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8 03:39
一、类别不同
3D是从维数上面说的,2.5D是从屏幕大小上面讲的。2D是采用比普通屏幕稍大一些的屏幕(Wall-To-Wall Screen),是一种新型的观影体验。
二、效果不同
2D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2.5D则能感受到一个空间的存在。而3D,那么就会有一个超大屏幕、超豪华的视觉享受。
三、含义不同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今天的3D,主要特指是基于电脑/互联网的数字化的3D/三维/立体技术,也就是三维数字化。
将2d与3d结合起来运用的技术早已得到实现。而这种技术取名为2d或3d显得没有新意,如果是在2d之前,则显得技术落后,如果是在3d之后,因其本身是2d+3d的技术,所以根本没有超过3d的技术,也就是2.5d。
快门式
优势:
一:没有闪烁,能体现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不闪式3D没有电力驱动,可舒适佩戴眼镜并且全然没有闪烁感。因此可以尽情享受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看实际测量闪烁程度的数据就能知道数据几乎是零,不会有头晕的状态出现。
二:可视角度广,观看不闪式3D电视时只要是在推荐距离内,在任何角度观看,它的画面效果、色彩表现力都不打折扣,可以在没有角度*的情况下去享受完美震撼的3D影像。
三:能够用轻便舒适的眼镜享受3D影像。不闪式3D眼镜轻便、价格合理,还可以使用夹套眼镜让配戴眼镜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四:体现没有重叠画面的3D影像。画面重叠现象是因为右侧影像进入左侧眼睛或左侧影像进入右侧眼睛而发生的。不闪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离左右影像后体现3D影像,所以不会发生画面重叠现象享受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实物体的立体影像。通过实际测量画面重叠的数据就能知道不闪式3D的重叠数据是人无法感知的水平。
五:体现没有画面拖拉现象的高清晰3D影像。不闪式3D能够体现1秒钟240张3D合成影像。所以在相同的时间里,不闪式3D能表现更多的画面情报而体现没有拖拉的高清晰立体影像。所以不闪式3D也被称作世界唯一的240赫兹3D电视。
缺点:
一:眼镜的问题,首先眼镜是需要配备电池的,但是眼镜必须要带着才能欣赏电视节目,那么电池产生电流的同时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产生辐射,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
二:画面闪烁的问题,3D眼镜闪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主动快门式3D眼镜,也就是说两个镜片每秒各要开合50/60次,即使是如此快速,用户眼镜仍然是可以感觉得到,如果长时间观看,眼球的负担将会增加。
三:亮度大大折扣,带上这种加入黑膜的3D眼镜以后,每只眼睛实际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因此主动式快门看出去,就好像戴了墨镜看电视一样,并且眼镜很容易疲劳。
不闪式3D电视方式是最接近我们实际感受立体感,最自然的方式。如同在电影院里享受生龙活虎的3D影像,能够同时看两个影像把分离左侧影像和右侧影像的特殊薄膜贴在3D电视表面和眼镜上。通过电视分离左右影像后同时送往眼镜,通过眼镜的过滤,把分离左右影像后送到各个眼睛,大脑再把这两个影像合成让人感受3D立体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3D电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2D-3D转换技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8 03:39
区别吗 其实是有的 但是看你怎么看了 或是自己的爱好如何了
虽说3D的画面效果好 但是我还是比较中意2.5D的 一是对电脑配置要求不是很高
二是看起来不会觉得晕 很容易适应 我玩的是无忧游戏 这游戏是2.5D的打怪游戏
觉得还是这游戏好玩 适合我追问游戏的名称叫什么啊,推荐给我啊,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8 03:40
一个是立体的一个非立体的,就是龙之谷的画面是3D,奇迹的画面是2.5D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8 03:40
2.5D 不能抬头看天
3D 可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8 03:41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今天的3D,主要特指是基于电脑/互联网的数字化的3D/三维/立体技术,也就是三维数字化。包括3D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
2.5D、伪三维,又称为假3D,是电子游戏立体技术尚未成熟的年代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电子游戏类型。对于电子游戏来说,多边形技术未成熟或是游戏主机(电脑、电视游乐器)机能不足以支持的时代,产生了许多过渡产物。一些游戏虽然有着部分立体的外貌,可是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立体游戏,因此一般都统称为假3D游戏。
假3D种类
只有看起来像立体,从里到外都没3D
以古老游戏的名作《德军总部3D》为代表,那看似立体的画面全由演算法构成,和多边形技术没有任何关系。
仅在动、静画的绘成过程中采用多边形技术
又称为Pre-rendering。先在多边形绘图软体之中,建立了一个多边形模型,接着做出各种动作并拍下照片。最后程式员把照片运用在传统的平面游戏当中。
Pre-rendering技术可以用来绘制背景。
《Final Fantasy》七代到九代的立体背景都用这种技术绘制成。
在画面呈现时仅部分采用多边形技术
对于这种游戏来说,你总会发现所有画面上看得到的东西都只是在几个固定的角度间转动,而无法更自由地旋转,举个常见的例子:你可以从四面八方观察这张桌子,但就是不能看看它的上方或下方。毫无疑问地,这张怎么看都是用3D-Max之类的多边形软体建模绘成的桌子,当它绘制完成时绝对可以恣意俯视和仰视,为什么偏偏在游戏当中不允许?
那是因为这些多边形物件在游戏程式中并未真正相连成一个多边形世界,程式只对个别的多边形物件作转动,接着计算出它们在视野转动后应该存在的方位,再把它们各自拼贴出现。如果这种说法还太难懂,那么可以这样说吧:桌子和墙壁都是真正的多边形物件,都可以真正的在你面前转动;可是关于它们所呈现的相对位置上,2D技术仍然阴魂不散。令人伤悲的是,这种做法虽然比Pre-rendering更接近真正的3D,但在硬体机能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画面华丽与精致度上却大为不及,例如《Dragon Quest》七代和四代、五代的重制就是利用这种技术。
《恶魔城 月下夜想曲》是使用这个技术的例子。
真3D中的真3D
通常当一款游戏没有上述问题(特征),一般就称它是真3D游戏了。不过,有的玩家或厂商却对此抱持着一个更严格的标准,那就是游戏中的物件是否真正地进行立体的碰撞。
好比说《Dragon Quest》八代和《末日危城》(又译:《地牢围攻》),以及早些年的类毁灭战士游戏,角色们移动时,实际上是在改变它位在数位地图上的二维坐标,并不是真正地在改变它和背景物件的相对位置。通常,这意味着这个角色将无法穿过拱桥的下方;实际上要办到却并不难,只要像2D时代的做法一样,设定一个局部使用的层状地图即可。
但是挑剔的玩家仍然觉得自己被骗了,仍然觉得这还不算真正的3D,真正的3D中主角应该随身携带三维座标所以可以在不切换、读取地图的情况下拾螺旋梯级而上,不管这个座标值用到的机率有多高,而且他绝对不能只是飞着穿越高空,得要能真正的和所有物件碰撞,比方说受地心引力影响跟自己脚下的大地碰撞那样。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大部分的游戏都是真3D游戏了:《孤岛危机》《战争机器》《使命召唤》《极品飞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