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11 19: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11 20:14
引言
2017年1月21日,湖南卫视《歌手》节目首播,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的首场表演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和精湛唱技,表演了法语歌曲《S.O.S D'un teerien en detresse》。迪玛希的演唱充分展示了人体歌唱发声的广泛有效音域,本文将从声带振动机制、声带开合时间比、发声策略、伯努利效应四个方面探讨声带的发声机制。
一、声带的振动机制
人体声带振动机制主要分为M0、M1、M2、M3四类:
M0:气泡音,声带边缘轻微摩擦振动,不具备完整周期。
M1:重机能发声,甲杓肌主导,声带全长振动,声音浑厚、结实。
M2:轻机能发声,环甲肌主导,声带边缘振动,声音轻巧、尖亮。
M3:哨音,通过声带与喉管极小空隙吹出强大气息,发出极高的振动频率。
二、声带的开合时间比
声带开合时间比对声音音质有直接影响,声门开放时间占比例的Oq与闭合时间占比例的Cq呈负相关关系。Cq值高表示闭合时间长,声音音质厚实、雄壮,有金属色彩和刚性;Cq值低表示闭合时间短,声音音质薄、柔和,有明显气感。
三、发声策略
理想的发声策略应结合声带振动机制与开合时间比,包括气泡音转发声、重机能发声训练、轻机能发声训练、环甲肌和甲杓肌协同作用的发声、以及通过调整Cq值进行无痕转换。
四、伯努利效应
伯努利效应在声带振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表现为声带闭合与张开、气流加速与压力降低、振动与声音产生等现象。正确理解与应用伯努利效应,有助于科学发声和声带保护。
总结
了解声带发声机制是歌唱的基础,但理论学习还需结合实践。本文提供的观点与指导,旨在为声乐学习者提供方向,促进歌唱技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