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0: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3:17
撮泰吉,这一源于彝族的古老艺术,因其深厚的民间信仰根基和祖先祭祀功能,成为当地民众祈愿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重要方式。它在彝族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历史中,植根深厚,蕴含着丰富的戏剧发生学和艺术形态学价值。
尤其,撮泰吉中的表演活动与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密切相关,为这两个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偏僻的地区传承至今,撮泰吉较少受外界影响,却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显得格外脆弱。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使其面临灭绝的危机。因此,保护撮泰吉,显得尤为重要。
为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6年5月20日,彝族撮泰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法律层面的认可和保护。
“撮泰吉”系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彝语的音译,现在见到的文字音译名称有“撮衬姐”、“撮寸几”、“撮屯姐”、“撮特基”、“撮泰吉”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