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5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54
外甥打灯笼——照“舅”
有一句民间邂逅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指的是做事做人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不过这句歇后语,在生活中有生动真实的诠释。在家乡,春节期间,正月初二是“回娘家”,初五以后称为“送灯”。前者好理解,后者的意思是,初五以后,作为舅舅或者没有舅舅的娘家人要给外甥或者还没有外甥的亲戚家里来,其中礼物中必须带有“灯笼”,且至少是一对,也就是灯笼必须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买。假如一家女孩子今年刚出嫁,那么今年娘家要给婆家送至少3对也就是6个灯笼,还要不同品种。其中三种必备的灯分别是“大红灯笼”、“莲花灯”和“火葫芦灯”,分别代表红红火火、早生贵子和预示给未来外甥送灯。有了外甥以后,哪怕是外甥女,那么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岁。我就是这样的童年过来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灯笼点亮打出来一起在街上玩,还有我现在都会唱的童谣: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
灯笼会,会灯笼,小孩不来我吹了。
西瓜灯,南瓜灯,大街小巷挑灯笼,小鱼立刻唱和着,踢一脚,踹一脚,我的灯笼坏不了。
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
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吓一跳。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歇后语故事—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歇后语小故事“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从前,大森林里住着母鸡一家和一只凶恶的黄鼠狼。快过年了,黄鼠狼想解解馋,决定把鸡宝宝一家给吃了。路上,他想:我到鸡宝宝家总得有个借口吧?有了,我就假扮成去拜年的吧。可是,去拜年没有东西也不行呀,如果不带东西,老母鸡很可能会起疑心的,路上偷点东西吧。走着走着,黄鼠狼来到了小兔家,拔了几个萝卜,然后,他又走到猴子家,顺手偷了两个桃子,“好了,礼物有了,该去吃鸡啦!”黄鼠狼得意地想。“叮铃叮铃,”母鸡家的门铃响了,母鸡问:“谁呀?”“鸡大婶,我来给您拜年了。”黄鼠狼说。母鸡一听,原来是黄鼠狼,她连忙对鸡宝宝说:“孩子,黄鼠狼来了,你快从后门出去,叫黑猫警长来!”“鸡大婶,快开门呀!”黄鼠狼有点急了。“来了,来了。”母鸡说道。黄鼠狼见门开了,便假惺惺地说:“鸡大婶,近来身体可好?”“好呀,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母鸡沉着地说。“鸡大婶,这是我给你的礼物,以前,我们的祖先发生过一点小矛盾,今天,我是诚心诚意向你道歉的。”黄鼠狼面带微笑地说。“哦,原来你是为这事来的呀!”母鸡慈祥地说,“只要你以后不再吃鸡,不偷东西,不打小动物的主意,我就原谅你!”“好的,鸡大婶,我会改正的,只不过,我还有一个请求。”“说吧。”母鸡说。“过年了,我没吃的了,我想把你吃了!”黄鼠狼凶狠地向母鸡扑来。就在这危急关头,黑猫警长来了,抓住了黄鼠狼。这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的来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54
外甥打灯笼——照“舅”
有一句民间邂逅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指的是做事做人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不过这句歇后语,在生活中有生动真实的诠释。在家乡,春节期间,正月初二是“回娘家”,初五以后称为“送灯”。前者好理解,后者的意思是,初五以后,作为舅舅或者没有舅舅的娘家人要给外甥或者还没有外甥的亲戚家里来,其中礼物中必须带有“灯笼”,且至少是一对,也就是灯笼必须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买。假如一家女孩子今年刚出嫁,那么今年娘家要给婆家送至少3对也就是6个灯笼,还要不同品种。其中三种必备的灯分别是“大红灯笼”、“莲花灯”和“火葫芦灯”,分别代表红红火火、早生贵子和预示给未来外甥送灯。有了外甥以后,哪怕是外甥女,那么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岁。我就是这样的童年过来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灯笼点亮打出来一起在街上玩,还有我现在都会唱的童谣: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
灯笼会,会灯笼,小孩不来我吹了。
西瓜灯,南瓜灯,大街小巷挑灯笼,小鱼立刻唱和着,踢一脚,踹一脚,我的灯笼坏不了。
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
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吓一跳。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歇后语故事—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55
三个臭皮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