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荃湾的交通概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0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1:36

荃湾位于新界西部,这里急速的发展使荃湾成为新界西部的交通枢纽,更是进出机场的门框。每当旅客从机场进入市区,宏伟的青马大桥和汀九大桥必会令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荃湾区主要交通干道有荃湾路、青山公路(荃湾段) 、城门隧道、象鼻山路、青马大桥、汲水门桥、汀九桥。
荃湾路(旧称荃湾支路)是5号干线的一部份,位于新界荃湾,连接位于葵涌道及屯门公路。全线为三线双程分隔道路,为一条高架道路,限速每小时70公里。荃湾路沿海绕过荃湾市中心,连接屯门公路的出口。荃湾路沿途有3个分层道路交汇处,分别为葵青交汇处(往青衣大桥及葵芳兴芳路)、荃青交汇处(往青衣北桥及德士古道)和海兴交汇处(往荃湾新市镇中心)。
青马大桥是青屿干线的一部分,连接青衣岛与马湾岛,是当前通往赤鱲角机场的必经之路。汲水门大桥是青屿干线的一部分,连接马湾岛与大屿山。它是通往赤鱲角机场的必经之路。汀九桥连接青衣及汀九,是3号干线(元朗-西营盘)的一部分。
公共交通上,荃湾地铁有荃湾线、东涌线、迪士尼线、九广西铁。
地铁荃湾线(Tsuen Wan Line),地铁营运的6条路线之一,由岛途经九龙西部,连接到新界南区的荃湾。1982年5月10日通车,因总站设于荃湾而得名。截至2004年,荃湾线共有16个车站,当中有8个为转车站,荃湾站、葵兴站、葵芳站、荔景站4个车站为架空或地面车站。荃湾线在路线图中以红色代表。
荃湾线是1967年最初计划地下铁路的4条路线之一,其初期规划与後期落成兴建时的设计大为不同。特别在于车站名称,及位于新界地区的车站建设。当初计划的时候,本来打算在现今荃湾站的西面,兴建一个“荃湾西站”作为终点站,以便接驳未来的九广西铁。但车站并不是建于填海土地上,而是打算建于山谷之上。除此之外,荃湾站至荔景站一段最初的设计是建于地底,并非如如今建于高架桥之上。
荃湾线的兴建于1975年获批准後随即动工。纵然位于九龙弥敦道的一段已经于1979年建成并开始运作,荃湾站至深水埗站一段要到1982年5月10日才正式投入服务。不过,所有位于深水埗区的车站(深水埗站、长沙湾站、荔枝角站及美孚站)须于荃湾线通车後1个星期才开启使用。
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最少有8个车站的名称,跟最初计划的名称均有出入。中环站、油麻地站和旺角站本来的英文名称,最初是以车站所在的街道而命名的。分别是遮打道、窝打老道和亚皆老街。但後来三个车站的名称,均用所在地区命名。此外,旺角站本来是计划建于比现时更北的位置,取代现有的太子站。而深水埗站则会建于比现时较南方的位置。
美孚站本来是叫“荔枝角站”;而荔枝角站则叫做“长沙湾站”;长沙湾站应该是叫“苏屋”的。而位于荃湾区的葵芳站本来是叫“垃圾湾站”的。因为车站本来是定位于较现时南的位置,靠近一个已废用的堆填区。而另一个车站,葵兴站,本来是被命名为“葵涌站”的。
最终,葵芳站、葵兴站、荔枝角站及长沙湾站四个车站,均于通车前更改为现时的名称。而美孚站则由“荔枝角站”改名为“荔湾站”。其余车站的中文名称也于开幕前全部更改。“荔湾站”最终于1985年命名为现时的“美孚站”。
东涌线转车站,当东涌线正式落实兴建时,地铁明白需要在荃湾线兴建转车站。否则,乘客就要坐毕全程,到达位于岛的站才可以转换到其他路线。地铁选择了荔景站作为转车站,于是荃湾线北行路轨经过重新铺排,以便腾出空间建造一个可供转乘东涌线的月台。有趣的是,新月台于1997年正式启用,竟较东涌线在後一年才投入服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1:36

荃湾位于新界西部,这里急速的发展使荃湾成为新界西部的交通枢纽,更是进出机场的门框。每当旅客从机场进入市区,宏伟的青马大桥和汀九大桥必会令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荃湾区主要交通干道有荃湾路、青山公路(荃湾段) 、城门隧道、象鼻山路、青马大桥、汲水门桥、汀九桥。
荃湾路(旧称荃湾支路)是5号干线的一部份,位于新界荃湾,连接位于葵涌道及屯门公路。全线为三线双程分隔道路,为一条高架道路,限速每小时70公里。荃湾路沿海绕过荃湾市中心,连接屯门公路的出口。荃湾路沿途有3个分层道路交汇处,分别为葵青交汇处(往青衣大桥及葵芳兴芳路)、荃青交汇处(往青衣北桥及德士古道)和海兴交汇处(往荃湾新市镇中心)。
青马大桥是青屿干线的一部分,连接青衣岛与马湾岛,是当前通往赤鱲角机场的必经之路。汲水门大桥是青屿干线的一部分,连接马湾岛与大屿山。它是通往赤鱲角机场的必经之路。汀九桥连接青衣及汀九,是3号干线(元朗-西营盘)的一部分。
公共交通上,荃湾地铁有荃湾线、东涌线、迪士尼线、九广西铁。
地铁荃湾线(Tsuen Wan Line),地铁营运的6条路线之一,由岛途经九龙西部,连接到新界南区的荃湾。1982年5月10日通车,因总站设于荃湾而得名。截至2004年,荃湾线共有16个车站,当中有8个为转车站,荃湾站、葵兴站、葵芳站、荔景站4个车站为架空或地面车站。荃湾线在路线图中以红色代表。
荃湾线是1967年最初计划地下铁路的4条路线之一,其初期规划与後期落成兴建时的设计大为不同。特别在于车站名称,及位于新界地区的车站建设。当初计划的时候,本来打算在现今荃湾站的西面,兴建一个“荃湾西站”作为终点站,以便接驳未来的九广西铁。但车站并不是建于填海土地上,而是打算建于山谷之上。除此之外,荃湾站至荔景站一段最初的设计是建于地底,并非如如今建于高架桥之上。
荃湾线的兴建于1975年获批准後随即动工。纵然位于九龙弥敦道的一段已经于1979年建成并开始运作,荃湾站至深水埗站一段要到1982年5月10日才正式投入服务。不过,所有位于深水埗区的车站(深水埗站、长沙湾站、荔枝角站及美孚站)须于荃湾线通车後1个星期才开启使用。
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最少有8个车站的名称,跟最初计划的名称均有出入。中环站、油麻地站和旺角站本来的英文名称,最初是以车站所在的街道而命名的。分别是遮打道、窝打老道和亚皆老街。但後来三个车站的名称,均用所在地区命名。此外,旺角站本来是计划建于比现时更北的位置,取代现有的太子站。而深水埗站则会建于比现时较南方的位置。
美孚站本来是叫“荔枝角站”;而荔枝角站则叫做“长沙湾站”;长沙湾站应该是叫“苏屋”的。而位于荃湾区的葵芳站本来是叫“垃圾湾站”的。因为车站本来是定位于较现时南的位置,靠近一个已废用的堆填区。而另一个车站,葵兴站,本来是被命名为“葵涌站”的。
最终,葵芳站、葵兴站、荔枝角站及长沙湾站四个车站,均于通车前更改为现时的名称。而美孚站则由“荔枝角站”改名为“荔湾站”。其余车站的中文名称也于开幕前全部更改。“荔湾站”最终于1985年命名为现时的“美孚站”。
东涌线转车站,当东涌线正式落实兴建时,地铁明白需要在荃湾线兴建转车站。否则,乘客就要坐毕全程,到达位于岛的站才可以转换到其他路线。地铁选择了荔景站作为转车站,于是荃湾线北行路轨经过重新铺排,以便腾出空间建造一个可供转乘东涌线的月台。有趣的是,新月台于1997年正式启用,竟较东涌线在後一年才投入服务。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