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8:4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0:21
龙灯 富阳民间舞龙,源流较早。直至*,历代民间舞龙旨在祈雨、消灾、迎祥、喜庆,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后,意识更新,舞龙成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或喜庆日子,以村为单位自发组织舞龙队伍,在城乡各地尽情节严重欢舞。舞龙计有板龙、兜水龙、柴箍龙三类。板友多见于富春江南岸,江北以兜水龙、柴箍龙居多.富春江两岸的龙灯,均戴王冠,俗称”华盖”,为富春江龙灯的一大特色。
板龙 又名桥龙,长度以节计,每节约2米,一般数十节,最长至400余节。每节均以木板为底托,上用竹篾扎成弓形,外糊彩纸,画以鳞甲,内点红烛,形似弓桥,称龙身。龙身上缀以彩饰,可分为花龙、故事龙、走马龙、带子龙。板龙龙头高达两米,内有烛灯,夜间游艺机行,龙眼光芒四射,十分壮观。板龙只能盘行,行进时伴以欢快的梅花锣鼓。兜水龙,又名拷草龙,一般十余节(奇数),总长10~20米不等。每节均以竹篾扎成外壳,糊以彩纸,绘以鳞甲,中空,以烛为灯,节交流电以布相连,称龙衣。挥舞自如,灵活多变。柴箍龙长短不一,头尾与兜水龙相同。龙身骨架是直径约20~30厘米的竹箍,用绳索连接,外糊彩纸,按一定等距,撑以竹竿。舞弄起来,翻腾起伏,伸缩自如,形象*真。因以竹制作,龙身不能点灯,宜白天舞。
竹马 富阳跳竹马活动分布很广,主要有龙门竹马,渌渚汪家竹马。制作以竹篾扎成马状骨架,外糊彩纸,马头则用硬纸裱糊。一般三匹为一堂,八匹为一群,最多可达5~6群,多由青少年男子装扮成古戏中的文官武将,骑着竹马,上场舞跳。在锣鼓声中,竹马随马夫令旗起舞,排出“剪刀”“四角”等阵式。
跳仙鹤 为富阳场口徐姓宗族特有的艺术品种,起源于清乾隆年间。仙鹤象征长寿,跳仙鹤意在保平安。1954所,老艺人徐金茂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上演出“跳仙鹤”。1979年,富阳县文化馆组织力量,重新进行发掘整理,并以“鹤蚌舞”形式赴杭州公演,获省优秀民间艺术奖。“仙鹤”以竹篾为主体架,外缝白布,布面排上白纸苏,扎成鹤形.舞者穿黑裤、黑色带趾高统布袜连黑鞋,裤脚赛入布袜,以示鹤脚。人弯腰至90度到120度,置道具于背,双手分别操纵鹤头、翅膀进行表演。“跳仙鹤”一般是单人演出,伴以仪仗队和梅花锣鼓队,舞者两侧有4人各掌一盏油松灯或大灯笼。“跳仙鹤”主要动作有行进、洗毛、啄食、展翅等。舞者须“背得牢”,“脚下稳”,有潇洒超群形态。
白象狮舞 富阳舞独大多系绿毛文狮子。其中新登区渌渚镇的狮子绿绿毛采用高山上的狮毛草(药名过山龙)扎成,不褪色,不掉毛。白象独舞是富阳的又一大特色,由龙羊区南新乡何姓民众表演。在狮群中夹一白象,白象以竹篾扎成骨架,外蒙白布,上粘白毛,两位舞者居白象“身”内,舞时双手操纵两耳及鼻,随狮子共舞。狮子翻滚跳跃,白象步履稳重,相映成趣。
民间音乐
“古亭锣鼓”始于南宋,原出宫廷,主要活动于场口一带。分古亭与乐队两部分,古亭为三层四角栾,飞檐翘角,前后开门,四面有窗,上两层四角垂挂角灯。亭高2~3米左右,1米见方大小,中空燃灯,古亭以紫竹为架,糊以绸、绢。门上有匾,书“武城遗风”。柱上有联,制作极为精致、乐队随后,或进或退,或颤或停,均伴以悠气扬的乐曲。1953年,富阳县举行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场口的古亭锣鼓获奖。1954年,县文化馆将青江口、场口、真佳溪三个锣鼓队合拼成一副古亭锣鼓,参加建德专区民间音乐舞蹈调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0:22
杭州市文化局,确定了我市首批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项目,它们分别是:萧山石雕、桐庐狮毛龙、淳安汾口草龙、临安昌化鸡血石、拱墅区的灶头画和迷你风筝、西湖区的蒋村龙舟、余杭区的背炉子以及富阳的常绿纸伞。
另外杭州民间艺术:
龙灯 富阳民间舞龙,源流较早。直至*,历代民间舞龙旨在祈雨、消灾、迎祥、喜庆,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后,意识更新,舞龙成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或喜庆日子,以村为单位自发组织舞龙队伍,在城乡各地尽情节严重欢舞。舞龙计有板龙、兜水龙、柴箍龙三类。板友多见于富春江南岸,江北以兜水龙、柴箍龙居多.富春江两岸的龙灯,均戴王冠,俗称”华盖”,为富春江龙灯的一大特色。
板龙 又名桥龙,长度以节计,每节约2米,一般数十节,最长至400余节。每节均以木板为底托,上用竹篾扎成弓形,外糊彩纸,画以鳞甲,内点红烛,形似弓桥,称龙身。龙身上缀以彩饰,可分为花龙、故事龙、走马龙、带子龙。板龙龙头高达两米,内有烛灯,夜间游艺机行,龙眼光芒四射,十分壮观。板龙只能盘行,行进时伴以欢快的梅花锣鼓。兜水龙,又名拷草龙,一般十余节(奇数),总长10~20米不等。每节均以竹篾扎成外壳,糊以彩纸,绘以鳞甲,中空,以烛为灯,节交流电以布相连,称龙衣。挥舞自如,灵活多变。柴箍龙长短不一,头尾与兜水龙相同。龙身骨架是直径约20~30厘米的竹箍,用绳索连接,外糊彩纸,按一定等距,撑以竹竿。舞弄起来,翻腾起伏,伸缩自如,形象*真。因以竹制作,龙身不能点灯,宜白天舞。
竹马 富阳跳竹马活动分布很广,主要有龙门竹马,渌渚汪家竹马。制作以竹篾扎成马状骨架,外糊彩纸,马头则用硬纸裱糊。一般三匹为一堂,八匹为一群,最多可达5~6群,多由青少年男子装扮成古戏中的文官武将,骑着竹马,上场舞跳。在锣鼓声中,竹马随马夫令旗起舞,排出“剪刀”“四角”等阵式。
跳仙鹤 为富阳场口徐姓宗族特有的艺术品种,起源于清乾隆年间。仙鹤象征长寿,跳仙鹤意在保平安。1954所,老艺人徐金茂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上演出“跳仙鹤”。1979年,富阳县文化馆组织力量,重新进行发掘整理,并以“鹤蚌舞”形式赴杭州公演,获省优秀民间艺术奖。“仙鹤”以竹篾为主体架,外缝白布,布面排上白纸苏,扎成鹤形.舞者穿黑裤、黑色带趾高统布袜连黑鞋,裤脚赛入布袜,以示鹤脚。人弯腰至90度到120度,置道具于背,双手分别操纵鹤头、翅膀进行表演。“跳仙鹤”一般是单人演出,伴以仪仗队和梅花锣鼓队,舞者两侧有4人各掌一盏油松灯或大灯笼。“跳仙鹤”主要动作有行进、洗毛、啄食、展翅等。舞者须“背得牢”,“脚下稳”,有潇洒超群形态。
白象狮舞 富阳舞独大多系绿毛文狮子。其中新登区渌渚镇的狮子绿绿毛采用高山上的狮毛草(药名过山龙)扎成,不褪色,不掉毛。白象独舞是富阳的又一大特色,由龙羊区南新乡何姓民众表演。在狮群中夹一白象,白象以竹篾扎成骨架,外蒙白布,上粘白毛,两位舞者居白象“身”内,舞时双手操纵两耳及鼻,随狮子共舞。狮子翻滚跳跃,白象步履稳重,相映成趣。
民间音乐
“古亭锣鼓”始于南宋,原出宫廷,主要活动于场口一带。分古亭与乐队两部分,古亭为三层四角栾,飞檐翘角,前后开门,四面有窗,上两层四角垂挂角灯。亭高2~3米左右,1米见方大小,中空燃灯,古亭以紫竹为架,糊以绸、绢。门上有匾,书“武城遗风”。柱上有联,制作极为精致、乐队随后,或进或退,或颤或停,均伴以悠气扬的乐曲。1953年,富阳县举行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场口的古亭锣鼓获奖。1954年,县文化馆将青江口、场口、真佳溪三个锣鼓队合拼成一副古亭锣鼓,参加建德专区民间音乐舞蹈调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