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1:4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05:36
我最近看的书是《庄子讲记》,内容很丰富,是也是全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著作。他的著作我以前看过《论语别裁》、《老子旁通》、《孟子他说》,都写的相当不错,但是我还是最喜欢这部《庄子讲记》。南怀瑾的写作风格是故事和说理型的,往往一边是故事,一边是浅显的语言阐述的深刻道理,而且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故事在他手中是娓娓道来,相当经典、有趣味和精彩。他写的文章,虽然是分节的,每节都是小段的历史故事,但是,我往往是看了这段还想看下面的几段,因为实在是太精彩了,我很痴迷!我书架上也有一本我看过的于丹《〈庄子〉心得》,我不是故意地对比这两个人的水平。这是两种风格:于丹的著作中落笔的多在于丹自己的生活琐事和就庄子记载的故事而论庄子思想较多,个人感觉味道比较淡,现代气息比较多;而南怀瑾的著作则是针对庄子的深邃思想,从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找到对应的故事来阐述,往往又有历史故事,又有经典的诗词,很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醇厚韵味和历史厚重感。《庄子》本身的故事往往独具一格,外形很散乱,几个故事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我是看了南怀瑾所著的《庄子讲记》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内在的逻辑关系,不得不深深地由衷佩服庄子的传奇逻辑思维、独特的视角、优雅独到的文字、飘逸流畅的思想、宽广的时间和空间想象能力。庄子的思想魅力影响中国的,不仅仅是道家,更多的是儒家,佛家,儒家和佛家用的是庄子的思想,但是又不敢明确地承认来自于庄子;庄子的文字影响中国的,也不只是老庄学派,更多的是历代的文人,包括司马迁、郭象、王安石、苏东坡、曾国藩等历代鸿儒大哲。至于庄子对曾国藩的影响,我是前些日子在看《曾国藩〈心述手记〉》时偶然看到的,而且曾国藩在家书中给其子曾纪泽指点八到十种必看的中国经典著作时,就专门列举了《庄子》一书。就曾国藩个人的历史表现而言,也是遵循了庄子的“无为中有为、功成名遂身退”以及“外用儒术、内怀老道”亦即“内圣外王”的思想,处高位而如履薄冰,握大权而如制小烹,在功成名就的时刻,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其中我博客说明档中的“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及“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均是来自于曾国藩对于《庄子》富有辨证思想的感悟。
《老子》中指出,世界上的圣人可能不只一个,但真理却只有一个。东西方的真理也是如此,只是表达形式不一样罢了。庄子是中国本土的圣人,他的思想是高深的哲学和人生思想,很神奇的是,印度传到中国的佛家思想也与其出奇地一致,灵魂是一致的,只是表皮外观不同而已。虽然大约在一年之前,我就对佛家很感兴趣,当时是觉得禅宗的思想很有趣,思维视角比较独特。但是,经过偶然的几次机会,也就是佛家所称的“缘起”,我接触了佛家的思想,对其有了更深的认识,感觉以前真的对佛和佛法有太多的误会与迷信误解。内心信仰佛家的思想,不是说烧香拜佛就一定是信,关键是有没有佛心。真正的信仰是埋在内心的种子,慢慢地滋润生长壮大,充实自己的内心和灵魂。内心有佛法,何处不佛国?内心无佛法,天堂亦是地狱。自从接触了禅宗和大的佛家思想以后,我的心更清净,心中没有那么多无谓的担忧,看淡了很多东西,包括感情、金钱、地位等等所有名利。以一种佛的心态去平等地观察世界,体验世间的种种感受,心中多一份善念,脑中少一点杂念。世间的一切,包括人的自身在内,都不是永恒的,只是在这个世界上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存在过而已,所以,你若想牢牢地抓住,可能失去的更快。物质变化的是形式,而其内在能量可能并不改变。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如果你想的太多,往往会有更多苦恼。世界上本来没有那么多苦恼,都是因为人的思虑太多而引起,都是因为人的*太多而产生。如果一个人真的能看清得失无常这个道理,放开心态,自然没有那么多苦恼。苦难是培养一个人的最好大学。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历苦难的磨练,以另一种视角看待苦难,这个人以后丰收的绝对不只是物质的丰裕,还有精神上的充实。
《庄子》阐述人要清净无为,以一种谦虚的心态去迎接世界出给你的人生难题。佛家则讲究“空”和禅无,也是一种低调的姿势去战胜种种困难。人的清净无为不是消极无为,是心灵清净,但态度要努力进取,知道自己的处境,积极奋发向上,按照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要逆着事物的规律去行为,这也就是顺天道而为。惟有顺乎天道,才有可能成功。顺天则成,逆天则败。天要你存,你不存都得存,天要你灭,你不灭都得灭。佛家的空和无,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什么都没有,没有本身其实也是一种状态,有和无,实和空,都只是一种状态而已。比如一个玻璃杯在你面前,里面没有装水,那是空的,但是里面有空气,你却看不到空气,总不能因为你看不到空气而说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吧?一个真正谦虚的人,一个真正心怀天下的人,不会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不计个人得失,所以,才有那么多历史圣哲和文臣武将为后人所称道,袁崇焕即是明显的一例。别人对你好,对你真诚,你不要把别人当作是一个好好先生,啥都不懂的马大哈。有些人,是真正掌握大道的人,就象我最喜欢看的小说《尘埃落定》里的主人公二少爷一样,具有远见卓识和独特的常人所没有的慧眼,可以准确地把握趋势和预见未来,但是他某些时候的表现却很难为常人所包容,总认为他不伦不类,愚笨,或许,这也是大智若愚的真正表现吧:这样的人,由那些聪明人看起来,真的是啥都没有,没有一样特长,没有一点优势,也没有一点别人羡慕的地方。
有人说,庄子的态度是消极的,避世的,佛家的思想也是消极的,避世的。这其实都是一种误解。庄子的思想是一种可入世也可出世的思想,总体还是一种入世的思想,其主题在于入世,在于警醒世人,在于引导世人更积极地生活。庄子嬉笑怒骂,目的不在于骂人,而在于揭示事实,在于阐述道理。庄子从修身,养生,内修素质,外治天下,内圣外王的次序阐述一个人应该怎样地作为,怎样地为人处世,怎样地艺术地文明地高雅地去生活和开创自己的事业治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下。名利,得失,生死,所有的一切,庄子都已看透。人,就是要快乐地活着,从大地中来,到大地中去,最终都是化为大地。快乐,与财富多少无关。种什么瓜,结什么果;你怎样对人,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重视生命,重视健康,重视这个世界。同样,佛家以慈悲为怀,讲究众生平等,内心平静,处处是佛国,所以,真正有了佛的理念,在哪里都可以宁静,这正是一种更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佛心是对众生怜悯,悲众生之苦,痛众生之不悟。名利,得失,生死,在佛家看来,都是红尘中给人带来种种烦恼的源头,也是人最容易产生*的源头,贪嗔痴,都与此相关。佛家倡导重视生命,自视内心,检讨自己的言行过失,反省自己的内心,宽容,*自己的智慧,驱除内心的孤独,即使是在苦境中也要快乐地生活。总之,庄子思想与佛家思想都是追求人的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澄净,追求一种包容的心态,追求一种豁达的心境和温和的处事态度。
佛道本一体,我喜欢庄子的豁达,我也喜欢佛家的宽容。平静的心态,豁达的心境,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的生活态度,这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05:36
抄作业是不好的。不过我能提供些资料
1.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孟子中心思想:《仁政》《王道》
参考名句: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2.墨子: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中心思想:《非攻》《兼爱》
参考名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
【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天志。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明鬼。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中心思想《天道无为》
参考名句:《周庄梦蝶记》,《逍遥游》(自己看吧,网上的翻译大把)
综述:些墨子好点,因为他的思想和现代更符合,比较好上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05:37
老子 影响我一生 我的思想有很大一部分和道德经上的相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05:37
写篇 庄子的吧,不会太难,又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