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9 09: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10 07:52
矛,作为古代兵器中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历史悠久,是古代军队中装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矛的原始形态是前端修尖的木棒,后经演化,人们开始使用石头、兽骨制作矛头,并将其绑在长木柄前端,增强了杀伤效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发现用石头或动物骨角制造的矛头。奴隶社会的军队已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商朝时,铜矛成为重要的格斗兵器。从商朝到战国时期,青铜矛头沿用,形制从商朝的阔叶铜矛发展到战国时期的窄叶铜矛,矛柄制作也更为精细。战国晚期开始,较多使用钢铁矛头,直至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逐渐取代了青铜矛头,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
矛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木柄、竹柄到钢铁柄的演变,积竹柄因其坚韧而富有弹性而优于木柄。矛的基本形制包括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矛是一种纯粹的刺杀兵器,构造简单,由矛头、矛柄两部分组成。矛头分为身和骱两部分,脊部左右展开成带刃的矛叶,向前聚集成锐利的尖锋,有的脊两侧带凹槽,称“饮血”,以减少阻力。骸是用来连接脊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为防止拔矛时矛头脱落,有的矛矟两边铸有环状钮,可用绳穿过把矛头牢牢绑缚在柄上。
矛在春秋时期按用途分为酋矛和夷矛。《周礼》考工记对酋矛和夷矛的规格有详细记载,步兵用的酋矛为4.5米,战车士兵用的九矛为5.4米。但柄长超过使者身长的三倍时,使用起来就不灵活了,因此2至3米长的矛更为适宜。《考工记》上说,酋矛柄长二丈,是步卒使用的兵器,夷矛柄长二丈四尺(均周尺),是战车上使用的武器。当时的矛头多为青铜质,但形制开始从凸脊扁体双叶形趋向三叶窄长棱锥形,前锋更加锐利,刺透力增强。銎部有穿孔,使矛头能更牢固地安装在柄端。矛杆长度一般为270-290厘米。1971年长沙春秋晚期楚墓中出土的两支带柄之矛,一支柄长297厘米,木质;另一支柄长280厘米,“积竹”柄。
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矛,铁矛头比铜矛头体长,且十分锋利。西汉时骑兵是军队的主要兵种之一,专供骑兵使用的长矛,全长一丈八尺,称为“矟”。这种长矛矟一直到唐代仍被看作重要兵器,不许民间持有。在秦始皇陵的秦俑从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包括秦弓、镞、矛、戈、钺、吴钩等,再现了两千两百年前秦代军队武器装备的风采。
蛇矛是一种特殊的矛,通体铁制,由矛头、矛柄、矛鐏三部分组成。蛇矛的矛头长二尺余,扁平,弯曲如蛇形,两面有刃,故称蛇矛。蛇矛的最大特征在于其矛头的金属位置形如弯曲的蛇体,有着波浪式的曲线,矛尖形如蛇舌吐信,加强了刺穿对象的威力。在中国小说中,蛇矛最为著名的是“丈八蛇矛”,其中张飞所使用的最为著名。在古代战争中,蛇矛被用作刺杀兵器,其使用方法包括刺、挑、戮、划等。
矛在古代战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车战到骑战再到步战,矛都是三代元老兵器。在冷兵器时代,矛堪称为武将们得心应手的一种利兵器,也是军队长期装备的主要兵器。然而,随着火的发明和装备刺刀的步在西方军队中的普及,17世纪中期后,矛正式退出了军事舞台。在历史上,矛与盾的对抗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一幕,而马其顿方阵的使用则在古代希腊军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矛是兵器名。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长柄,有刃,用以刺敌。始于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亦甚悠久,惟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之法,亦极简单,非若后之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也。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双手握柄,以直刺或戮为主的战斗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