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宗旨基本信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11 20: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11 20:31

文章标题涉及的是"宗旨"这一词汇,其拼音写作"zōng zhǐ",在英文中可以表示为"aim", "purpose", "object", 或者"what one is making for",意味着主导思想或主要意图。在古代文献中,"正标宗旨"一词经常被提及,比如在《神僧传》中就有这样的表述。


"宗旨"一词有丰富的含义。在佛教教义中,它特指佛教的核心教义。而在一般语境中,它指的是一个人的主要思想或者意图,如《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晖》中提到的,孙灵晖七岁时就喜好学习,专注于研读惠蔚的手录章疏,而不求师友指导,显示出他对儒家经典《三礼》和《三传》的深刻理解,已经掌握了其核心的宗旨。


在文学创作中,"宗旨"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唐代的刘知几在评价某人的文章时,会关注其是否理解并能准确表达文章的主旨,认为这是衡量作品水平的一个标准。南唐的刘崇远也提到了一位文人,他虽然爱好吟咏,但他的文章宗旨并未超越同辈。


最后,"宗旨"的概念也可见于日常生活中,如黄宗羲致信顾梁汾时提到,虽然自己年老失学,但仍能理解先儒们的教诲核心。在洪深的戏剧《少奶奶的扇子》中,人物明确表达出他们行动的意图,即要引导他人共同前行。


扩展资料

《宋书·夷蛮传》:“唯浮图为教,逷自 龙堆 ,反经提传,训遐事远,练生莹识,恒俗称难,宗旨缅谢,微言沦隔,拘文蔽道,在末弥扇。” 唐 张乔 《题兴善寺僧道深院》诗:“法本无前业,禅非为后身。院裁他国树,堂展祖师真。甚愿依宗旨,求闲未有因。” 明 高启 《送恩禅师弟子勤归开元寺》诗:“法身已见浮来佛,宗旨曾传化去僧。”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章皇帝 万几之暇,时召 木陈 、 玉林 诸禅僧,讲究宗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