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9: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8:53
【分布】
日本、美国、荷兰及中国的上海、云南等香石竹产区。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能使香石竹发病,一般发病率并不很高,危害性也并不严重。
【症状】
在香石竹叶片上形成灰白色或浅红棕色坏死斑纹或小点,形成褪绿斑驳或条纹,常与叶脉平行。植株下部老叶尤为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叶片枯黄。低温时症状不明显。经常与其他香石竹病毒混合侵染。见图版9。
【病原】
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Carnation necrotic fleck Closterovirus,CaNFV)。粒体为长线状,1400~1500nm×11~13nm,尚无该病毒的核酸序列报道。见图版10。病毒沉降系数122~128S,A260/280=1.53。致死温度40~45℃;稀释终点10-4;体外存活期2~4d。此病毒与甜菜黄化病毒、柑橘速衰病毒及小麦黄叶病毒等有近缘关系。在一些香石竹韧皮部细胞和表皮细胞中可以观察到聚集的病毒粒体或泡囊状结构。感病的美国石竹表皮用焰红一亚美蓝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见到细胞内含体。根据其有较长且弯曲的病毒粒体,以及半持久性的蚜传和汁液接种于美国石竹上所产生的症状特点,可将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与香石竹潜隐病毒、香石竹斑驳病毒区别开来。在美国石竹上,香石竹潜隐病毒病无症状,而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病则产生斑驳。磷钨酸盐负染后,在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粒体上形成交叉网纹,这一点在其他香石竹长形病毒颗粒上不易见到。
【寄主范围】
此病毒寄主范围很狭窄,只能为害石竹科少数种的植物,如香石竹及美国石竹。带毒汁液及饲毒蚜虫在藜科、苋科及茄科等很多植物上都未接种成功。
诊断寄主:
香石竹:蚜虫接种后2~3周产生灰白色坏死斑点或斑块,有时叶片呈红紫色,严重时植株矮化或坏死。但多数为无症状。
美国石竹:蚜虫接种后2~3周,幼叶上表现叶脉褪绿及坏死,常出现*网脉。受侵染叶片有时呈红色或叶尖坏死。后期长出的叶片往往不表现症状。摩擦接种叶上初期产生坏死斑,以后成为系统侵染。
【发病规律】
由蚜虫作半持久性传播,难以汁液接种,自然寄主范围很狭窄。
【检测】
1.用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抗血清进行ELISA或琼脂双扩散试验。
2.电镜下确证1400~1500nm×11~13nm长线形病毒粒体。
3.生物接种香石竹,根据上述症状表现确诊。
【防治】
详见香石竹脉斑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