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09:30
跑步是最常见的一种运动,虽然跑步看似很简单,但是如果跑步的方法不正确的话可能身体会出现一些不适,最常见的可能就是跑步的时候头晕。下面是我分享的跑步后头晕眼花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1、突然停止跑步
跑步之后突然回到静止状态,并不断喘气,就有可能导致血液来不及回流到身体各处,脑部短暂缺氧,导致头晕的现象出现。
缓解方法:跑步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可以慢慢走动一下,使血液有时间回流到身体各处,以协助供氧,从而缓解跑步后头晕眼花的现象。
2、空腹跑步后容易头晕
空腹跑步,尤其是晨跑的话,容易引起血糖不足,从而导致头晕眼花,注意力下降,情绪不佳等症状出现。
缓解方法:跑步之前最好吃一些含糖的食物;或是运动后尽快补充糖分,防止血糖继续降低。建议跑步前吃根香蕉,或者准备一些巧克力,牛奶之类的食物,随时补充能量。
3、脱水导致头晕
运动的时候不注意补充水分,导致体内补水不足,血液过于粘稠,血流量减慢,阻碍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也容易导致头晕的现象出现。
缓解方法:运动时及时补充水分,不但能解渴,亦能维持身体持续运作。
4、久蹲再站立引起头晕
人在蹲着的时候,下肢呈屈曲状态,导致下肢血管受压,血液难以流向下肢,就显得下肢缺血,蹲久了之后再站起来,下肢血管突然恢复畅通,这时候血液就会突然涌向下肢,反而导致头部血液不够用,大脑突然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从而出现头晕眼花,心跳加快的现象。
缓解方法:跑步后不要立马蹲下,更不要长时间蹲着不动,一旦蹲下,站立起来的时候速度要慢,以此减轻不适。
只要是参加跑步健身的人。都应该坚持和循序渐进,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运动量。另外,必须要学会“自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今天想跑,明天不想跑”的做法,我们应该坚持锻炼,坚持跑步。
在锻炼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为限度,跑完的距离以没有吃力的感觉为宜。跑步后可能出现下肢肌肉疼痛,这是正常反应,坚持锻炼几天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为确定自己锻炼水平的等级,参加跑步锻炼三至四个月后可进行一些测验,测验时以12分钟跑完的距离为计算等级的起点。
30-39岁年龄组的人,12分钟跑完的距离达不到1.5-1.8公里,说明锻炼水平较差;如能达到1.8-2.6公里,说明锻炼水平为良好;如能超过2.6公里,即达到优秀锻炼水平。
40-49岁年龄组的人,锻炼水平较差者每12分钟跑完的距离为1.6公里以内;良好者为1.7-2.4公里;优秀者为2.5公里以上。50岁以上较差、良好和优秀者每12分钟跑完的距离则分别为1.5公里以内、1.6-2.4公里和2.5公里以上。
在短期内取得理想结果是不可能的,只有经常锻炼才会提高锻炼水平。如果一周只跑一次,跑的距离再长也没有多少益处。因为在中断跑步的六天里,身体组织已将跑步带来的好处消耗得一干二净。因此,一周内跑步不得少于三次。平常缺乏锻炼的人,一旦决心开始经常性锻炼后,往往运动过量,这样会导致不良后果。
姿势
跑步姿势要合理。上身应挺直并略前倾,双肩放松,双肘自然弯曲,双臂有力的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跑步过程中,双足有弹性的全足着地的跑动,步幅无须大,但步频与步幅要基本保持均匀。注意身体重心稳定,不要有大幅度起伏。
呼吸
跑步中的呼吸问题很重要。呼吸要有一定节律,用鼻、嘴同时呼吸时,嘴不必张得太大,可将舌卷起,延长空气在口腔里的时间,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初跑者可采用两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式。每一次呼吸要注意尽可能将气体从肺中呼尽,以增大有效的换气量。
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经下降到如同悬崖的边缘上了。肌蛋白的减少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典型病症。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体极度地虚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较常见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也能有效地减少老年人摔倒的频率及骨折。
不管什么年龄的跑步者,很少有人努力去锻炼腿部以外的肌肉。但是,在日常训练中,有规律地安排一系列简单的上身力量练习,将有效地提高训练者的跑步能力。目的是提高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通过合理地利用双臂,跑步者的成绩可以提高近12%。不知道利用双臂的普通的跑步者就很不幸,跑步的距离越长,双臂就越疲劳。
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过简单的俯卧撑练习。
尽可能地加强跑步的力量,一旦有了一定的耐力基础,加大步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山地跑。有规律的山地跑计划将对日常跑步产生奇效,对比赛成绩更是有显著效果。山地跑可增强跑步者的大腿力量,增强腿部的协调性,更可增强大脑的协调性。对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在斯坦福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跑山的老年人的骨质密度比那些没参加训练和参加缺乏刺激训练的老年人的要大得多。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