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4: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7:21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文化、社会“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高度,并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新概念。2013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我国60%以上的国土为民族自治地方,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2亿人,其中90%左右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乡村。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不仅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同时,对促进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发展与实现伟大复兴的“*”,也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然而,要建设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笔者认为,应该充分理解美丽乡村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与民族特色。
其一,加强科学研究与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地开展建设工作。要做好前期调研,多方合作,科学制订美丽乡村的总体规划。民族地区各级*部门应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计院等部门合作,从前期调研、规划总纲、建设思路、行动计划、投资估算、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等多方面制订详细可行的规划。要统一思想,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系统性、复杂性和可持续性等诸多特征,切实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调查研究、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统筹兼顾,扎实工作、稳步推进,不能冒进搞运动式建设,更不能急于求成。
其二,充分认识文化的核心价值,加强对以村寨为依托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截至2013年,西部民族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含急需保护遗产)的项目有8项。在*公布的3批153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含扩展项目)中,西部民族地区有725项。其中,西部少数民族“非遗”数量近500项,分别占西部地区和国家级“非遗”总数的69%和32.7%。这些丰富的特色文化遗产大多保存在乡村。因此,我们应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结合国家已开展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促进、牵手同行。
其三,拓宽融资渠道,以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美丽品牌”。民族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贫困地区,在2011年**、*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民族地区有10个,涉及367个民族(自治)县。散布在这一地区的数万个少数民族村落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建设这些地方的美丽乡村需要拓展融资渠道:一是向上级部门争取“三农”项目的财政补助;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共建,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创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美丽乡村建设;四是盘活农村存量资源,使农村有限的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在“美丽品牌”打造方面,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发掘少数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之原则,打造多元美丽的乡村风景。要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和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新兴的乡村特色品牌。
其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效果实行跟踪管理和动态评估。美丽乡村的建设归根结底是对乡村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产业经济和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建设,是打造生态美、文化美、生活美和素质美的过程。切实做好建设工作,需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可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提高认识,要把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作为重点来抓。将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作为相关单位年终考评依据,鼓励各级*部门探索和建立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管理、监督和评估机制。二是建立长效机制要注重顶层设计。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完成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从全局的视野整体谋划,对项目建设的各个层次、要素都应统筹考虑。只有从机制上做好顶层设计,才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得以落实,使其建设目标得以高效完成。三是要保障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可按照“周汇报、旬提示、月评议、季督查、年考核”或“周自评、旬点评、月评比、季排名、年考核”等方式开展监管评估工作,实时监测和掌握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情况与效果。
其五,加强学习与交流,认真吸纳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许多省市积累了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包括建设规划的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培育打造,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长效机制的建立与运行,跟踪评估体系的建设等等。此外,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和等地区,在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地方性知识和传统文化保护、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乡村生态农业和观光产业打造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加强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习与交流,认真吸纳和借鉴实践经验,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