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5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9:47
《聊斋志异》之《乔女》
《乔女》
书中这样写到:“平原乔生有女黑丑,壑一鼻,跛一足。年二十五六,无问名者。邑有穆生四十余,妻死,贫不能续,因聘焉。三年生一子。未几穆生卒,家益索,大困,则乞怜其母。母颇不耐之。女亦愤不复返,惟以纺织自给”这说明乔女因为丑陋残疾而找不到婆家,终于找到男人了,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却作了寡妇。娘家也不肯帮助她,她就开始靠纺织来养活自己。
后来“有孟生丧偶,遗一子乌头,裁周岁,以乳哺乏人,急于求配;然媒数言,辄不当意。忽见女,大悦之,阴使人风示女”这本来是乔女摆脱贫困生活的捷径,但是乔女却拒绝了,女辞焉,曰:“饥冻若此,从官人得温饱,夫宁不愿?然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于是,孟生更加敬佩乔女的人品,就“使媒者函金加币而悦其母,母悦,自诣女所固要之,女志终不夺。”乔女的母亲于是想把自己年轻貌美的小女儿嫁给孟生,孟生家人都很高兴,但是孟生却拒绝了。
过了一段时间,孟生暴病身亡,于是“女往临哭尽哀。”无赖们想霸占孟生的田产,孟生的奴仆也偷着拿他家的东西,只剩下一个老妈子抱着孟生年幼的孩子哭泣。乔女挺身而出,找到孟生的好朋友林生,“乃踵门而告曰:“夫妇、朋友,人之大伦也。妾以奇丑为世不齿,独孟生能知我。前虽固拒之,然固已心许之矣。今身死子幼,自当有以报知己。然存孤易,御侮难,若无兄弟父母,遂坐视其子死家灭而不一救,则五伦可以无朋友矣。妾无所多须于君,但以片纸告邑宰;抚孤,则妾不敢辞。”林生答应了,但受到无赖的恐吓后,就“大惧,闭户不敢复行。”
乔女并没有退缩,在别人的帮助下,费尽周折终于保全了孟生的财产。后来将孟生的儿子抚养长大,让他读书,并帮他成家立业。乔女和自己的孩子却还是艰苦度日,贫困如往昔。并且乔女虽然把心给了孟生,并且完成了孟生遗孀的责任,但是死后却决意和穆生合葬。
《乔女》是写一个相貌奇丑的女子,一心一意替别人做好事的故事。乔女黑丑、塌鼻、瘸腿。外貌是如此之丑,但她的灵魂是美好的,情操是高洁的。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这话道出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奥秘。就是说,文艺家运用典型的手法,使生活中丑的现象获得艺术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这是由于文艺家以审美态度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典型——在小说中就是把丑的人物的内在美的性格真实地写出来。
让我们透过乔女这个人物形象,来认识一下表现她的那种美的情操的特点吧。
首先,谈谈乔女对“德”的看法。
乔女因为外貌长得丑,很不容易才嫁了人,并且生了一个孩子。可是很不幸,三年后丈夫就死了,留下孤儿寡母,处境是十分艰难困苦。这时,恰好有个孟生也丧偶,留下一个婴儿无人照管。他看到乔女这种境况,就很想娶她。于是托人向乔女示意,乔女却说:“饥冻若此,从官人得温饱,夫宁不愿?然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这番话反映了乔女对人生的看法:作为一个女人,不应以取得个人温饱为人生标准,而应该重在一个“德”字。
那么,她所提出的“德”表现在哪里呢?我们看看她的言谈举止就可以知道了。孟生始终是没有娶到乔女的,后来,孟生得病死了,留下一个孤儿,家产又被村中的无赖和家里的仆人抢夺一空。乔女得知这个情况,很是愤愤不平。她找到孟生生前的一个好朋友陈说一番,请他帮忙写状纸告到官府去。这番话,乔女说得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妾以奇丑,为世不齿,独孟生能知我;前虽固拒之,然固心已许之矣。今身死子幼,自当有以报知己。然存孤易,御侮难,若无兄弟父母,遂坐视其子死家灭而不一救,则五伦中可以无朋友矣。妾无所多于君,但以片纸告邑宰;抚孤,则妾不敢辞。”这段话的意思,我觉得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第一,乔女虽然拒绝了孟生的求婚,但“心已许之”,原因是“孟生能知我”。知我者,即孟生不因其貌丑就看不起她,而能尊重她那不仰人鼻息的志气;既然这个男子能平等待我,我就打从心眼里爱他、尊重他,把他视为知己。第二,乔女表示不能坐视孟生“子死家灭”而不救。自己是一个寡妇,抵抗无赖的欺凌是无力的,可是,“抚孤,则妾不敢辞”。这不是很有点见义勇为的大丈夫气概吗?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在自己处于极其艰难的环境下,还愿意抚育一个同自己毫无亲情或经济上的利害关系的孤儿,可以想象到,乔女这种举动,需要付出多大的心血,要有多么坚强的毅力!这种人格,不是比一般的男子还要正直、还要高大吗?而且,这个孤儿还是别的男人留下的。我们知道,封建时代里即使在家庭内部,也要“严男女之大防”,否则,就是“伤风败俗”的。如今,乔女却勇敢地承担了这个“抚孤”的责任。由此人们也完全可预料到,乔女在精神上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心胸要有多么宽宏的气量!
再说,按照儒家的正统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丈夫在生,要当好贤妻良母;丈夫去世,则只要肯当贞节妇人就足够了,人世间别的什么事都无须多管。可是乔女为人热心,且重感情。她成了寡妇后,孟生来求婚,虽不敢贸然再嫁,但她却明确宣告:“前虽固拒之,然固心已许之”。拒绝再婚,固然是贞节观念的反应,而“心已许之”却是与封建礼教大相径庭的。对此,清代卫道者早有异议:“妇可以心许人,请精义者辩之。”有人就说:“是何心?”一种愤然不屑之意溢于言表。乔女不管这些,当孟生死时,她还主动前往“临哭尽哀”。这表明,她不但敢于私心相许,而且与孟生的真诚、纯洁的朋友关系,一直保持到死后。青人但明伦对乔女是这样评价的的:“以德自信,则大美在我,虽残丑庸何伤?”他也认为,乔女是美好,其美不在貌,而在“德”。乔女的“德”就表现在她有着高于男子的才干和人格;更有着大胆的人情要求和敢于违背封建伦理观念的行止见识。
其次,谈谈乔女对“理”的看法。
孟生的朋友因受到无赖的威胁,连状纸都不敢写。此时,乔女气愤极了。她不顾封建理教加在妇女身上的种种清规戒律,竟抛头露面挺身到公堂,为孟生鸣不平。当县官质问她是孟生的什么人时,她义正词严地申述了下面一番道理:“公宰一邑,所凭者理耳。如其言妄,则至戚无所逃罪,如非妄,即道路之人可听也。”说得理直气壮,掷地有声。在乔女看来,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凭地位、财产以至亲戚关系来衡量,而是全凭一个“理”。她所认定的“理”是什么呢?那就是,要秉公处置,不得徇私舞弊。
最后,谈一下乔女对“恩”的看法。
乔女替孟生一家复产、治宅,为其子延师就读,成家立室,真正做到了“幼而抚之,长而教之”,克尽妇道,义无反顾。但她自己“抱子食贫,一如曩日”。当有人劝她让她自己的孩子同孟生的孩子一起读书时,她回答说:“我耗人之财以教己子,此心何以自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乔女认为用受恩者的钱来为自己办事,这是不够光明正大的。她虽然为孟生的一家管理家产田地,并为之积攒了一笔钱,但是她却丝毫不沾,依然“纺织如故”,过着清贫的生活。她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报答。可以说,她为抚孤成立,完全做到了夙夜匪懈,殚思尽力。如此侠骨深情,真能“对天地,质鬼神”了。
乔女对施恩于人,就是这样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上边提及的《田七郎》一文,其中有一句话说到:“小恩可谢,大恩不可谢”。它的意思就是说,对于大恩大德,用言语是不足以表达出谢意的,需要的是见诸实际行动,以身家性命相报。这是对受恩者说的,对于施恩者,又该怎么做呢?乔女就做出了上面那种感的回答。这就说明,乔女身上具有的是一种“施恩不望报”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乔女与孟生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兄妹,也不是夫妇。而乔女说她对孟生是“心已许之”,就说明乔女是爱孟生的。但这不是手足之爱,也不是夫妇之爱,而是表现了作者所憧憬的理想社会中的人们相处的准则:关心、尊重、同情、友爱。有一位论者指出,《乔女》一文提出了一个非常尖端的问题:“男女之间,除了夫妇关系,除了性的关系,而且高于那种关系,甚至也高于朋友关系,应当还有某种关系存在,乔女就证明这一点。”我觉得这种关系就是体现在乔女身上的那种高尚的情操。
《聊斋志异.乔女》
原文
http://www.hlhl.net/hwy/wenxue/list/38653.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9:48
说的是那个丑女换头的故事吧?
《聊斋志异 陆判》
人死了,化作鬼,被带到阴曹地府。
生前作恶的,被判到十八层地狱受苦,没有犯过严重错误的,则等候投胎。
地府也像人间一样有王者官吏统治,最高统治者为阎罗王,阎罗王之下,有十殿阎王、四大判官、五道将军、城隍爷、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等等。
其中,判官掌控人的生死,拥有一本生死册,里面记载人的生死时日,人的阳寿一尽,则铁笔在册上画一个勾,勾魂使者——黑白无常就会把死者的魂魄带到冥间审判。
人间,京城,翰林御史白松龄无辜牵入一宗*,被判死罪,正值秋决,一干死囚被推到刑场候令斩头,一众小民围观看热闹,朱尔旦也在其中。
当衙官宣读罪状时,白松龄之子白扬,排众而出,替父呼冤,痛骂狗官徇私枉法,衙差只得强行把白扬押走——
此时突然风雨大作,人群纷纷走避,监斩官一声令下,众犯人头落地!
冥府中,四大判官正在审判新鬼,发现白松龄确是冤死,可恨他因为愚昧而被人利用,牵连入案而枉死!陆判认为人蠢犯错不是罪,不应判白松龄到十八层地狱受苦,但司徒判则认为因为愚蠢,而无法辨别是非,结果赔上性命,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算不入十八层地狱,亦必须接受惩罚,两个判官龃龉不休,于是来个打赌,看愚蠢者变聪明后,是否就不会作恶犯罪!
这边厢,白扬收了父亲的尸体,因为家里的财产被没收,到未来岳父张侍御家借钱殓葬,张趁机退婚,白扬气愤而走!幸张小曼非势利薄幸之人,私会扬,二人尽诉思念之情,私定终身!
陆判选中了素来鲁钝的朱尔旦作试验,因为旦曾对十王庙中的陆判像有救护之恩!
朱尔旦正职是寒窗苦读,副业是逢初一十五在寺庙外摆小摊位帮人解签,但生意不是很好,皆因他太迟钝!
旦对庙中“十王殿”内的陆判像情有独钟,觉得这像造得栩栩如生。一次,陆判像被恶贼杨大年毁损,旦力赶恶贼保像,因而受伤!旦做梦也没想到,因为这样,就跟陆判结下善缘,造就了自己日后的变化。
旦有丑妻少容,当初因为少容家里有钱,才娶她,而少容本着“我不嫌你草包,你不嫌我貌丑”而嫁旦!不过,岳父始终嫌弃旦,不给女儿嫁妆,难得少容很有骨气,嫁入朱家后,独力承担家计!少容除了操持家务,每天摸黑即起,自磨豆浆豆腐,抬到市上卖,希望旦能专心读书,早日考取功名,没想到旦却乐得以读书为名而躲懒!
旦在庙中解签时,邂逅小曼,惊为天人,为之神魂颠倒.
张侍卫要把小曼嫁给另一官宦人家,小曼反抗不果,计划与扬私奔,被张发现而阻止,小曼以死作胁,张才罢休,但一定要扬高中状元才可以娶小曼!
白扬发誓考取功名,并非为了匹配小曼,而是要替父亲雪冤以及惩治贪官!情侣信誓旦旦...
一天,旦一众损友捉弄旦,与旦打赌,看他是否敢在深夜到十王殿把判官像搬回家!旦要面子,竟然真的壮着胆把陆判像背回去了,众友哇然!
及至众友离去,旦即下脆向陆判像奠酒道歉一番,陆判突然现身,吓得旦拔腿就跑,陆判施法令旦动弹不得,然后再安慰他无须惊慌,旦才稍定。陆探旦心志,旦坦言希望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也免得妻再受苦,但又慨叹自己资质愚钝肯定无望!陆觉得旦志气可加,决定助他!
一夜,陆趁旦睡,替旦开胸挖腹,旦惊醒,看到自己肚破肠流,惊心动魄,陆令旦安静,因为陆要为旦换心,陆把旦肚内的肠胃整理一番,给旦换上了一个慧心!
旦从此脱胎换骨,变得绝顶聪明,但平静愉快的生活也从此掀起了汹涌波涛!
旦变得倨傲欺人,甚至放浪剽妓,继而对妻子的劝谏感到烦厌,他认为一切皆因妻子貌丑,他才另向外求!
陆判担心打赌会输给司徒判,于是劝旦切勿放浪作恶,旦反求陆判替妻换头,并发誓只要妻子变得漂亮,他一定会忠于妻子,循规蹈矩。陆答应之,但说要等到有合适者才可....
数天后,小曼在上元节游十王殿时,被恶贼杨大年看上,掳至偏僻处欲*之,小曼奋力抵抗,淫贼错手杀了青青!
碰巧旦目睹此事,竟然见死不救,见小曼死,随即找来陆判,谓有合意者...陆只好徇私枉法,取小曼头,替少容作移花接木...
旦见妻子变成美女,大为欣喜,容初时极之抗拒,换头后更无法适应,皆因换头不换心,但见旦喜爱,只好接受,却始料不及,从此惹来不少狂蜂浪蝶,令容不胜其烦...
小曼落到冥府,成了无头鬼,陆判愧疚,欲速速打发小曼尽快投胎,可是小曼刚烈不屈,要见阎王对质,陆怕小曼大闹冥府,急判小曼进入地狱受苦,掩饰其过!
小曼无头尸被发现,其父凭臂上胎记认回尸体,白扬闻讯后伤心欲绝...
白扬极度悲愤,父仇未了,妻又惨遭杀害,终日前往小曼遇害处,守株待兔欲辑拿凶手,却在寺庙外巧遇少容,惊觉少容的面貌和小曼一模一样,穷追猛究一番...旦以人有相似打发扬走!
及后,旦妻改头换面的怪事传开了,惊动了张侍御,他亲自查探,发现少容的头发容貌与小曼十分相似,而小曼刚好尸身失去头颅,张疑旦用妖法取其女之头,于是状告旦!
旦下狱,求救于陆,陆令小曼鬼魂向父报梦,令张释然,旦无罪释放,但白扬却苦缠容,容同情扬,告知*!
白扬得知是陆判作梗,悲愤莫名,不惜一死落到地府去找小曼,陆判为掩饰过错,威*利诱白扬,白扬不为所动,誓要救小曼!陆一错再错,同样将白扬打入地狱,层层递进,以为白扬和小曼受不了地狱之苦就会屈服!却没想到白扬和小曼受尽各层地狱之苦,仍然宁死不屈!
白扬和小曼落到第十八层地狱,受尽“烊铜地狱”之苦(大火熔化的铜水直贯全身)!白扬和小曼的坚贞,打动众鬼,合力把白扬和小曼救出十八层地狱!白扬和小曼大闹冥府,惊动阎王,白扬状告陆判!适时有天庭使者东岳大帝来冥府一巡,阎王不欲天庭玉帝得知自己管治无方,竟包庇陆判,推白扬和小曼去投胎作畜牲!白扬和小曼不肯喝孟婆茶,牛头马脸强行灌饮!孟婆于心不忍,暗中换了茶,于是,白扬投胎为猪,小曼投胎为狗,此事就此告一段落!
朱尔旦果然高中状元,做了大官,于是捐款修葺十王殿,更在玉帝寺旁建造陆判庙,香火鼎盛...
一晚,陆判庙失火,大火一发不可收拾,波及旁边的玉帝寺,此事惊动天庭,玉帝怒责土地公公护寺不力,必须揪出纵火者严惩!
土地公公查出纵火者竟是一头猪和一头狗!
于是,猪和狗被押到玉帝前,竟然开声说话,诉说这一段人神共愤之冤情....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B9%C5%D4%C2%D6%AE%D4%AA%CA%BF%D0%C4/blog/item/85fa2a12d940da51f819b88d.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9:48
蛮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