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气功 是怎么回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45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1:54

  什么是气功?

  气功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调心是*心理活动,调息是*呼吸运动,调身是*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

  原始的气功没有名称,以后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而散见于历代名家著作中的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也都属于气功的内容。至于“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净明宗教录》一书,即使这是后世托名之作,那么最晚也在隋唐时期。在隋唐以后才出现的《中山玉柜服气经》记载:“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但在内涵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不完全一致。现在所通用的气功,则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之后才逐渐得到推广的。

  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保健等多种实践中,逐渐总结而形成的。气功疗法与体育疗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可以包括体育疗法,但体育疗法却代替不了气功疗法。肢体运动始终只是气功调心的手段之一,呼吸运动也是为调心服务的,三调是统一的整体,必以调心为核心。内练与外练是结合的,应以内练为主。气功之气是指“内气”、“真气”,具有更深刻的含义。气功疗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至少它是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综合。

  气功疗法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气功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气功作为一门科学,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与教义,只从教徒的*实践中提取科学的内涵。这反映在道藏、佛经中也记载了不少古代气功的资料;另外宗教中的一些理论,也常为练功者所借鉴。

  什么是气功?

  答:气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文字的要属《尚书》,后来《黄帝内经》及历代中医和养生家在许多经典著作中都有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老子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这些经典著作中所谓之道都是指的养生方法。所以,玉冰注《内经》:“知道谓知修养之道。”马莳注:“以此道修之于身,则谓之修养之道。”儒家从十六字之心传开始讲执中,道家讲守中,释家讲中、假、空三观。都是从诚敬空虚入手达到无臭无声之境界。现代所讲的气功,没有一个能超越这个范畴。养生不能离开养气,正气充盈,病邪不能存在,所以《内经》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论,孟子有:“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之说。孙思邈云:“若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若调养失宜,则诸病尽起”。这都是说明养生必需在“气”字上下功夫。也可以这样说,气功就是古人所谓之道,其说法不同,其理则一。儒家讲养气,道家讲炼气、释家讲坐禅,都离不开一个“静”字。“入静”是气功的第一关,法虽不同,其理则一。所以韩非子云:“道无双故 曰一也”。孔子告诉曾参:“吾道一以贯之。”这就是我们所谈的气功。
  “气功”二字在历史文献中不多见,远在晋代道士许逊所著《净明宗教录》中提到过,清末出版的《元和篇》有《气功补辑》一章,1934年杭州详林医院出版的《肺痨病特殊疗法——气功疗法》,明确提出了“气功疗法”的概念。建国初期,刘贵珍先生著书立说用了“气功”一辞,后来就广泛使用起来。
  对“气功”二字的理解,说法不一,不无道理。近几年出版的《辞海》、《简明中医辞典》、《气功疗法一00问》、《气功三百问》、《中国气功学》等书都有论述。纵观上述著作和我个人的体会,简单 地说,气功就是自我锻炼,防治疾病,强健身心的一种方法。进一步说,锻炼就离不开目的、内容、手段等方面的问题。生存是一切生物的首要问题,在自然界生存,就要进行生存的必要的斗争,防治疾病是生存斗争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劳动生产也是-个重要方面。因此,可以说生存的基本条件从自身来说就是身心健康。身心就是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和精神面貌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应该锻炼的内容。锻炼的手段无非是动以强身,静以养心。据此,我认为可以把“气功”二字的意义概括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对自己的身心即意识、呼吸、肢体进行统一的协调一致的调整,动静兼修地锻炼,以防治疾病,强健身心。
  气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实际上已成为人体生命科学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从科学上讲,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所以要给“气功”二字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2.问:怎样理解气功的“气”?

  答:气功界说的“气”同大自然界的气不同。我们说的“气”与中医说的“真气”是一致的。真气是什么?《黄帝内经·素问》中说“真气者,经气也”,《黄帝内经灵枢》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我们认为气是构*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它主要通过脏腑组织和机能活动来反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这种“气”在体内运行周身,成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也可以发于体外作用于他人,成为治病的一种手段。
  关于真气的运用,古代人是有过论述的。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说:“偶有疲倦不安,便引闭气,以攻所患”,“头疼念头,足疼念足,和气往而攻之,以时至自消矣”。张君房的《云笈七笺》中说:“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焉。”这两段说的是气在体内运行而治病的情景。关于发于体外作用于他人,《东坡志林》中说的“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以气与人”,《道藏·胎息秘要歌诀》中说:“布气与他人攻疾”。如此看来,说真气是一种物质是无疑的了。
  真气是一种物质,现代人也已证明。1977年,上海、北京有关部门对林厚省和赵光两位气功师所发“气”的测量表明,“外气”是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辐射,而且具有电、磁、光、热、次声等能量。后来,各地的测量结果报道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认为“外气”就是真气的外观。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魏林博士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解释》一书中说:“内气是生命的‘场’,它在一个有生命的肌体内起到力量或能量的作用,假如把‘场’的概念当作物理科学中最有用的概念之一,那么在生命科学中必须这样来认识气的概念。”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

  总之,我认为气功说的“气”是物质,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物质。应该说,我们练气功,就是有意识地增强这种物质。

  3·问:人体中的气如何分类?

  答:人体之气,就其来源讲,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来自父母,藏之于肾,即肾中的真阴、真阳之气;后天之气得之于饮食与自然界之清气,通过脾、肺、心等脏器的作用,又转化为宗气、营气、卫气等。由于气在人体所分布的部位不同,其表现和作用亦各有特点。所以气的名称也就各有不同,主要的有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以及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4·问: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元气又称“原气”、真气。它是由精化生、随着生命而来的,所以古人说,天命之谓性。马莳注内经说,性即气也,“元精”化生,所以叫元气。元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活动。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来源于元气。因此,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强健,身体就健康。如果先天不足,或者 久病而损伤元气,则身体衰弱,也容易感染其它疾病。所以,医学家以培养元气为治病之本。
  “宗气”是自然界吸入的氧气和由脾胃消化产生的水谷的精微结合而成的。它形成于肺而聚于胸,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通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因此,呼吸声音的强弱,血气的运行,肢体的活动能力,都与宗气有关。宗气不足,则可以引起血脉凝滞的病变。
  “营气”是脾胃转输于肺中的精微物质,它进入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随血液运行于周身。它的功能除了化生血液外,还有营养全身的作用。
  “卫气”是肾中阳气所化生,出自下焦,滋养于中焦,升发于上焦。卫气在发挥其功能时,必须依靠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之气。卫气和营气一样皆生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卫气虽然行于脉外,却敷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都有一种温暖和保卫的作用,是阳气的一部分,能使毛孔开合抵抗外邪。所以,《内经·灵枢·本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 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虚则易汗、易感冒。

  5.问:什么是气机升降?其作用是什么?

  答:“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变化,它表现在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物质在体内变化的过程。
  心肺位于上焦,在上者宜降;肝肾位于下焦,在下者宜升;脾胃居于中焦,为升降之枢纽。从整体来看,肺气肃降,肝气升发,共同维持气血的上下贯通和气机的调畅。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心阳必须下降以温煦肾水,肾阴亦必须上济于心,以制心火,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相济,共同主持饮食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微的输布。这样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并能随时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果气机升降失调,阴阳失去平衡,生理活动遭受干扰而产生功能障碍,就会发生疾病。气的升降出入一旦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停止。
  养气功的锻炼可以促使人体的气机处于协调平衡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消除疾病。

  6·问:什么是“七情”、“六淫”?

  答:“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的精神活动在情态方面的表现。通常情况下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但七情过激,就会伤内脏而致病。“百病皆由气生”,“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冲动,损伤气的正常运行,就产生病灶。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如果气候反常而使人致病,便称之为“六淫”,是外感病致病因素,如寒气盛*则感冒,热气蒸蒸则中暑等。

  7.问:什么是伏气?

  答:伏气亦称伏邪。《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这是由于感受六淫之邪,潜伏人体之内,经过一定时期才出现的病 状。一般到了春夏阳气开泄之时,由于外邪触动而发作,也有不因外邪触动,而由伏气自动发作的。总之,伏气之潜伏和外现,主要是由于体内正气虚弱所致。

  8.问:什么是病气?

  答: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我们所讲的病气就是邪气。人为什么会生病呢?疾病是由于邪气的侵袭所致。人生活在自然界,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常,过度劳倦,痰饮,瘀血,精气损伤,使内脏功能失调,使真气运行的轨道发生故障,病魔乘虚而入,人就要得病。我们练养气功的目的,是调整阴阳,培养正气,扶正祛邪,达到祛病健身之实效。

  9.问:气功锻炼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气功锻炼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增强体内的真气。这一点,在怎样理解气功的气一题中已说明了。从生理上讲,无非是身心两个方面的锻炼。心,主要指人的意识和情绪。心理和生理是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的。七情六欲对人都有影响,这一点大家都公认。中医讲的五劳七伤,其中也讲到情绪能影响人的健康。俗话讲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说,锻炼身体应包括意识情绪的锻炼,也就是道德的修养。现在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这正是锻炼的一个方面。身,就是我们的身体。人体分为若干系统,若干部位,各个系统,各个部位都受大脑中枢神经的支配,都靠吸进的空气和摄取的食物来滋养,都受本身的自然活动和运动(包括劳动)的牵连。气功锻炼的基本内容,古今部离不开“三调”,即调心、调气(或 调息)、调身。调心是指的调整大脑中枢神经,通过调整要求做到:要工作就立即兴奋起来,要休息即迅速放松抑制。调气是指调整中医讲的“气化”,的功能,用形象化的说法就是调整呼吸,就是吐故纳新,从而加强体内的气化作用。调身是指调整身体内外的活动。这“三调”是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的三种因素。所以气功锻炼的内容就是“三调”,通过这三方面的调整,使人体真气得以充盈,得以在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中正常运行,这是实践已经证明了的。当然这中间有许多问题尚待探讨和科学论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3:12

气功
[气功] 气功这门学问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气功一词首见于晋朝许逊的《灵剑子》一书,此处气功虽有练气、修德之意,但尚未作为专用名词使用。至清末《少林拳术秘诀》一书 的《气功阐微》中才明确提出气功一词。直至1953年刘贵珍把自己的*定名为“气功疗法”,后又建立气功疗养院,并著有《气功疗法实践》等书,气功一词才广泛应用并为广大群众所熟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气功已发展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一门特殊学问。

何谓气功,目前已有数十家为之规范定义,虽各有道理和根据,但未有为众人所公认者。智能气功科学本着气功定义的内涵必须是各家气功实质的集中表现,将气功一词定义如下:“气功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调心、调身、调息是其外延),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该定义指出了气功的理论基础——整体生命观,包括宇宙大自然是一整体、人本身是一整体、人和大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天人合一),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各家气功共同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气功的特殊锻炼方法——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即意念活动集中、专一并和自己的生命活动结合到一起,这是气功锻炼区别于其它锻炼方法的根本实质,是气功定义的灵魂;明确了气功锻炼的目的——改造、完美、提高自己的生命功能,脱离自然本能的束缚,进入自觉智能的自由王国;指明了气功是运用*完美自己身心、提高自己生命功能的实践——气功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气功锻炼的过程是运用气功科学的功理、*来重新塑造、升华自我的实践过程。该定义概括了气功的全部内涵,是完整的、符合现代科学规范要求的科学定义。

——转贴自:《智能气功名词释义》

×××××××××××××××××××××××××××××××××××

气功

中国独特的健身术。系现代名词。古代则根据*不同,分别称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其特点是通过练功者的主观努力对自己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以达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内容 气功内容广泛,主要有调身(姿势)、调心(意念和松静)、调息(呼吸)、自我按摩和肢体活动等。气功*繁多,有以练呼吸为主的吐纳功,以练静为主的静功,以练站桩为主的站桩功,以练动静结合为主的动功,以练意念导引为主的导引功,也有以自我按摩为主的保健按摩等。中国气功流派很多 ,一般分为医、儒、道、释、武术五大派别,每个派别又分为若干个小流派。医家气功主要以防治疾病,保健强身为目的。儒家气功主要以修身养气为目的。道家气功主要以身心兼顾、性命同修、清静无为为目的。释家气功主要以练心为目的,要求精神解脱,其中又分两派,一派叫做八定,强调四大皆空,一派叫做参禅,强调修身养性,普渡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以锻炼身体、防身和提高击技为目的。各派气功尽管方法各异,但总以练意、练气为主。气功从形态上可分为静气功和动气功两类。静气功采取卧、坐、站等外表上静的姿势,运用精神内守和调整呼吸的方法,着重练身体内部,所以也称为内气功。动气功是采取意和气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如走式气功、太极棒气功、自我按摩等,因为它有动作表现于外,所以又称为外气功。

作用和疗效 中国古代气功从一开始就用于治病和健身。气功所以能够治病,主要是因为它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及心血管系统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异常反应有纠正作用,对腹腔器官有一种按摩作用,对自身生理机能可起到自我控制作用等。练功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排除情绪的干扰,让人体的生理、生化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气功中的放松、入静和呼吸可缓解大脑皮层对整体的应急性反应准备,为机体的休息、修复和调整提供有利条件,亦即可清除“七情”对机体的扰乱,降低机体对外部环境的劣*的敏感性,减弱“六欲”的危害;经过缓慢调整,使整体耗能减少,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姿势(调身) 姿势自然放松,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和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姿势本身也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姿势有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

入静(调心) 入静是指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 ,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减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常用的入静方法有五种:①意守法。②随息法。③数息法。④默念法。⑤听息法。以上五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可从意守法开始,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听息法,或始终练一种,可因人而异。

呼吸(调息) 呼吸是气功疗法的重要环节 。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种:①自然呼吸法。②顺呼吸法。③逆呼吸法。④停闭呼吸法。⑤鼻吸口呼法。⑥气通任督脉呼吸法。⑦潜呼吸法。⑧真息法。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则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要领 气功*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生活有节。上述要求,大多适用于各种气功,练功者具体练某种功时,还要参照该种气功的具体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热、各种急性病及急性传染病的人不宜练气功。

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锻炼、健身长寿的科学。古代称谓很杂乱,有吐纳、导引、炼丹、玄功、静功、定功、性功、内功,以及修道、坐禅、内养功和养身功等。“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朝许逊《净明宗教录》,其中有“气功阐微”记载。前董浩著《肺痨病特殊疗养法 气功疗法》及中华书局《少林拳秘诀》等书中,都提到过“气功”之词。但是,直到1953年刘贵珍等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才对气功作了完整的解释,气功作为正式名词开始确定和流行起来。

一般认为,气功在商朝时即已产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气功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道、儒、医各家都研究生命运动的规律,提出自己的主张。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哲学中关于宇宙以及人的生命理论和我国古代性命之学相结合,佛教传统的修持方法和我国古代气功的修身养性相结合,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气功科学的发展。

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炼气乃以运行为主。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气要运行时,不可逆走,贵当顺行。如顺行的话,不但脏腑会舒畅,并可快慢自如;倘若逆运的话,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

古代气功一般划分为儒、医、道、释、武术五大派。儒家气功以“修身养气”为目的;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宗旨;道家气功讲究“身心兼修”、“性命双修”等;佛家气功要求“炼心”以求精神解脱,其中入定派强调“四大皆空”,参禅派强调“修身养性”、“普渡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为了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艺。近年来,有人依据气功*的特点,将古代气功归纳为静功与动功,并划分为吐纳、禅定、存想、周天、导引五大派。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为主,要求思想内联,静坐凝心,采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莫种事物;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联的基础上意气相依,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也称为内丹派;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特点是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或作为自我按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4:46

气功:能做到二气随心的方法,叫气功。二气随心,是气功的本质,是与其它体育运动的根本性区别。二气随心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状态,一种是心息合一,即超级低氧状态,一种是调动真气,即超强生物电状态。
(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6:38

气功是科学,不是迷信,所以不用迷信什么师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8:46

没有师傅你就不要去想什么气功~
静坐功~比较适合所有人群~
你去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书!
大道理书里都有!
主要是调心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