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5: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3:38
释印光简介
释印光(公元1861——1940年),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生于清咸丰年间的中国陕西省郃阳县。为近代专弘净土宗的佛教高僧,一生提倡「持名念佛」的简易修行法门,后人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二十九年冬,于严岩寺念佛作化,世寿八十,故又被敬称为灵严大师。
印光法师幼时由长兄(赵从龙,生卒年不详)教读经及诸子孔孟之书,以继承儒家圣贤之学自许,经常批判佛教老子学说,因长年病疾,直至二十岁时,病愈后才觉悟到以前辟佛的无知,继而弃儒学佛,皈依佛门。二十一岁,到终南山依止莲花洞道纯老和尚(生卒年不详)出家,后被兄长以母病重为由,*迫返家。一日,趁兄长外出,逃离家门奔回莲花洞,又担心兄长追来,便到湖北竹溪莲花寺,以挑水担煤的工作换取挂单(入住寺院),隔年于陕西省兴安县双溪寺受具足戒,成为正式出家人。到二十六岁时,前往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资福寺念佛,自号「继卢行者」,以「庐山彗远大师」为典范而明心志,此后三年参访各处佛寺研习;于三十七岁那年,应浙江定海普陀山法雨寺寺众再三请求,讲「弥陀便蒙钞」一座,讲毕,随即闭关六年,读经念佛,不问世事。
从二十一岁出家至五十几岁期间,印光法师绝少与世俗往来,默默无名在寺院中从事粗杂的工作,仅与高贺年居士(生卒年不详)往来。公元1912年,狄楚青居士(公元1873-公元1939年)发心在上海办《佛学丛报》,高居士深知印光法师道行高洁,学养深厚,为世人所不知,实属可惜,便向其索取佛学文稿,以「常惭」为名,发表刊登。公元1917年,徐蔚如居士(公元1878年-公元1937年),得到法师写给友人的三封信函,刊印为《印光法师信稿》一书,社会及佛教界才知晓印光法师之名。次年,徐居士又得到印光法师二十多篇的文章,题名为《印光法师文钞》于北京印行,尔后,又陆续印行其信稿和文钞,其净土佛学思想,便透过《文钞》的发行,受到社会大众的注意。各地善男信女争相皈依,凡在家皈依弟子供养之资,印光法师一律作刻印经书之用。
印光法师七十岁(公元1930年)时,于上海创立「弘化社」,广印经书流通,极力推崇《了凡四训》和《安士全书》二书,劝诫时人,深明因果之理,克尽伦常之分。次年,至苏州创建灵岩净宗道场,成为日后中国净土宗最大之庄严道场。印光法师留传后世信众处世修行之十六字真言:「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更是他将儒家伦理道德和佛教的净土信仰完美结合的思想结晶。可以说,在宗教实践的方法上,印光法师以儒佛合一的净土思想,先学儒家的「尽伦」,再学佛法的「尽性」,也就是先做人再做佛的循序渐进的修行方法,不仅淡化艰深的纯佛理论色彩,更具有普遍性的特质,才能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产生长久和深远的影响力。这是印光法师的伟大贡献之处,也是他能成功弘扬净土法门的原因,使得衰微已久的净土宗得到新的生机,在中国近代佛教历史上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弘一律师(公元1880年-公元1942年)曾赞叹说:「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印光法师一生不求名闻,不作高论,不住持佛寺,不游名胜,不作应酬,以弘扬净土教义,实践念佛法门为己任。卧室内除一桌一床外,别无长物,床前悬一「死」字,并作自励联:「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警策世人应及时把握人身,专志念佛。法师与各方往返信函、说法、讲经、开示,皆教人以伦常为基础,念佛生西为归宿,他对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尤为契入,并将此章列入「净土五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楞严势至圆通章》),外加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此「五经一论」自始成为现代净土宗所依据之经论。法师毕生之嘉言遗墨,皆收录于《印光大师全集》(共七册)。
印光法师对时代的影响,可从他的著述、印书和僧俗弟子三个面向来看:(1)他所写的《文钞》,感化当时许多人皈依佛教,对净土法门的兴盛起到巨大作用;(2)他所创办的弘化社,广印经书和善书,宣扬家庭伦理和因果报应的天理,对端正社会风气和教化人心,在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起到一定的安抚人心作用;(3)受其影响的著名弟子,出家人有:弘一律师(公元1880年-公元1942年)、德森法师(公元1883年-1962年)、大醒法师(公元1900年-1952年);在家人有:高鹤年居士、范古农居士(公元1881年-1951年)、李炳南居士(公元11年-1986年)。这些缁素弟子都承袭和发扬印光法师的「五经一论」净土思想和平淡朴实的精神,在清末民初及光复后的佛教历史中,不仅推动佛教的迅速起飞,更发扬光大净土法门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