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2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1:17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些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家禽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实际上,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那么,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
(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疗 如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用抗生素,而应使用抗病毒中草药治疗。
(2)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如果受条件*或家禽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抗生素。一般情况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肠道、尿道和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皮肤伤口感染以金*葡萄球菌为多见。
(3)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机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应有的放矢,不可滥用。
(4)肝肾功能不全的畜禽及老幼畜禽,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
(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导致过敏反应,也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1:17

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   1.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的过敏史。5.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6.按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联合使用抗生素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同时使用。正确的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的。老年人的使用  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的侵入易发生感染。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的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的吸收;全身肌细胞内含水量和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④肾脏的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的排泄功能减退。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的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的剂型和简化的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婴幼儿的使用  由于婴幼儿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生理代谢过程随着成长的变化而变化,对抗生素的作用(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用药量需按年龄(月龄、周龄,甚至日龄)的不同来调整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同时强调个体化用药,并谨慎计算和认真核对药物剂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1:18

怎样才算合理使用抗生素
  1.
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征。病毒感染或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
  2.
如能检出细菌,最好做药敏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
  3.
用药量要足,还要保障坚持按疗程用药,“蜻蜒点水”式地用药对治疗不利。但如系老年人、儿童、孕妇、体弱消瘦和肝、肾功能不好者,则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要酌减。
  4.
根据需要,必要时可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指征是:病情特别严重,如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单用一种抗生素达到血液有效浓度所需药量太大,患者不能耐受其毒副反应时,加用另一种抗生素可减少该药的药量,以达到同样疗效。联合用药的品种不宜过多,一般以两种为宜。用药选择必须是没有拮抗作用(即药物的疗效互相抵消),而有协同或相加作用(指两种抗生素应用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大于或等于两药单用的治疗效果之和)。
  5.
如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时,要考虑是否用量不足、用药时间短、给药途径不当、全身免疫功能差等因素,如与此有关,只要对这些原因予以调整和改善,疗效就会提高,不要频繁更换药物,造成用药混乱现象,这对患者有害无益。
  6.
使用抗生素“试验治疗”要慎重。对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实在诊断不清时,“试验治疗”虽不失为权宜之计,但不能滥用,特别是不宜过早使用。因为“试验治疗’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使发热得到暂时控制,也不能证实其疗效,如用药并非适应症,则后患无穷。
  7.
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用药使用。
  8.
皮肤、粘膜疾病,要尽量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绝对不能用,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http://www.em800.com/index/ca24038.htm
  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
  (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生素而应使用病毒灵、病毒脞等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草药治疗。
  (2)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一般情况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尿道和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皮肤伤口感染以金*葡萄球菌为多见。
  (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应有的放矢,不可滥用。
  (4)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
  (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导致过敏反应,也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1:19

临床应用
抗生素
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
适应证
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
不良反应

体内过程

疗效

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
细菌
感染者
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
致病微生物
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
感染
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染并无疗效,对
麻疹

腮腺炎
、伤风、
流感
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
咽峡炎

上呼吸道
感染者90%以上由
病毒
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
皮肤

粘膜
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
过敏反应
且易导致
耐药菌
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
新霉素
、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
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
风湿热
病人
,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
溶血
链球菌
,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
先天性心脏病
进行
手术
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
病菌

敏感性
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
气性坏疽

5.
结肠
手术前
采用
卡那霉素
,新霉素等作
肠道
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
创面
的溶血性
链球菌感染
。或按创面细菌
和药
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
败血症
的发生。
7.
慢性支气管炎
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
门诊
)。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
综合治疗

重要性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
感染性疾病
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
防御机制
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
免疫球蛋白
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
吞噬细胞
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
状况
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
措施
,以提高
机体
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
体温
;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
电解质
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
血容量
;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
病灶
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