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以上海为例,上海职工医保的报销规则是以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作为区分的。门诊:在职人员:44岁以下,按50%的比例进行报销;45岁至退休,按60%的比例进行报销;1955年12月31日前出生,2000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按70%的比例进行报销。退休人员:69岁以下人员(除1955年12月31日前出生,2000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按70%的比例进行报销;70岁以上人员以及1955年12月31日前出生,2000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按75%的比例进行报销;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按80%的比例进行报销。
拓展资料:
住院
在职人员:1500元以上,51万元以下的部分,按85%的比例进行报销。
退休人员:起付线标准以上,51万元以下的部分按92%的比例进行报销。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起付线为700元,2001年1月1日后退休的起付线为1200元。
在医保中,通常将医保能够报销的医院称为定点医疗机构,又细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医院等。
而三甲医院一般是属于*医院的范畴,医保能够报销的比例最低,同时又因为各地区医保报销*的不同,各地区三甲医院报销的比例也有所区别。
医疗保险一般指基本医疗保险,是为了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与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机构对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集聚了单位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力量,再加上*的资助,可以使患病的社会成员从社会获得必要的物资帮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防止患病的社会成员“因病致贫”。
2019年11月,安徽首批422个病种及支付方式公布,从2020 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群众在省属18家医院就医时,将有统一的支付标准。
医疗保险,传统意义上就是指由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经办,通过带强制执行的*法规或自愿缔结的契约,在一定区域的一定参保人群中筹集医疗保险基金。
医疗保险起源于西欧,可追溯到中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成功,家庭作坊被大工业所取代,出现了近代产业队伍。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流行疾病、工伤事故的发生使工人要求相应的医疗照顾。
可是他们的工资较低,个人难以支付医疗费用。于是许多地方的工人便自发地组织起来,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生病时的开支。但这种形式并不是很稳定,而且是小范围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18世纪末19世纪初,民间保险在西欧发展起来,并成为国家筹集医疗经费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