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咳嗽 发烧 腹泻 外伤…孩子生病如何应对?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资料来源:上海康尧小儿推拿网站

搓搓耳朵治鼻塞
危险度:★★★
感冒是孩子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感冒多是由于受凉引起,一般来说,孩子只要精神很好,能玩能吃,应该就没有大问题。
当孩子感冒时,父母要随时摸摸宝宝的小手。如果宝宝的手冷,说明受凉了,要及时添加衣服,多喝一些温开水。如果宝宝的小手仍然不暖和,就要及时采取以下方法:
1.不到1岁的宝宝喝红糖水。红糖水性温,可以祛寒。
2.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在红糖水里加一片一元钱硬币大小的生姜,3岁以上切两片。
3.晚上临睡前给宝宝用温水泡泡脚,直到宝宝的额头微微出点汗。泡完小脚后,多喝些温开水,尽早上床休息。
4.上床后可隔着衣服在宝宝的背部上下搓,将背部搓热也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如果宝宝有轻微的鼻塞,可将他的小耳朵搓搓红,这对治疗鼻塞效果也很好。
但是发生下面情况时,需要赶紧带孩子看急诊:
高烧39.5℃以上;已不能喝水、出现惊厥;精神差,出现嗜睡或不易叫醒;平静时有喉喘鸣声;感冒后如果出现呼吸增快,可能是轻度肺炎(2个月以下的小儿呼吸每分钟≥60次,2个月~1岁的小儿每分钟≥50次,1~4岁的小儿每分钟≥40次)。
健康时报推荐用药:小儿速效感冒颗粒、护彤
帮孩子把痰咳出来
危险度:★★★★
小儿咳嗽的最大问题是不会咳痰吐痰,许多时候咳不出来,反复干噎,就会把自己弄恶心,吐了。这时候家长往往很着急,抱起孩子就走,到了医院告诉医生孩子呕吐。其实家长不用着急,这是小孩子的一种吐痰方式,只要孩子咳完吐完感觉轻松舒服,就不用紧张。
当孩子正在咳嗽时,设法帮忙把痰咳出来。可以让他横向俯卧在你的膝上,然后有节奏地轻拍他的背部,不要太用力,鼓励孩子把咳出的痰都吐到盆中。
小儿咳嗽得很厉害时不宜玩耍得太疲劳,不然会加重咳嗽。而且,注意给小儿保暖,尤其是脚心和头顶部不要受凉,以免反射性地使呼吸道抵抗力更为下降。但是也不要让小儿身体过热,衣服被汗水浸湿后更容易引起咳嗽。
对经常患有呼吸道感染、咳嗽、食欲不振的孩子,除了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 ,还可采用健脾养肺的食物,如粳米、白木耳、黑木耳、白萝卜、百合、银杏、蛤蚧、玉竹、薏苡仁等。当孩子咳喘伴有发热时,体内水分消耗过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可多喝开水、米汤及鲜果汁,还需要补充鸡蛋、蔬菜,保持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
如果咳嗽频繁并出现其他症状,如气促、发烧等,则需及早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诊治。
如果是突发性呛咳,很可能是小儿将食物或异物吸入咽喉,但还能呼吸,能讲话或哭出声。这时父母要鼓励小儿咳嗽,千万别用手在其嘴里乱抠,以防异物越抠越深,以致把气道完全堵死。如果没有咳出东西,小儿反复咳嗽或气喘,说明异物已到达呼吸道,立即送小儿去医院及时取出异物。
健康时报推荐用药: 贝莱、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发烧 按摩全身很有效
危险度:★★★★
不少家长一看孩子发烧39℃,立刻很紧张,马上抱上孩子去看医生。其实孩子突然发烧,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扁桃体炎或感冒),与其因发烧深夜去挂号看急诊,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还不如等到第二天再看为好。
其实孩子发烧,最好先在家里退烧,如果吃了退烧药在两小时左右退烧,就不用紧张,即使孩子几个小时后又烧起来了,也没有关系。但如果吃了退烧药不退烧,24小时内应该看医生,或是烧烧退退持续三天,也不见好转,也应该看医生。所以当宝宝发烧时,只要宝宝精神还不错,体温不超过39.5℃,父母就可自己处理。
小儿发烧有个特点:小儿如果手脚冰冷、面色苍白说明体温还会上升。一旦小儿手脚暖和了、出汗了,体温就可以控制,并很快能降温。
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的,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就可用生姜红糖水为其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如果小儿发烧手脚不冷、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黄且气味重、眼睛发红,这说明小儿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应该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小便,身体里的热才会随着尿排出,宝宝的体温才会下降。
两岁以上的宝宝发烧,父母可以帮其按摩。先搓小儿的脚心,把热往脚下引,把脚搓热了再搓小腿,小腿搓热了再搓手、膀子、后背,最后是小儿的耳朵。按摩时要轻、要慢,要多喂宝宝喝水。如果宝宝还持续发烧可用温水帮他擦身,用毛巾把宝宝身体擦热、擦红,给宝宝的身体散热;如果宝宝还是手脚发凉,说明宝宝受寒较重,可连续给宝宝多喝几次生姜红糖水。
对夜晚突然发高烧(测量腋温≥39℃)的小儿,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装有空调的家庭可保持室温在21~24℃;让孩子卧床休息,敞开包被或松开衣服,使皮肤裸露;鼓励孩子多饮凉开水或清凉液体,一晚至少要饮300毫升;服用退烧药,必要时4~6小时后再服一次,每隔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直到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应该注意,无论是否热退,次日家长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
健康时报推荐用药:美林、帝药一贴凉、好孩子贴
腹泻 观察大便的性状
危险度:★★★
小儿出现腹泻的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如果出现了水样便、脓血便、果冻样便,而且腹泻次数多,说明情况比较严重,应该及早就诊。比如出现脓血便、果冻样便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细菌毒素吸收可以引起全身*染中毒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去医院时要注意带上孩子的新鲜大便,在有脓血等异常排泄物的地方要多取一点。
如果明确地知道孩子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的非感染性腹泻,比如吃得比较多,或者吃了生食物,如果孩子腹泻次数不多,量不大,可以先给孩子吃一点乳酶生、妈咪爱观察一下。如果病情有变化或者不缓解,就应及时就医。孩子腹泻,可以多补充一些口服补液盐(一般药店都可以买到),以防脱水。
为了防止脱水,国外对于儿童轻中度腹泻,比较提倡口服补液盐的使用,避免过多、不必要的输液,抗生素的使用比较严格,需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才会使用。
健康时报推荐用药: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可服用乳酶生、妈咪爱;着凉导致的腹泻,可用丁桂儿脐贴治疗。
腹痛 热水袋敷敷肚子
危险度:★★★★
小儿腹痛比较常见的原因是肠痉挛,冬季尤其是高发时节。由于环境温度低或进食冷饮等不良刺激,使肠道血管痉挛,供血不足,肠壁肌肉会收缩导致疼痛。此外肠道蛔虫、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也会引起腹痛。
如果孩子腹痛剧烈,不让按揉,摸着肚子很硬,或者伴有发烧、呕吐等情况,或者伴有血便,并且有加重的趋势,说明情况可能比较严重,最好赶紧就医。就医前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解痉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如果孩子发生过类似腹痛的情况,曾经去医院诊断为肠痉挛,孩子喜欢家长按揉肚子,觉得很舒服,腹部摸起来有点凉,而且软软的,可能是肠痉挛引起的,可以试着给孩子喝点温水,或者用热水袋敷敷肚子,看看孩子是否有好转。另外,有些孩子可能是肠道蛔虫导致的腹痛,由于蛔虫喜酸,可以给孩子喝点醋,蛔虫安静下来,腹痛会所有缓解。
健康时报提醒:腹痛时,不能随便在家用药。
外伤 扣击疼痛辨轻重
危险度:★★★★
小孩子容易烫伤,如果烫伤的范围小,皮肤发红,只是几个黄豆大小的水疱,先用自来水冲洗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赶到医院。如果烫伤的范围较大,而且水疱已经破了,除了用自来水冲洗冲洗,其他的就别在家里处理。如果家里离医院比较远,那么可以先用保鲜膜包上烫伤部位以防止感染。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急于*服以防皮肤再次受伤,应先拿自来水冲洗后剪开衣服。
还有就是摔伤等外伤,其中关键的是对骨骼是否受伤的判断,注意三点:一是能不能走路;二是受伤部位肿不肿;三受伤处是否变形。如果外观挺好,只是按压受伤处有点压痛,一般没什么大事。
另外,就是测试骨传导痛,比如让患儿坐下,把脚放在地上,向下轻捶膝部看看小腿疼不疼;向上捶膝部看看大腿疼不疼;屈曲肘关节向上捶肘部看看上臂疼不疼;向下捶肘部看看前臂疼不疼;如果未发现疼痛,基本可排除骨折。如果出现叩击痛,应先不让孩子行走到医院拍片检查。这里就需要特别注意一点了,如果怀疑或确认骨盆、脊柱、颈椎等部位受伤最好去医院。
如果是外伤导致皮肤红肿,但是皮肤没有裂开,不需要缝合,只是肿了点,那么自己冲洗干净拿酒精擦擦创面即可,否则赶紧去医院。
以下疾病要马上看急诊
1.严重过敏
过敏也是儿童中的多发疾病,普通的过敏可能在皮肤上出现几个小点点而已,吃点脱敏的药物就能好。
但是如果突然孩子身上出现大片的荨麻疹,同时呼吸憋闷、眼睛发红、结膜出血、流泪、嗓子痒,符合这些表现中的几项,属于很严重的急性过敏,有的可能是药物过敏,必须马上去医院治疗。
2.抽搐昏迷
孩子在高烧情况下容易引起抽搐,家长早期掌握温度很重要,避免发烧到抽搐的程度。习惯性的抽搐可增加癫痫病的可能,当孩子出现抽搐的情况,家长需要带孩子去看急诊。
昏迷在儿童中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颅脑外伤所引起,一般伴有恶心。必须马上去急诊,否则会带来生命危险。
3.关节脱位
很多家长尤其是年轻爸爸喜欢双手拎着孩子转圈玩,或走在路上拽着孩子。小孩子胳膊最容易脱环,突然出现哭闹,前臂动不了,但是没有外伤,此时一定要及时赶到医院,耽误的时间长了会造成肿胀复位困难。
孩子容易伤胳膊,如果按压伤处和活动伤处都无碍,还需要第三步验证,那就是拉手指,手臂平伸拉手指,如果胳膊某一部位疼痛难忍,则是发生了骨折,需要急诊治疗。
上述列举的疾病都是孩子身上多发的,需要急诊处理的病情,其中任何一个都关乎着孩子的生命,所以家长一定不能马虎。
如果孩子有了以上的疾病需要急诊治疗,那么家长一定把孩子最近的病历资料带齐,便于医生掌握孩子的具体情况。
此外,离家最近医院的急救室电话,家长一定要牢记,或在家庭醒目处做提醒,这样一旦发生问题,家长可以第一时间与急诊大夫沟通,做一个急诊前路上的先期处理。
对于病情严重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拨打120电话来处理,避免送医院途中处理不当加重孩子病情。
相关链接:急诊时,家长做些什么?
由于急诊室里小患者很多,而且多以呼吸道疾病为主,所以家长带孩子看病时,最好能戴上口罩。
在急诊室等待时,由于时间较长,要随时安慰孩子,同时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让孩子知道你在陪伴他,抱着他,*他;镇定、平静地和孩子交谈。
在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避开急诊室常见的紧迫场面或痛苦的*声。
当医生开始为孩子治疗时,家长应该呆在治疗室安慰孩子,但不要妨碍医护人员的治疗。
医生在做某些治疗时,如果家长感到难受,觉得“不忍心看”,尤其是做母亲的,也可以到治疗室外呆一会儿,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急诊时环境嘈杂、孩子又通常哭闹,家长不能慌乱,要记清楚医生对孩子的诊断、所做的治疗、回家后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必要时重复问医生。
也可在治疗结束以后,抽出空来及时地记录下以下内容:病情描述、家庭护理要点、为孩子做治疗的医生的名字、所做的检查项目、使用的药物,以及孩子回家后出现哪些症状必须立即带回医院复诊等。
回家以后,要告诉孩子他正在好转,并表扬他刚才就诊时的勇敢表现。向他解释病情以及还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随后的几天甚至几周内,对孩子的情绪变化要高度敏感,多拥抱和*孩子,让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小链接:北京部分三甲医院儿科急诊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每天24小时门急诊。
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八一儿科研究所,24小时且不分节假日有门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夜间门诊,每周7天24小时门急诊。
*总医院,夜间门诊包括儿科,周一至周四晚6点半到9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夜间门诊,每周一到周五晚5点到8点。
北京宣武医院儿科夜间急诊,周一到周日24小时接诊。

资料来源:上海康尧小儿推拿网站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