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9: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51
(唐福国)
地瓜儿苗(Lycopus lucis Turcz.)别名地笋、虎兰、甘露秧、地溜秧、方梗泽兰。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并有栽培;亚洲东部其它国家亦有分布。以全草入药者称为泽兰。含挥发油、黄酮甙类、酚类、氨基酸类、泽兰糖、鞣质和树脂等。药理实验证明有强心作用。味苦、辛、性微温。有活血化瘀,通经利水功能。主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等症。以根状茎入药者称为地笋。含泽兰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等。功能活血、益气、消水。主治吐血、衂血、产后心腹痛、带下等症。
少数地区尚有用下列同属植物作泽兰入药。如山东省有用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s Turcz.var.hirtus Reg.)、地瓜儿苗(L.lucis Turcz.var.taiwanensis Hayata.);吉林省用小花地瓜儿苗(L.parviflorus Maxim.)、狭叶地瓜儿苗〔L.maackianus(Maxim)Mak.〕和朝鲜地瓜儿苗(L.coreanus Levl):用欧地瓜儿苗(L.europaeus L.)。
一、形态特征
株高1—2m。根状茎横走,白色,肥厚肉质,茎节明显。茎直立,单一而少分枝,四棱形,四面均有浅纵沟,表面黄绿色或带紫,节处紫色,着生白色茸毛,髓部中空,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狭披针形,叶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轮伞花序腋生;花两性,两侧对生,形小密集;花冠白色,不明显二唇形,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雄蕊4枚,前对雄蕊能育,后对退化为棒状假雄蕊;雌蕊由2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小坚果扁平,暗褐色(图16—17)。
图16—17 地瓜儿苗形态图
1.植株 2.雌蕊 3.花冠剖开示雄蕊 4.花 5.根状茎
二、生物学特性
野生于山野的低洼地或溪流沿岸的灌木丛及草丛中。性喜温暖和湿润环境。在5—6月高温多雨季节,植株生长旺盛。7—9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性耐寒,其根状茎在土中可自然越冬。耐涝、喜肥。适宜在向阳、湿润、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干燥、缺乏灌溉条件和过于瘠薄的土地对其生长不利。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对栽培地要求不严。山区、平原及沟渠两旁均可种植。但以选择通风透光的地段、耕作层深厚、疏松、湿润、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于栽种前整地,用腐熟厩肥等作为基肥施足,翻耕耙细,整平土地,作畦宽1.2m。
(二)繁殖方法
用根状茎繁殖,或用种子繁殖。生产上以根状茎繁殖为主。
1.根状茎繁殖
在采挖根状茎时,选白色、粗壮、幼嫩的根状茎,切成10—15cm长的小段,按行距30—45cm,株距15—20cm,挖好栽植穴,每穴栽种2—3小段,覆土厚5cm,稍*后,充分浇水。冬种的于次年早春出苗,春种的经10—12天出苗。每亩用种茎50—60kg。
2.种子繁殖
在种子采收后,于3—4月间条播,行距30cm。播种后覆土,稍加压实,并用禾草等覆盖,充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每亩播种量约250g。
(三)田间管理
出苗后,揭除覆盖物,及时间苗。第一次间苗,保持株距5cm;第二次间苗,保持株距10cm;定苗时,保持株距15cm左右,每处留壮苗1—2株。在苗期中耕除草松土2—3次。在生长期中,应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5cm左右时,以及第一次收割后,均应进行追肥,施用腐熟人畜粪水,或每亩施用硫酸铵15kg。冬季收获后宜施土杂肥及腐熟人畜粪肥,以保护根状茎越冬,促进其于来春茁壮萌发。种植2—3年后,植株丛生,应行翻栽。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锈病
(Puccinia sp.)
防治方法:可用敌锈钠200—300倍液,加少许合成洗衣粉,喷雾防治。
2.尺蠖
(Boarmia sp.)
以幼虫取食叶片呈缺刻状或仅留叶柄。在6、7月间幼虫发生高峰期,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3.紫苏野螟
(Pyrausta phoenicealis Hubner)
幼虫为害叶片,其它详见紫苏。
四、采收与加工
夏秋间,茎叶生长繁茂将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全草。南方夏季气候高温多湿,一年可采收2—3次。但对于挖取根状茎入药,以及作种茎用的留种地,在生长期中不可收割地上部分,以免影响根状茎生长。根状茎采收期,南方多在4月上、中旬。全草割取后,切段晒干。根状茎采挖后,洗净,哂干或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