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3: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3:25
(1)赵发涌-干中雄铅锌矿找矿远景区
远景区位于类乌齐-左贡带北端南部的澜沧江断裂带两侧(图3-26),远景区面积11684km2。出露地层为元古宇吉塘群、下石炭统卡贡群;上三叠统黑色板岩、灰岩、砂岩夹砾岩;中侏罗统紫红色泥岩、砂岩、灰岩夹玄武岩。华力西期—印支期经过强烈的变形变质改造并有多期次的撞碰型花岗岩侵入,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广泛分布,是桑多-吉塘岩浆岩的组成部分,侵入于上三叠统与前寒武系吉塘岩群的接触部位。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石英岩化、角岩化。该成矿区内已知矿产主要有Pb,Zn,Cu,Ag,Sb等,与带内的岩浆侵入活动、构造活动关系极为密切,二者是主要的控矿因素。断层和褶皱构造极为发育,主要断层(桑多-吉塘断裂)和褶皱轴线多呈北西-南东向,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矿(化)点多分布于二长花岗岩的外接触带,充填于断裂破碎带或大断层旁的次级裂隙中,呈脉状产出。
重力布格异常为负值。该区化探异常以Pb,Zn,Ag,Cu,Sb为主,共有39处重砂异常密集条带分布,异常衬度高,构成赵发涌-干中雄重砂异常带,主要重砂矿物有Pb,Zn,Cu,Au,Ag;通过1:20万区调和本次化探异常查证工作已发现大型矿床4处,中小型5处,矿床点23处,综合化探异常8处。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使干中雄、南越拉、赵发涌、滨达等成为大型-特大型铅锌矿基地。
图3-26 类乌齐-左贡带北段远景区分布图
(2)长毛岭-夏亚钨、锡多金属找矿远景区
位于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中部类乌齐-东达山复合岛弧造山带西侧,类乌齐陆块的长毛岭坳陷带,面积5406km2。出露地层有古生界片麻岩、大理岩、混合岩、片岩;下二叠统灰岩、砂页岩、火山岩;上三叠统灰岩、砂泥岩、砾岩;中侏罗统杂色砂、砾岩夹碳酸盐岩、火山岩。上三叠统巴贡组为锡矿赋存层位。燕山晚期英云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脉极为发育,在赛北弄、马布界一带形成环状角岩带。主要矿产是以赛北弄锡矿为代表的钨锡多金属矿,成因类型以热液为主,次为矽卡岩型,主要成矿作用为含矿岩浆热液沿角岩带之张性裂隙充填成矿,围岩蚀变主要为长英角岩化、硅化、黄铁矿化。
构造由一系列北西向右行排列的断层束与褶皱构造组成,向北西撒开,向南东收缩并被澜沧江主逆推带所截。构造运动强烈、频繁,为成矿创造了条件。
岩浆活动频繁,见有岩基、岩体、岩脉及火山岩。成岩时代为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主要有辉橄岩、辉绿辉长岩、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岩等,反映出岩浆良好分异。在岩浆岩中以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矿化关系密切。
水系沉积物异常组分较复杂,具分带现象,形成北西的W,Sn,Hg,As,Cd元素组合异常带,中部的Sn,W,Sb,Pb,Zn,Cu综合异常带及南东的Sn,Ag,Pb,Zn,Cu异常带。通过化探工作区内发现中、小型锡矿床3处,矿化异常8处。
(3)吉曲-甲桑卡铜、银、(铅、锌)矿找矿远景区
位于昌都陆块吉曲坳陷带、紫曲逆冲断裂带东北吉曲—尚卡一带,面积3467km2。出露地层侏罗系和白垩系为陆相红色碎屑建造,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分别不整合其上。未见岩浆活动,该盆地断裂构造较为发育。除少数与沉积作用有关的矿产(砂岩型铜矿、石膏、盐卤、褐煤点)外,主要的成矿作用为热液充填交代作用形成的铜银多金属矿。该类矿(点)均沿断裂带分布,矿床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脉状为主,含矿围岩主要为砂岩、砾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物组合常与雄雌黄、辰砂等共生,属中低温型组合。主要成矿时期为喜马拉雅期。
赋矿地层主要有上三叠统甲丕拉组砂岩、泥岩、灰岩及火山岩;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灰岩,巴贡组砂板岩、泥灰岩;波里拉组灰岩,巴贡组砂板岩。
北西向断裂*行展布,吉曲断裂和鲁沟沙断裂贯穿本区,北西向、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交错出露,将地层分割成条带状岩片。
化探扫面圈定了甲桑卡Ag,Cu,Pb,Zn,Hg,As异常带,成矿元素主要为Ag,Pb,Zn,As,Hg,次为Ba,Cu,Co等;重砂异常有20处,划出了吉曲-甲桑卡Pb,HgS,Ag,Cu,Au重砂异常带和桑采Cu,Pb,Zn重砂异常带。重砂和化探异常重叠性好,呈北西向带状展布。经异常查证,已发现中小型矿床4处,矿点16处,矿种主要是 Cu,Ag,次有Pb,Zn;矿床类型主要为砂岩型,次有热液型。该区是一个较大的铜银矿化富集区,可望成为一个铜银(铅锌)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