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4 03: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16 19:20
儿童脑性瘫痪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中枢性运动障碍,主要体现在运动发育的落后上。比如,他们在抬头、翻身、坐立以及四肢活动上可能会出现延迟或不完整。患儿在自主运动上会遇到困难,表现为运动僵硬、不协调和不对称。此外,他们的肌张力和姿态也可能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降低或者变化无常。肌张力增高的孩子可能会呈现足尖着地行走,下肢呈剪刀状交叉,膝腱反射亢进,甚至可能出现踝痉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反应。在姿势方面,他们通常难以保持头部和四肢在中线位置,可能出现弓状反张或四肢痉挛的状态。
脑性瘫痪的患儿约有三分之二会伴有智力发展迟缓,约有一半会出现视力障碍、听力问题、语言障碍,甚至可能出现癫痫发作或情绪、行为问题。根据不同的临床特征,脑性瘫痪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痉挛型(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内收肌张力增高,其中痉挛型占大多数,可能表现为双侧、四肢、偏侧、截瘫或单瘫等)、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
在一些典型病例中,婴儿期可能就表现出双侧或偏侧瘫痪,随后可能伴随智力缺陷和痉挛发作。部分孩子可能表现出不自主运动或小脑共济失调。然而,病情通常稳定且非进行性,诊断相对明确。对于这类患儿,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先天畸形或并发其他疾病。
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