟尼给他们另外教授了卫生课。他说:“汝等用树枝刷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觉,可得五利也。”释迦牟尼当时在菩提树下弘扬佛法,顺便教导弟子们消除口臭的方法。至今,印度的劳苦大众,在早上仍会以树枝或木片刷牙和剔牙,大概与此传说有关。由此推算,早在二千年前,印度人已经懂得用树枝或木片,当作牙刷来清洁口腔。后来,印度人这种用树枝来消除口臭的秘诀,随着到访的佛教僧人传入了中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多用杨柳作齿刷工具,因此从印度文翻译成汉语就写成了“杨枝”。现代汉语已经不再用“杨枝”一词,而只有日本仍是源用这个古词。 牙签的发展 在我国,每年要消耗超过6000亿支牙签,连起来可绕地球100圈。如果用木材制造,需消耗木材160万立方米,相当于203万亩树林;如果用竹子制造,需要消耗竹子140万吨、相当于70万亩竹林。“中国人每天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要砍荒多少绿地!在韩国、日本,木制牙签已经全面禁用。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始诞生了 淀粉牙签 。淀粉牙签一般采用玉米淀粉、地瓜淀粉、薄荷制剂、白茅根制剂、白芷制剂、明矾、山梨醇、水、食用色素为原料,将水加温至沸点后与各原料搅拌混均后置于挤出机中在高温高压下挤出成条状后用自然温度下的清水喷淋洗涤,将喷淋洗涤后的条状原料置于冷冻设置中在-21℃条件下冷冻24小时,冷冻后取出用自然温度下的清水喷淋洗涤再置于干燥设备中在35-40℃条件下干燥24-30小时后取出切割成牙签长度的短段,切割后的短段原料用研磨机削磨后即为成品。具有质地坚硬、不分叉、不易折断、可溶于水作为饲料,对环境无污染、对牙龈具有保健作用的特点。 这种牙签软硬适中无毒不伤人,一年能‘救’下几十万亩树林。在*期间,曾有全国政协委员、延边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朴惠善见人就掏出几枝白色透明的小牙签,向大家推销“能吃”的环保淀粉牙签。 牙签剔牙的正确方法 日常饮食之后,很多人有饭后剔牙的嗜好。其实,整齐排列的健康牙齿一般不容易嵌塞食物,而经常剔牙会损伤牙齿和牙床,造成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缝变宽。牙缝越宽,食物残渣越易嵌进去,形成了恶性循环。即俗话说的“牙齿越剔越稀”。那么用牙签剔牙到底好不好?我们认为,只要使用正确,剔牙有益无害。 剔牙要选用优质木质或象牙牙签,注意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表面光滑、中间向两端逐渐变细。 剔牙手法是:将牙签沿着牙面慢慢地置入龈沟(牙间隙)底部,再向舌侧轻轻推出食物残渣,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损伤牙周组织。提倡饮食后约15~20分钟漱口。漱口时,一定要闭上嘴,用一定的力量鼓动颊部,使漱口液从牙缝中内外来回流动,将食物残渣及污物冲洗出来。牙缝里嵌塞的食物残渣实在漱不出来,可以用牙刷刷,或用手帕、毛巾按在食物所塞的部位轻轻一擦就可以出来,这样既促进牙的新陈代谢,又有强齿固齿之功效。 牙签的选择 人吃饭或食物时特别容易塞牙。这时,牙签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牙签除剔除塞入牙间的食物,还有清除牙菌斑、软垢的作用,特别是邻面的牙菌斑。正确地使用牙签,可作为每天刷牙的补充,有利于牙齿保健。 剔牙要选择合适的牙签,使用正确的方法。有人塞牙后急于剔除、随便操起什么就剔,如小刀、火柴棍、大头钉、发夹等,这不仅对牙齿和牙周组织有害,还会加大牙齿间的缝隙,造成更加严重的塞牙。 牙签以硬质、光滑*刺、横断面扁圆形或三角形为佳,尖端略细。 牙签以45度角进入牙齿与牙龈之间,尖端指向咬合的方向,顺着每个牙缝的两个牙面慢慢滑动,用力不可过快、过猛,牙签的侧面紧贴牙面刮动数次,最后要漱口,每天一次或每餐后进行。 牙签是一些中老年人的必备品,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牙龈炎、牙龈萎缩、牙间隙增大而导致牙周疾病。牙签最好在牙间有空隙存在的情况下使用,如果牙龈乳头正常,牙签只限于用在牙龈沟内,切不可将牙签用力压入牙间乳头区,因为这样会使本来没有间隙的牙齿间形成缝隙,食物更容易嵌塞,再用牙签去剔,久而久之,成为恶性循环,使牙间隙增大,牙龈乳头萎缩,既造成牙周病又影响美观和功能。 注意事项: 剔牙要选择合适的牙签,使用正确的方法。有人塞牙后急于剔除、随便操起什么就剔,如小刀、火柴棍、大头钉、发夹等,这不仅对牙齿和牙周组织有害,还会加大牙齿间的缝隙,造成更加严重的塞牙。 牙签的安全问题 一根小小的牙签,可能藏了数万个细菌,容易病从口入,比如乙肝、结核等疾病。近日,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说,国内餐馆配备的牙签许多是“三无”产品,而国家尚未为牙签制订相关标准。因此,消费者每次应只选取一支牙签,用过后即折断,防止二次污染。 据了解,牙签安全问题在两个阶段可以产生。一是生产阶段,由于牙签制作技术含量低,生产者多为家庭作坊,质量难以保障;二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保存不合适,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45
牙签是谁发明的?
我来答
奶
牙签的历史 牙签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口腔卫生用具,它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体积细小,制作的材料通常是木材或竹子,而且也很容易被化为灰烬,因此它的地位低微,历史上也确实很少留下关于牙签发明的证据。幸而,中国的考古学家发掘出以黄金打制而成的牙签,制作的年代大概在汉末时期。这种黄金牙签虽然属于少数的皇族,而非平常百姓所有的,但依然可证明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牙签了。 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就是将筷子与牙签同样视为是中国人的发明品。因为一般人以为,中国人一向讲究饮食,在饮食文化发达的中国,既然有人发明了筷子这种实用品,那么与它相关的用品牙签,也理所当然地同时被发明出来。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其实这种即用即弃的东西是源自印度的,有人认为它可能与佛祖释迦牟尼给弟子们传授卫生有关。牙签与牙刷在早期都被称为“杨枝”,起源于印度。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向弟子们讲道时,发现围在他四周的弟子们,在开口说话时都有口臭的毛病,于是释迦牟尼给他们另外教授了卫生课。他说:“汝等用树枝刷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觉,可得五利也。”释迦牟尼当时在菩提树下弘扬佛法,顺便教导弟子们消除口臭的方法。至今,印度的劳苦大众,在早上仍会以树枝或木片刷牙和剔牙,大概与此传说有关。由此推算,早在二千年前,印度人已经懂得用树枝或木片,当作牙刷来清洁口腔。后来,印度人这种用树枝来消除口臭的秘诀,随着到访的佛教僧人传入了中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多用杨柳作齿刷工具,因此从印度文翻译成汉语就写成了“杨枝”。现代汉语已经不再用“杨枝”一词,而只有日本仍是源用这个古词。 牙签的发展 在我国,每年要消耗超过6000亿支牙签,连起来可绕地球100圈。如果用木材制造,需消耗木材160万立方米,相当于203万亩树林;如果用竹子制造,需要消耗竹子140万吨、相当于70万亩竹林。“中国人每天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要砍荒多少绿地!在韩国、日本,木制牙签已经全面禁用。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始诞生了 淀粉牙签 。淀粉牙签一般采用玉米淀粉、地瓜淀粉、薄荷制剂、白茅根制剂、白芷制剂、明矾、山梨醇、水、食用色素为原料,将水加温至沸点后与各原料搅拌混均后置于挤出机中在高温高压下挤出成条状后用自然温度下的清水喷淋洗涤,将喷淋洗涤后的条状原料置于冷冻设置中在-21℃条件下冷冻24小时,冷冻后取出用自然温度下的清水喷淋洗涤再置于干燥设备中在35-40℃条件下干燥24-30小时后取出切割成牙签长度的短段,切割后的短段原料用研磨机削磨后即为成品。具有质地坚硬、不分叉、不易折断、可溶于水作为饲料,对环境无污染、对牙龈具有保健作用的特点。 这种牙签软硬适中无毒不伤人,一年能‘救’下几十万亩树林。在*期间,曾有全国政协委员、延边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朴惠善见人就掏出几枝白色透明的小牙签,向大家推销“能吃”的环保淀粉牙签。 牙签剔牙的正确方法 日常饮食之后,很多人有饭后剔牙的嗜好。其实,整齐排列的健康牙齿一般不容易嵌塞食物,而经常剔牙会损伤牙齿和牙床,造成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缝变宽。牙缝越宽,食物残渣越易嵌进去,形成了恶性循环。即俗话说的“牙齿越剔越稀”。那么用牙签剔牙到底好不好?我们认为,只要使用正确,剔牙有益无害。 剔牙要选用优质木质或象牙牙签,注意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表面光滑、中间向两端逐渐变细。 剔牙手法是:将牙签沿着牙面慢慢地置入龈沟(牙间隙)底部,再向舌侧轻轻推出食物残渣,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损伤牙周组织。提倡饮食后约15~20分钟漱口。漱口时,一定要闭上嘴,用一定的力量鼓动颊部,使漱口液从牙缝中内外来回流动,将食物残渣及污物冲洗出来。牙缝里嵌塞的食物残渣实在漱不出来,可以用牙刷刷,或用手帕、毛巾按在食物所塞的部位轻轻一擦就可以出来,这样既促进牙的新陈代谢,又有强齿固齿之功效。 牙签的选择 人吃饭或食物时特别容易塞牙。这时,牙签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牙签除剔除塞入牙间的食物,还有清除牙菌斑、软垢的作用,特别是邻面的牙菌斑。正确地使用牙签,可作为每天刷牙的补充,有利于牙齿保健。 剔牙要选择合适的牙签,使用正确的方法。有人塞牙后急于剔除、随便操起什么就剔,如小刀、火柴棍、大头钉、发夹等,这不仅对牙齿和牙周组织有害,还会加大牙齿间的缝隙,造成更加严重的塞牙。 牙签以硬质、光滑*刺、横断面扁圆形或三角形为佳,尖端略细。 牙签以45度角进入牙齿与牙龈之间,尖端指向咬合的方向,顺着每个牙缝的两个牙面慢慢滑动,用力不可过快、过猛,牙签的侧面紧贴牙面刮动数次,最后要漱口,每天一次或每餐后进行。 牙签是一些中老年人的必备品,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牙龈炎、牙龈萎缩、牙间隙增大而导致牙周疾病。牙签最好在牙间有空隙存在的情况下使用,如果牙龈乳头正常,牙签只限于用在牙龈沟内,切不可将牙签用力压入牙间乳头区,因为这样会使本来没有间隙的牙齿间形成缝隙,食物更容易嵌塞,再用牙签去剔,久而久之,成为恶性循环,使牙间隙增大,牙龈乳头萎缩,既造成牙周病又影响美观和功能。 注意事项: 剔牙要选择合适的牙签,使用正确的方法。有人塞牙后急于剔除、随便操起什么就剔,如小刀、火柴棍、大头钉、发夹等,这不仅对牙齿和牙周组织有害,还会加大牙齿间的缝隙,造成更加严重的塞牙。 牙签的安全问题 一根小小的牙签,可能藏了数万个细菌,容易病从口入,比如乙肝、结核等疾病。近日,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说,国内餐馆配备的牙签许多是“三无”产品,而国家尚未为牙签制订相关标准。因此,消费者每次应只选取一支牙签,用过后即折断,防止二次污染。 据了解,牙签安全问题在两个阶段可以产生。一是生产阶段,由于牙签制作技术含量低,生产者多为家庭作坊,质量难以保障;二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保存不合适,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45
牙签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口腔卫生用具,它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体积细小,制作的材料通常是木材或竹子,而且也很容易被化为灰烬,因此它的地位低微,历史上也确实很少留下关于牙签发明的证据。幸而,中国的考古学家发掘出以黄金打制而成的牙签,制作的年代大概在汉末时期。这种黄金牙签虽然属于少数的皇族,而非平常百姓所有的,但依然可证明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牙签了。 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就是将筷子与牙签同样视为是中国人的发明品。因为一般人以为,中国人一向讲究饮食,在饮食文化发达的中国,既然有人发明了筷子这种实用品,那么与它相关的用品牙签,也理所当然地同时被发明出来。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其实这种即用即弃的东西是源自印度的,有人认为它可能与佛祖释迦牟尼给弟子们传授卫生有关。牙签与牙刷在早期都被称为“杨枝”,起源于印度。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向弟子们讲道时,发现围在他四周的弟子们,在开口说话时都有口臭的毛病,于是释迦牟尼给他们另外教授了卫生课。他说:“汝等用树枝刷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觉,可得五利也。”释迦牟尼当时在菩提树下弘扬佛法,顺便教导弟子们消除口臭的方法。至今,印度的劳苦大众,在早上仍会以树枝或木片刷牙和剔牙,大概与此传说有关。由此推算,早在二千年前,印度人已经懂得用树枝或木片,当作牙刷来清洁口腔。后来,印度人这种用树枝来消除口臭的秘诀,随着到访的佛教僧人传入了中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多用杨柳作齿刷工具,因此从印度文翻译成汉语就写成了“杨枝”。现代汉语已经不再用“杨枝”一词,而只有日本仍是源用这个古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46
牙签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口腔卫生用具,它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体积细小,制作的材料通常是木材或竹子,而且也很容易被化为灰烬,因此它的地位低微,历史上也确实很少留下关于牙签发明的证据。幸而,中国的考古学家发掘出以黄金打制而成的牙签,制作的年代大概在汉末时期。这种黄金牙签虽然属于少数的皇族,而非平常百姓所有的,但依然可证明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牙签了。 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就是将筷子与牙签同样视为是中国人的发明品。因为一般人以为,中国人一向讲究饮食,在饮食文化发达的中国,既然有人发明了筷子这种实用品,那么与它相关的用品牙签,也理所当然地同时被发明出来。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其实这种即用即弃的东西是源自印度的,有人认为它可能与佛祖释迦牟尼给弟子们传授卫生有关。牙签与牙刷在早期都被称为“杨枝”,起源于印度。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向弟子们讲道时,发现围在他四周的弟子们,在开口说话时都有口臭的毛病,于是释迦牟尼给他们另外教授了卫生课。他说:“汝等用树枝刷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觉,可得五利也。”释迦牟尼当时在菩提树下弘扬佛法,顺便教导弟子们消除口臭的方法。至今,印度的劳苦大众,在早上仍会以树枝或木片刷牙和剔牙,大概与此传说有关。由此推算,早在二千年前,印度人已经懂得用树枝或木片,当作牙刷来清洁口腔。后来,印度人这种用树枝来消除口臭的秘诀,随着到访的佛教僧人传入了中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多用杨柳作齿刷工具,因此从印度文翻译成汉语就写成了“杨枝”。现代汉语已经不再用“杨枝”一词,而只有日本仍是源用这个古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46
牙签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口腔卫生用具,它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体积细小,制作的材料通常是木材或竹子,而且也很容易被化为灰烬,因此它的地位低微,历史上也确实很少留下关于牙签发明的证据。幸而,中国的考古学家发掘出以黄金打制而成的牙签,制作的年代大概在汉末时期。这种黄金牙签虽然属于少数的皇族,而非平常百姓所有的,但依然可证明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牙签了。
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就是将筷子与牙签同样视为是中国人的发明品。因为一般人以为,中国人一向讲究饮食,在饮食文化发达的中国,既然有人发明了筷子这种实用品,那么与它相关的用品牙签,也理所当然地同时被发明出来。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其实这种即用即弃的东西是源自印度的,有人认为它可能与佛祖释迦牟尼给弟子们传授卫生有关。牙签与牙刷在早期都被称为“杨枝”,起源于印度。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向弟子们讲道时,发现围在他四周的弟子们,在开口说话时都有口臭的毛病,于是释迦牟尼给他们另外教授了卫生课。他说:“汝等用树枝刷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觉,可得五利也。”释迦牟尼当时在菩提树下弘扬佛法,顺便教导弟子们消除口臭的方法。至今,印度的劳苦大众,在早上仍会以树枝或木片刷牙和剔牙,大概与此传说有关。由此推算,早在二千年前,印度人已经懂得用树枝或木片,当作牙刷来清洁口腔。后来,印度人这种用树枝来消除口臭的秘诀,随着到访的佛教僧人传入了中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多用杨柳作齿刷工具,因此从印度文翻译成汉语就写成了“杨枝”。现代汉语已经不再用“杨枝”一词,而只有日本仍是源用这个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