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1:1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1:30
拥有亲情
是什么让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途中游刃有余的挥斥方遒?
是什么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
是什么让我们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永远向上的心?
......
是亲情。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我们从流飘荡,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在自己奋斗的历程中我们的意气风发,兴高采烈的展望未来。
正因为有亲人的支持和鼓励,才有了我们奋斗的动力。正如一位朋友说的那样,从妈妈的叨唠中听出了爱意,从爸爸的沉默中看出了企盼,从老师的眼睛里想到了奋斗,从亲人的鼓励中知道了责任......或许,再过几十天,我们就要进入社会,或者是上了大学。不论是身在异乡为异容,还是流浪四方,浪迹天涯。亲情总是我们的避风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我们的心里,亲情是最温暖的。它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
也许,亲情是一种声音。在我们劳累时,它给我们舒活筋骨,让我们全身舒适;在我们悲观时,它给我们鼓气,手牵手的把我们从失败的阴影中拉出来;在我们奋进时,它给我们加油,为我们呐喊助威,为我们取得某种成绩而欢喜流泪......这就是亲情。从这种声音中,我们知道了爱。这种亲情让我们感动不已,这种亲情让我们泪流满面。从亲情之中,我们知道了一种责任,为了让我们不再持续在太阳下挥汗如雨,我们要有鹰的斗志,水的生机和活力!
我很倾佩布洛克明智的选择,“我不想等将来回首往事对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的确如此,金钱可以买到朋友,却不能买到亲情,不是么?拥有亲情的人是幸福的,它是你在寒冷时苦苦盼望的火焰;它是你心烦意乱时久久追寻的甘露;它是你在孤立无援时焦急等待的救兵......
这种亲情,让我们魂牵梦萦;这种亲情,让我们感动得无地从容。拥有了亲情,就拥有了奋斗的动力,拥有了亲情,让我们保持了永远向上了心,拥有了亲情,让我们永远地快乐,永远快乐的追逐着生命中火红的太阳!
润物细无声
风,无声,吹绿了大地;爱,无言,滋润了心田。
曾经认为,父亲是个感情迟钝的人。
小时候放风筝,陪我的是我的母亲,捡风筝的是我的父亲。
学习骑自行车,扶起摔倒的我的是母亲,站在一旁喊着让我爬起来继续的是父亲。
小时候闯了祸,打我的是我的父亲,给我上药的是我的母亲。
举办生日聚会,陪我吹蜡烛的,是我的母亲。替我吹气球的,是我的父亲。
手指感染,上医院摘除坏指甲时微微颤抖地攥着我且反复告诉我别害怕的,是母亲,被我紧紧攥着且一声不吭的,是我的父亲。
……莫非是父亲不会表达感情,还是……
我开始用心去寻找答案。
每次,我的自行车出了小毛病,第二天,它却被修好了,并且被擦得锃亮,事后,才知道是父亲做的。
每次考试前一天早上,我的写字台上都会摆好削好的铅笔,事后,才知道,是父亲做的。
每次当我为突然的跳闸而气愤时,电视屏幕总会刷地一亮,我知道,是父亲做的。
每次我放学回家,几乎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我知道,是父亲做的。
写字台上整理好的卷子,是父亲摆的。
床头上那心爱的闹表,是父亲修好的。
小屋墙上的印记,是父亲抹没的。
……
猛地,我察觉到:不是父亲“迟钝”,而是我的愚笨,是我没有体会到那沉默背后迸发出来的温暖啊!
光无声,照亮了大地;爱无言,温暖了心田。
父爱,无言。
母与子
亲情,一个永恒的主题。正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难忘的日子,谱写着我们多彩的人生。
透过那扇历史的窗户,我窥视,我看到了亲情,看到了那一幕幕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百余年前,雷雨交加,倾盆大雨,肆虐的狂风扑向载着孩子的小船,孩子和岸上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喊,却无济于事,就这样骨肉分离了,而风在呼啸,它冷笑着看着这一幕,嘲笑瘦弱的母亲不能改变骨肉离散的命运。我不仅看到了这幕百年的悲剧,窗户的那端,我又看到骨肉分离日子里天各一方的思念。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但相隔千里万里,也隔不断*的思念。是啊,亲情又能被距离和时间冲淡!漫漫长夜里,渔船上点亮了盏盏渔灯,透过这微微的火光,儿子似乎看到了母亲含泪守望时瘦弱的身影。“母亲”,我伟大的母亲,我一定要回到您的身边!“希望”让儿子坚信黑暗终有一天会被光明的太阳驱散,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渔船驶入了生养他的港湾,*泣涕涟涟,激动万分,此时历史的窗户静静地看着,它感到骄傲,为那母亲,也为儿子。它铭记着那一刻的喜悦和泪水。
然而我发现母亲在这份喜悦下还藏着一丝的抑郁。原来母亲还有一个儿子,他的名字叫,与母亲虽只是一峡之隔,但亿没能投入母亲的怀抱。他的眼睛里写満了无奈。历史的窗户旁一棵快要枯死的树上,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哭喊着:“妈,我想回家,回家……”小鸟的哭喊使听到的万物心痛。啊,我看到了,受伤的小鸟的妈妈飞来救它的孩子,小鸟妈妈为找小鸟已经飞得很累了,但此刻她没有停歇,而是忙着为小鸟治伤,为小鸟觅来食物。终于小鸟的伤全愈了,同母亲在空中一起飞翔,再看看周围:老枯树在雨水的滋润下又抽出了新芽。
风清,云静,天蓝,草绿。因为亲情在,世界变得精彩;因为亲情在母与子必将团聚。
爱子亲深,反哺意切
世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在浓浓的真情中最冷人刻骨的还是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血浓于水的真爱伴着孩子们的幸福成长,是血浓于水的反哺,让花四甲老人安度晚年。
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母爱温柔似水的柔情,父爱深沉似山的沉稳,山水相间,山水相间,山水相映,奏响了一首幸福的爱之歌。
在一次报道中真实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地震中,房屋急剧倒塌,造成这个地方居民伤亡严重,在抢险队救援中无意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寻声而去却在废墟中发现地对青年夫妇用自己的身躯担起沉重的重物,在他们中间的孩子却安然无恙,一对父母在生死之间,做出了爱的选择。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我想天下父母的选择会出奇的一致,只因为那是他们的孩子,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山水蕴育文明,我们应保护山水环境,那么对于比水还深,比山还高的母爱、父爱,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一位65岁的母亲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作为儿子,目睹年迈的母亲在病床上*,在母亲求生的眼神与自己相撞的那一刻,他心如刀绞,于是他决定为母亲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田世国用行动作出了回答,他用爱使母亲脆弱的身体坚如磐石,他用真诚给天下所有的母亲以最大的慰藉。
爱子情深,反哺意切,是浓浓的爱意带来家庭的温馨,是真诚的行动书写社会的和谐,看亲情如灯,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品亲情似风,和煦中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便是亲情,如此朴实无华,这就是亲情,如此刻骨铭心。
亲情,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浸人心脾;亲情,晶莹的露珠,美丽纯净,招人爱怜;亲情,皎洁的明月,素雅静谧,柔和诱人!
关于 友情 的
彩虹,雨……
雨,胡乱地拍打着我的脸颊,与我的泪水融在了一起,流进了我的嘴里,不知是咸,还是苦……
那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我回到教室后,发现她还没到。我和她是同桌,也是多年的好朋友。我发现她的日记本打开平放在桌子上。我出于好心,就把她的日记本放回她的抽屉里。不巧,这时,她进来了,发现我正在拿着她的日记本,于是快步走进来,指着我说:“小偷,你偷看人家的日记本,真不知道“羞”字怎样写!”听见她的话后,我鼻子一酸,两颗泪珠从眼睛里流了出来。我哭着大声说“没有,我真的没有,我只是把它从桌子上放回到你的抽屉里!”
“你不用再说了,我早就知道你是这样的人!你会那么好心地帮我?”
“是真的,请你相信我!我帮你是因为我们是同学,是好朋友!”
这时,她也哭了起来,对我说:“我才没有你那样的朋友呢!”说完,她哭着抱着日记本跑了出去。
我的心,碎成了一块一块的,在不停地流血。我感到从未有过的伤心。我觉得四周围的人都在骂我是小偷,一直在我身边议论我,笑话我。我感到自己轻飘飘的,仿佛我不属于这个世界。
“不,我不是小偷!”我大喊着,用力捂着自己的耳朵,不想再听见那些声音。终于,我也冲出了教室,冲进了茫茫的雨中。泪如泉涌……
冰冷的雨珠如同回忆一般,拼命地敲打着我的心灵。
那一年,我刚满七岁,父母把我送进了学校。她,与我同班。下课时,只有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看着别人都和自己的好朋友在聊天,我的里真不是滋味。我在座位上悄悄地哭了。她也许是听到了我的哭声,走到我的座位前,对我说:“你很孤单吧?来,不要哭,我们成为好朋友,好吗?”我听到后,微微一惊,还没有反应过来,疑惑地看着她。
“我们做朋友,好吗?”她又坚定地重复了一遍。她的话如同晨曦一般照进我的心窗,使我感到温暖。我马上擦干眼泪,对她笑了起来,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她伸出小手指对我说:“来,我们来拉钩钩!”
“拉钩上钓,一百年,不许变!”接着,教室里传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从此,校园里就多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记得那一次上体育课,我不小心摔倒了,同学们都在嘲笑我,我真的恨不得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是她,是她把我扶了起来,亲切地对我说:“你不要紧吧?……”从那一刻开始,我就认定,她就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朋友!
我拼命地用手敲打着脑袋,不想让回忆在脑海里徘徊……我发疯似的在操场上奔跑着。忽然,我发现她坐在榕树下的长椅上哭泣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使我走了过去。我坐在她身边,轻轻地哭着对她说:“晴,请你相信我,我真的没有偷看你的日记本。难道几年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吗?你真的连起码的信任都不给我吗?这样的友谊还叫友谊吗?”她听了我的话后,望着我许久。突然,她“哇”的一声抱着我,哭了。我俩抱在一起哭了很久。过了一会儿,她擦干了眼泪,对我说:“欣雨,对不起,是我错怪你了。我们以后……还是……朋友吗?”
我用力抓住她的手,坚定地说:“是,一定是,这辈子都是!”她听了我的话后,笑了,笑得那么纯净,那么可爱。我也跟着她傻傻地笑起来,对她说:“我们回去吧!”“恩。”
我们手牵着手,唱着《友谊天长地久》这首歌,慢慢向课室走去……
这时候,雨,已经停了,一道彩虹正挂在天上,闪烁着光芒……
关于 日常生活
说起校园,总是想到--学生,没错,校园承载的主体,确是成百上千的学生。然而记否,若只有学生,校园便起不到她的缔造者所希望她产生的作用:教育。
是的,若是校园中没有了教育者--教师,那便是个毫无意义,也毫无趣味的地方了。教师,那是怎样一个职业?或许你会把她与“严厉”“不善解人意”等等字眼联系起来,但是,看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一定不会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几个月前的一天,她,我的数学老师,在办公室里咳嗽。时间,早晨6:30。她躺了下来,摸了摸额头,便知道早上出来的时候传达室那人的话是对的:“你发烧了。”今天有三个班的课,幸亏可以考试。她想。她故意早来的,为了能在办公室里休息一会儿再上课。
第一节,我们班的课。抱着试卷进来,一言不发;拿了试卷走,也没说什么,45分钟她只说了一句话:120分都要做。原因仅仅是,她本来就不好的嗓子因为感冒发烧,已不行了。
第二节,隔壁班的课。听说她在那个班教室门框上靠了很久。
第三节,她代课班的课,她请了那个班的班主任帮她监考,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然而桌上两大叠未批的考卷似乎期待地看着她。
第四节,我班的自修课,她请我和另一个同学帮忙批改三个班133份考试卷。她总是咳嗽……我担心。而一直在旁边的我们班主任说了一句话:“你们数学老师真是要把命都搭上了啊!”
中午,登记成绩的是她,不是我。她总是说,你们都是义务的,怎么好麻烦你们呢?
快放学的时候,就在办公室隔壁的我们班闹了起来,因为回家要做的数学作业本还没有发下来。喧闹声一定通过隔音性能并不好的墙壁传到了她的耳朵里。其实我知道,那些作业她一个字都没有批。可她现在正躺着,抓紧这一点点时间休息。最终,我用颤抖的手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当我嗫嚅的嘴唇清晰而又极不情愿地吐出“作业本”这三个字时,她站了起来,是艰难的。她跟我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打扰了她可她却说对不起。她站着批改作业,一共117本。
我说了很多话,可她就是不肯坐下来,她说,这本子你们回去要做的,我站着批有种紧迫感。直到几天前,我才体验了那种感觉,我无法坚持3分钟,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行。可是她做了,117本。
接着,在我抱着本子推门离开的时候,我相信我看到了:她倒在了躺椅上。
5:30我回家的时候,她还躺在那里。
吃完晚饭,我突然发现有一本第二天要交的作业本落在了学校里,因为离得不远,我就回去找。当我拿了作业本正要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最不愿意看到却确确实实的事实: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办公室里,她还是躺着,白皙的手臂抱在一起,是冻的;那双原本在有色眼镜后面的充满智慧的眼睛,无力地合着,那么无奈。我拿了件衣服给她盖上,正在考虑要不要叫醒她,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天都黑了,你怎么在这里啊?”这是她的第一句话。
“我回来拿作业本。现在已经七--”
刚听到“七”字,她就努力想立刻站起来:“啊?今天家里没人,我得回去给儿子烧饭!都这么晚了……”
没等我折好她的躺椅,她已经拉着我出了门。我愣住了。
直到她的电动车离开了学校,我才想起,今天中午她因为感冒一直吃不下饭。
脸颊上忽然*的,是泪。
我想起,当她倒在躺椅上,她笑了。她的笑容告诉我,她义无返顾。
是的,她是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却代表着千万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正是他们的义无返顾,撑起了菁菁校园;正是他们的义无返顾,撑起了我们青春的蓝天;正是他们的义无返顾,义无返顾,撑起了祖国美好的--
未来!
我们何不记住他们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1:31
生命和和平相爱
随便向一个中国人提犹太人,我相信他首先想到纳粹的凶残和我们熟悉的那些电影片段:<<索非的选择>><<辛德勒名单>>……电影无情地把我们与人类那段悲惨历史连接得如此切近,使我们的灵魂产生突然的压抑;但也感谢电影,使我们得以知道那段历史。今天,“*”“杀戮”那些往事不仅对于我们,即使对于犹太人本身——特别是他们中年轻的一代,也遥远到只剩下记忆中的一个痕迹。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以自己在诸多方面的出色表现,向人类证明着这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力。戴维·费尔斯汀就是我认识的一位美国犹太青年,这位青年现在北京从事美中文化交流。
我与戴维相识是因为他读过我的一*篇小说。辅导他中文的老师有一次告诉我,说他本来是要以教读这部小说帮助戴维提高中文水平的,但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具备辅导戴维的能力,因为戴维阅读中文长篇小说的水平已以达到无需辅导的程度,而这个年轻人学习中文的全部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四年。
戴维来了,深棕色头发、精干、灵活的高个子青年,一脸迷惑外人的天真快乐——我这样说是因为他除了天真和快乐,还有超出他同龄人的某种冷静与成熟。戴维说一口自然、流利的普通话,发音咬字准确自如,运用词汇贴切娴熟,使初次听他讲中文的人不免惊讶。他坐在你的对面、毫无卖弄意味地与你侃侃而谈,你则不断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叹服:你面对的的确是一个美国人,但这人的确说着类似中国标准播音员的标准汉语——如果说与播音员的标准略有不同,那是因为戴维的汉语语比播音本身更像生活。
前不久戴维主动要求参加了美国*的一次中文水准考试,这是一项高难度的考试,即使资深的汉学家也难以应付。考试分为五个等级,第五级便是最高一级,分数为5分。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位非华裔的美国人得到这个分数,似乎主*所以设立这个分数,就是要让美国人永远也无法获得这个等级。戴维的成绩令考官赞叹,他的阅读获得4分,口语是4+。赢得如此高分的美国人目前只有两位,戴维·费尔斯汀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汉语,戴维还掌握了日语、西班牙语、希腊语以及犹太民族古老而优美的希伯来语。他好像有一种天然生成的向语言挑战的本能,又仿佛具备着掌握任何艰难语言的特殊才情。
这个对语言有着特殊敏感、对一切新鲜事情兴致盎然的青年,尚不满28岁,何以具备一旦向往,便锲而不舍地追求的气概与能力?这需要充沛的精力,也需要聪明过人的天分。当你打算探讨这一切时,你可以很自然地首先想到充满智慧的犹太民族的属于全人类的那些著名人物,从马克思、爱因斯坦到弗洛伊德、卡夫卡……在美国,犹太裔教授占全美大学教授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七,现今侨居德国的著名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史蒂文森也曾经说过:“美国因犹太移民的到来而得到充实,犹太人把他们的智慧献给了美国的文化、教育和科学。”
有着四千年历史的这个民族,诞生于《圣经》发源地的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一直被他们的敌人驱赶而流离失所。但是在精神和肉体面临被灭绝的巨大威胁下,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精髓的维护。今年初夏,我在美国访问俄克拉何马市的犹太会堂,会堂的拉比怀着骄傲之情对我说:“你知道,人类只有两个民族至今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这就是犹太人和中国人。”
我不禁想起开封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友好而无私地接纳过逃避*的犹太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为数及少的、怀着宽厚之情对待备受折磨的犹太人的民族之一吧。当我到达戴维的家乡——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当我访问他的家庭时,我受到戴维父母——老费尔斯汀先生和他的太太亲切、诚恳的接待。
我得知戴维的父亲即是本城犹太会堂受人尊敬的拉比和研究犹太教的教授,戴维的母亲曾经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跳水教炼。他们夫妇两次来中国旅游,第一次便是带着戴维,那年他对16岁。日后戴维与中国许许多多的关系,或许就始于他那充满青春幻想的16岁的远东之行。在他成长的历程中,父母从不拒绝客人对戴维的夸奖,但他们并不过分溺爱这个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也不刻意为戴维的各种兴趣出主意,但他们鼓励他的努力。戴维8岁时就曾写过长达58页的带插图的侦探“小说”,虽然那不过是一个孩子的幼稚之作,但老费尔斯汀先生却一丝不苟地将这“小说”打印出来,完好地保存至今。这个家庭的亲情,和谐、朴素而有克制,他们彼此关切,并且能够细致地欣赏对方的好意。这种家庭气氛造就了戴维处事的条理性和思维的性,还有向面临诸种难题进攻的巨大韧性和耐力,他似乎很早就已明白他的才华所在,也知道如何最有效地运用并发展这才华。
五月那个晴朗的早晨,戴维的父亲,衣着整洁、气质儒雅的费尔斯汀拉比引导我参观了由他主持了25年的犹太会堂。在这座名叫以色列之宫的会堂里,那巨大彩窗上象征犹太民族的耀眼的六角星,那七杈大烛台,那燃烧的生命之树和不灭的永恒之灯,那书写在洁白羊皮上的典雅的古希伯来文《圣经》,使我感受着生命的神圣与内心和祥和。在这里,正在休假的戴维和他的父亲教我学会用希伯来文说“生命”,说“和平”。
这种古老的,然而人类永远需要的声音,使我忽然发现,正是对生命不衰的热爱和对和平执著的祈祷,支撑着犹太民族不断战胜人类所能承受的最大苦难,使他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重视知识、教育和文化,也更重视为自身的发展开创更理想的环境。祖先的辉煌历史和数千年屈辱的经历,也使他们格外懂得,民族整体的出色,以及每一个个体的优秀,对于保障这民族在苦难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多么要紧!当戴维·费尔斯汀和你面对面交谈时,你会在他活泼而又谦和的目光里,偶尔觉察出一种来自心底的深深的清高与自尊。
在戴维的家里,他曾给我朗读他8岁创作那部“巨著”和6岁创作的“短篇小说”。这个善良的孩子,他的每篇小说都以这样一句话来作结尾:“后来一切都好。”这样的结尾,看上去过于平淡,可实在又像是一个智者的和平寓言,不是么,它虽是一个孩子简单的好心,但又何尝不是人类最终的集体愿望?世上哪一条活着的生命不企盼“后来一切都好”呢?无论是一个儿童,还是一个总统。
再过一年,或许戴维的中文口语和阅读会获取美国人难以达到的最高等级——第五级:5分。但这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他以超人的聪慧、活力和*,短期内的确在中国创造了一个外国人几乎无法创造的语言奇迹。当你试图郑重了解和理解一个民族时,还有什么能够比深谙这民族的语言文字更为重要呢。重要的大约还在于,戴维对于一切他正在做的事情的那一份郑重。时代的愈加浮躁使有些青年已不再拥有这郑重的心境。
离开奥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戴维来到他就读过的小学。当我们走上校长办公室门前一块平坦的石板地面时,戴维告诉我,这儿埋着当年他们毕业时每一个人写下的愿望。我不曾问及戴维12岁写下的愿望是什么。我愿意那石板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是因为在奥斯汀的以色列之宫戴维和他父亲教我用希伯来文说过“和平”“生命”吗?是因为戴维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生存的和平奋争吗?是因为戴维赠过我一枚用希伯来文书写着“生命”的描金纪念章吗?是因为那条穿越奥斯汀的美丽的科罗多河始终在这个犹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晶莹的、深沉的河水滋润了他同情人类的心胸吗?是因为我在犹太会堂倾听过唱诗班的犹太少女用清纯、宁静的声音歌唱“和平”“和平”吗?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单纯而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