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33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20 21:46
语文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结合互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师的主导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学生就会摸不着头脑,二者密不可分,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与以学生为主体相互依存。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教学策略时抛弃那种短视的只盯住即时的考试与分数的短期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8 05:52
一、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语言文字反映了客观事物,学生是在学习语文中认识课文描述的种种客观事物的,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又能更好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两者相对,又互为联系、相互促进。
二、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可见“文道统一”是客观存在。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无论是叙事、写人、状物、写景的,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容。
原则的实施
一、遵循思维发展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1、遵循思维发展规律,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形式思维、辩证思维。
2、培养思维的智力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创性。
二、培育创造性思维,增进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主动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形式。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给创造性教学以必要性和可能性准备了优越的条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8 05:52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必须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想结合起来,才能在学生的脑子里得到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条件。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去理解课文,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去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落叶”一课时,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小虫“把落叶当作屋子”,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中屋子是做什么用的”来思考,明白了小虫把落叶当作屋子可以挡风避雨,从而体会出课文的情趣来。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去认识所要表达的事物。表达是由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的过程。思想认识清楚了,语言表达一般也容易做到清楚明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论是识字、阅读,或是作文,都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