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土地集约利用的人地关系内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5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0:22

从20世纪开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地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世纪性主题”被广泛地研究和讨论,同时也成为全球性问题研究兴起的契机和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人地关系的研究常久常新,并始终居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地位。一般来说,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人地关系要比其他地区更趋紧张,若缺乏科学的人口再生产与土地*机制,人地关系矛盾将直接制约区域持续发展目标与进程。在这个层次上,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人地关系变化趋势及其调整策略的意义就凸显出来,这不仅对引导本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其他地区也可能有借鉴价值。

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最具活力、增值潜力最大的资产,更是*可以直接经营运作的高效资本载体。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急剧膨胀。一方面土地资源需求巨大,城市存量土地粗放利用现象突出;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农地资源严重不足,原有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农地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化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城市化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而且对于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和格局也有较大的影响。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人类与城市土地的关系首先是在有限的城市范围内,为了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对土地开展的一系列高投入、高强度的利用和改造活动,土地必然承受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压力。压力之下各类建设用地的数量、结构、功能,土地的物理使用强度(如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等)、土地的经济使用强度(如单位工业用地效益、地均GDP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城市土地的管理者、决策者和*制定者对土地压力、土地状态及其变化所做的响应(包括制度建设、*制定、经济结构调整、管理与技术改进等)、响应的科学性和力度直接影响了今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中人地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作用—反馈—再作用”的循环过程逐步达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所以,节约与集约用地,一般来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节约利用主要是从保护土地资源的角度,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或技术手段,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自然价值的土地造成不可逆的消耗;而集约利用是相对于粗放利用而言的。

因此,节约与集约利用的人地关系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各项建设中要千方百计节省土地资源的消耗,不占或是尽量少占农地,减少用地规模;②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必须提高土地投入和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③土地利用的节约与集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终极目标并存在有自身的阶段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进一步,土地集约利用必然对整个土地的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在严格意义上说,土地利用集约度反映的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不可逆转的投入。所谓不可逆转的投入,是指生产要素一经投入,就无法收回,否则会造成财产价值的破坏。对农用地而言,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都是不可逆转的投入,这些投入反映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土地利用效率反映的是土地的投入产出关系,一般而言,当土地利用在符合最高层次和最佳用途原则下,其投入产出关系体现了土地利用能力并使投入产出关系实现最大化,我们就认为土地的利用是有效率的。较之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效率不仅考虑了对土地的投入,同时也关心土地的产出。

所以,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关系在于:当土地利用集约度处于最适点之时,土地的利用是有效率的(假定用途是最佳的)。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对固定面积的土地持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表现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持续上升),边际报酬会出现递减的趋势,总报酬(或总产量)则会出现加速递增、减速递增、递减的趋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