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印度种姓制度是怎么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4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6:07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就已经形成并确立的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对所有的印度等级制度都称作为种姓制度,玄奘翻译为族姓制度,而在西方,将这种制度称之为喀斯特制度。

种姓制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早期吠陀时期,正式确立则是在后期吠陀时代。最初,新的移民雅利安人自称为“雅利安瓦尔纳”,而称当地的居民为“达萨瓦尔那”。其中雅利安是“高贵富有”的含义,而“达萨”则是男人的意思,瓦尔纳含有“颜色、品质”的含义。

随着这些早期移民的内部分化,在早期吠陀时期又出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区别,平民为“吠舍”,意思是“氏族成员”,贵族为“罗阇尼亚”,即“氏族首领”。从事祭祀的氏族贵族称之为“婆罗门”。逐渐地,雅利安人与当地居民先分化为两个阶级,雅利安人内部又分化出贵族与平民两个阶级,这就是印度最早的种姓制度“瓦尔纳制度”的雏形。

第三个瓦尔纳是吠舍,主要从事农业、商业以及牧业,属于平民阶层,并没有*特权,却有纳税的义务来供养婆罗门与刹帝利。他们与之上的阶层一样都属于“再生族”。第四个瓦尔纳就是首陀罗。虽然来自于达萨瓦尔那,但是到了后期大部分都是由失去氏族成员身份的雅利安人。他们不能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权力,甚至会沦为奴隶或者是达萨,总之是地位低下处境悲惨的阶层。

瓦尔纳制度形成以后,各个阶层就由家庭出身定了下来,每个阶层世代都从事规定的职业,而各个瓦尔纳之间也禁止通婚,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讲并没有社会上升的途径。制度的形成的原因,正是在于新兴的贵族希望确立一定的机制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以及剥削地位。同时也是早期部落向国家过渡的表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6:08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达利特。
(2018·黄石)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是种姓制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