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5:10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8:52
习俗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年三十点长寿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大年三十这一天,是年俗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习俗也相当多。先辞年,布置“厅头”,即在奉祀“观音妈”和诸神像的大厅上,换新版画和联轴。到了下午举行“辞年”仪式。在供桌上盛设五牲及各种年 供奉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礼,以表示感谢这一年来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赐福。神桌前还要供“春饭”,即盛有饭的小碗,饭上插上用红纸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饭春花”,这个饭叫“过年饭”。(在闽南语中,“春”与“剩”谐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还有剩余)。桌前还摆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红枣。红枣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来,有句俗话“上元瞑(夜)拆柑棚”。最后,还要烧金纸、放爆竹,才算结束辞年仪式。 但最能反映新年风俗的就是与闽南地区几乎相同的新年歌。这首新年歌中反映了民间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是一幅生动的民俗图。 闽南:初一荣,初二停,初三无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天神下降,初六另空;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蓝相生,十一请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瞑。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隔开,初六担肥;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请来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瞑。 大年三十夜也叫除夕,“守岁”、“压岁钱”都与*的习俗一样。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边聚餐,叫做“围炉”。围炉时桌上的每个菜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米圆、肉圆。鱼圆是取意“三元”,象征阖家团圆;萝卜在叫“菜头”,就是“好彩头”,吉祥的意思;全鸡的“鸡”,方言谐音为“家”,有“食鸡起家”之意;经过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参加围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样菜都要吃一点。另外还都要喝上一点酒,以讨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从头到尾,慢慢进肚,以祝父母长寿。 围炉之后,在农村还保留着“观火盆”的习俗。门前点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从火盆上跳过,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边跳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吉利话。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灶脚,祈求神明保佑发财。 在一些乡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有趣的习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些寺庙里就演戏,那些在年前无法还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催*,就跑到庙里去看戏避债。因为要是债主追到庙里来*债,就会引起公愤,会群起而攻之。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债的人看完戏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回家团聚了。这种习俗叫“避债戏”,是社会的产物,却很有人情味。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到现在尚未归家,灯笼都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便叫“讨债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使用“讨债灯”。 同胞称大年初一为“新正”,意为新的一年将会有一个正正堂堂的开始。当天凌晨头一件大事是家拜祖先,用自制的红白两色米糕祭神祖,称为“开正”。“开正”之礼十分隆重,厅堂灯火通明,门口结红彩,供桌上摆列年柑、年糕、牲礼、茶酒、四果、香烛,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全家老少集合一起家拜祖先、祭祀神明,随后再依次向长辈问安行礼。 过春节最有意思的是出门拜年,又叫“走春”、“开春”、“贺正”。凡有来客,主人用朱红木盒盛着糖果并端上“甜茶”待客;设宴请客,彼此应酬,名叫“请春酒”;客人告辞时,互相向对方孩子赠红包。由于家家户户都出门拜年,难免有碰到人不在家的时候,于是衍生出两个有趣的习俗:出门拜年人们总是随身带着一叠红纸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一旦遇到主人不在家就留下一张,这叫“留帖”;官大势大的、交游很广的人,不可能一家家亲自去拜年,便遣仆人带着他的红帖代他去拜,这叫“飞帖”。 的“初三老鼠娶新娘”和闽南的“初三无姿娘”,意思都是说初三这一天是休息日,就连老鼠也选择这天娶新娘。依俗,当晚各家各户都须早早上床休息,以免打扰老鼠办喜事,并要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撤一些吃的东西作为给老鼠的“贺礼”,以便和老鼠搞好关系,减少来年的鼠害。“老鼠娶亲”的说法来源于*,有一幅“老鼠娶新娘”的五彩石印年画,曾普遍流传于民间。画面上从头盖红帕的“新娘”,到抬花轿、吹喇叭的执事等,统统都是鼠类,一个个活灵活现、喜气洋洋,十分惹人喜爱,为节日增添了许多快乐的气氛,紧张了一年,连老鼠都放假娶亲了,何况人呢? 初四是“接神日”。闽、台两地皆称这一天为“神落天”。当日,各家各户都要在厅堂供奉牲礼、果品、甜食等,燃放爆竹、烧金纸、神马,恭恭敬敬地迎接诸神下凡,继续履行司掌人间善恶的职责。 初五的“隔开”,意思是过年到此告一段落,也与*相同。次日开始,商店开市、农人下田,各行各业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劳作。俗传这一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闽南称“天神下降”,台语叫“路头神”。为求大发利市,商店这一天多在街边燃香拜神,求五路财神的保佑。 “初七七元”、“初八团圆”,闽、台两地皆同。中国民间称初七这天为“七元日”,又叫“人日”,相传天地造人,人是在这一天诞生的。因此,在民间,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线面(即寿面),并要吃芹菜、菠菜、芥菜、荠菜、葱、大蒜、蒿菜等七种新鲜蔬菜。其中芥菜是一种茎叶很长,稍带苦味的菜,由于它叶长、丝长,因此象征着长命。吃这七种菜实际上这是中国古代“五辛盘”的旧俗遗风,杜甫曾有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正是咏此。“初八团圆”是说回娘家过春节的媳妇,初八要返回婆家“团圆”,开始干活,不然会被认为有意为难婆家,搞得不好,夫家甚至还会因此“兴师问罪”。 “初九天公生”,“天公”即玉皇大帝,“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是天上精神的总管,因此,祭祀格外隆重。前一天全家老少斋戒沐浴,正厅摆设祭坛。午夜一过,全家齐整衣冠,由长至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随后是烧土纸、放鞭炮,直至凌晨四点。昔日祭祀天公,祭坛的摆设极有讲究,除了原有的供桌之外,还需摆小供桌(俗称“顶桌”),顶桌上摆五果六斋、扎红绳的面线、清茶三杯,供奉玉皇大帝。下面供桌则摆三牲五礼和红龟稞等,供奉天公的从神。烧给天公的金箔是特制的,称为“天公金”。 在中国传统民俗里,女婿备受岳家的宠爱,俗称“娇客”,中国各地都是这样,闽南、也不例外,因此,都有“十一请子婿”之俗,称为“子婿日”,即岳家专门宴请女婿的日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0:10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
大年三十话饺子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农历每年的腊月三十日,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人们称这一天叫做“过年”。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坎,就开始忙年。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日夜忙个不停。河南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初一,蹶着*乱作揖。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饺子馅的讲究包饺子首先是调拌饺子馅。饺子馅有荤有素,有的地方是严格区别的,但更多的是荤素搭配。年三十包的饺子,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全家食用的。除夕夜的饺子馅一般是荤素料相配合,用猪肉或羊肉,切成小肉丁,加调味料腌好,然后把大白菜嫩叶用刀剁成粗粒,挤去部分水分,加人肉馅和调味料调拌而成。在制馅的过程中,最讲究的是剁馅,就是用刀细剁大白菜的工序。剁菜时,刀与案板撞击,发出锉锉有力的“嘭嘭”声,由于用力大小在不断地变化,这声音便发出了富有韵律感的强弱节奏变化,像特别优美的乐曲,传到四邻八居。人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剁菜声音是全村最响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肉加菜调馅,谐音“有财”,剁馅声最响且时间要长,美其意曰“长久有余财”。剁菜的时间越长,说明包的饺子就多,象征着日子红火富有。饺子形状的讲究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要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有的农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农家,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但更多的是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饺子摆放的讲究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首先是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日常包饺子,横排竖摆,皆随其意,年三十包的饺子则不行。山东等地盖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民间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只能摆放99个,且要布满盖帘。因此,只能靠调节饺子的间距和行距来实现,谓之“久久福不尽”。关于这个习俗,民间传说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和成馅,就包起了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小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但是在黑龙江部分地区的农家,饺子却不能摆成圆圈。据说把饺子摆成圆圈,会使日子越过越死。必须横着排成行,这样方能使财源四通八达地涌来。
饺子煮吃的讲究
大年三十不仅要包饺子,也要吃饺子。俗语云:“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说明年夜饭的饺子是亲人团聚的象征。这天的饺子,要在除夕的时候吃,不仅有家人团聚之意,又取更新交子之义。除夕吃饺子的习俗,由来已久,至少在元明时已经形成。《明宫史》就记录过过年吃饺子的食俗。“五更起……,吃水点心,即扁食也。”后经传承完善,便形成了后世民间除夕吃饺子的习俗,以为辞旧更新之义。除夕夜的饺子,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的响声,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煮熟捞出后要先供诸神、列宗,然后伴着其它食品吃饺子。
年三十夜煮饺子也有讲究。烧火用的柴草,要用豆楷杆或芝麻楷杆,寓有火越烧越旺,来年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锅里煮饺子,不能用铁铲乱搅动,要顺着一个方向,贴着锅沿铲动,形成圆形,与摆放饺子之义相同。在山东东部,煮的饺子一般要故意煮破几个,但不能说破、碎、烂等忌语,而要说“挣”了或“涨”了。因饺子内有菜,菜谐音“财”,故饺子“挣”了,是“挣财”,图个吉利,讨个口彩,以增加除夕夜的欢乐气氛。在甘肃中部一些地方,除夕夜煮饺子时,还要加入少许面条共煮,同食,美其名曰“银丝缠元宝”。面条要细,饺子要包成元宝形,喻意长寿发财,也是图个吉利,寄托人们的美好希望。
吃饺子时,也有俗规。第一碗要先上供,奉先祖,供诸神。这上供的饺子也有讲究,河北民间有“神三鬼四”之说。就是给诸神上供3碗,每碗3个;给列祖列宗上供用4碗,每碗盛4个饺子;唯有灶王爷最不受尊敬,上供只上1碗饺子,碗里只盛1个,但有的人家过意不去,就随便盛几个。有的地方,饺子端到供桌之后,家里老人还要虔诚地念上一段祷告式的顺口溜,如:
一个扁食两头尖,
下到锅里成万千。
金勺舀,银碗端,
端到桌上敬老天。
天神见了心喜欢,
一年四季保平安。
第二碗饺子要端给牲畜,以表示对牲畜的爱惜。旧时,大牲畜如牛、马等是农家的主要劳动工具,人们也希望牲畜像人一样迎来平安顺利的一年。第三碗家人才开始食用。除夕的年夜饭,本来种类很多,但其它均可不吃,唯有饺子必须要吃。吃时还要记清,以吃偶数为佳,不能吃单数。有的家里老人边吃边口中念念有词说:“菜(财)多,菜多”等古语。饭后盛饺子的盘、碗,乃至煮饺子的锅,摆放生饺子的盖帘上,都必须故意留下几个(偶数),谓之“年年有余”。甚至连包饺子用的莱馅、面团也要有“余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1:45
3条回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 2017-11-26
习俗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年三十点长寿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大年三十这一天,是年俗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习俗也相当多。先辞年,布置“厅头”,即在奉祀“观音妈”和诸神像的大厅上,换新版画和联轴。到了下午举行“辞年”仪式。在供桌上盛设五牲及各种年 供奉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礼,以表示感谢这一年来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赐福。神桌前还要供“春饭”,即盛有饭的小碗,饭上插上用红纸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饭春花”,这个饭叫“过年饭”。(在闽南语中,“春”与“剩”谐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还有剩余)。桌前还摆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红枣。红枣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来,有句俗话“上元瞑(夜)拆柑棚”。最后,还要烧金纸、放爆竹,才算结束辞年仪式。 但最能反映新年风俗的就是与闽南地区几乎相同的新年歌。这首新年歌中反映了民间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是一幅生动的民俗图。 闽南:初一荣,初二停,初三无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天神下降,初六另空;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蓝相生,十一请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瞑。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隔开,初六担肥;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请来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瞑。 大年三十夜也叫除夕,“守岁”、“压岁钱”都与*的习俗一样。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边聚餐,叫做“围炉”。围炉时桌上的每个菜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米圆、肉圆。鱼圆是取意“三元”,象征阖家团圆;萝卜在叫“菜头”,就是“好彩头”,吉祥的意思;全鸡的“鸡”,方言谐音为“家”,有“食鸡起家”之意;经过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参加围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样菜都要吃一点。另外还都要喝上一点酒,以讨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从头到尾,慢慢进肚,以祝父母长寿。 围炉之后,在农村还保留着“观火盆”的习俗。门前点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从火盆上跳过,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边跳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吉利话。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灶脚,祈求神明保佑发财。 在一些乡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有趣的习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些寺庙里就演戏,那些在年前无法还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催*,就跑到庙里去看戏避债。因为要是债主追到庙里来*债,就会引起公愤,会群起而攻之。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债的人看完戏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回家团聚了。这种习俗叫“避债戏”,是社会的产物,却很有人情味。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到现在尚未归家,灯笼都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便叫“讨债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使用“讨债灯”。 同胞称大年初一为“新正”,意为新的一年将会有一个正正堂堂的开始。当天凌晨头一件大事是家拜祖先,用自制的红白两色米糕祭神祖,称为“开正”。“开正”之礼十分隆重,厅堂灯火通明,门口结红彩,供桌上摆列年柑、年糕、牲礼、茶酒、四果、香烛,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全家老少集合一起家拜祖先、祭祀神明,随后再依次向长辈问安行礼。 过春节最有意思的是出门拜年,又叫“走春”、“开春”、“贺正”。凡有来客,主人用朱红木盒盛着糖果并端上“甜茶”待客;设宴请客,彼此应酬,名叫“请春酒”;客人告辞时,互相向对方孩子赠红包。由于家家户户都出门拜年,难免有碰到人不在家的时候,于是衍生出两个有趣的习俗:出门拜年人们总是随身带着一叠红纸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一旦遇到主人不在家就留下一张,这叫“留帖”;官大势大的、交游很广的人,不可能一家家亲自去拜年,便遣仆人带着他的红帖代他去拜,这叫“飞帖”。 的“初三老鼠娶新娘”和闽南的“初三无姿娘”,意思都是说初三这一天是休息日,就连老鼠也选择这天娶新娘。依俗,当晚各家各户都须早早上床休息,以免打扰老鼠办喜事,并要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撤一些吃的东西作为给老鼠的“贺礼”,以便和老鼠搞好关系,减少来年的鼠害。“老鼠娶亲”的说法来源于*,有一幅“老鼠娶新娘”的五彩石印年画,曾普遍流传于民间。画面上从头盖红帕的“新娘”,到抬花轿、吹喇叭的执事等,统统都是鼠类,一个个活灵活现、喜气洋洋,十分惹人喜爱,为节日增添了许多快乐的气氛,紧张了一年,连老鼠都放假娶亲了,何况人呢? 初四是“接神日”。闽、台两地皆称这一天为“神落天”。当日,各家各户都要在厅堂供奉牲礼、果品、甜食等,燃放爆竹、烧金纸、神马,恭恭敬敬地迎接诸神下凡,继续履行司掌人间善恶的职责。 初五的“隔开”,意思是过年到此告一段落,也与*相同。次日开始,商店开市、农人下田,各行各业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劳作。俗传这一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闽南称“天神下降”,台语叫“路头神”。为求大发利市,商店这一天多在街边燃香拜神,求五路财神的保佑。 “初七七元”、“初八团圆”,闽、台两地皆同。中国民间称初七这天为“七元日”,又叫“人日”,相传天地造人,人是在这一天诞生的。因此,在民间,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线面(即寿面),并要吃芹菜、菠菜、芥菜、荠菜、葱、大蒜、蒿菜等七种新鲜蔬菜。其中芥菜是一种茎叶很长,稍带苦味的菜,由于它叶长、丝长,因此象征着长命。吃这七种菜实际上这是中国古代“五辛盘”的旧俗遗风,杜甫曾有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正是咏此。“初八团圆”是说回娘家过春节的媳妇,初八要返回婆家“团圆”,开始干活,不然会被认为有意为难婆家,搞得不好,夫家甚至还会因此“兴师问罪”。 “初九天公生”,“天公”即玉皇大帝,“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是天上精神的总管,因此,祭祀格外隆重。前一天全家老少斋戒沐浴,正厅摆设祭坛。午夜一过,全家齐整衣冠,由长至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随后是烧土纸、放鞭炮,直至凌晨四点。昔日祭祀天公,祭坛的摆设极有讲究,除了原有的供桌之外,还需摆小供桌(俗称“顶桌”),顶桌上摆五果六斋、扎红绳的面线、清茶三杯,供奉玉皇大帝。下面供桌则摆三牲五礼和红龟稞等,供奉天公的从神。烧给天公的金箔是特制的,称为“天公金”。 在中国传统民俗里,女婿备受岳家的宠爱,俗称“娇客”,中国各地都是这样,闽南、也不例外,因此,都有“十一请子婿”之俗,称为“子婿日”,即岳家专门宴请女婿的日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3:36
习俗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年三十点长寿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大年三十这一天,是年俗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习俗也相当多。先辞年,布置“厅头”,即在奉祀“观音妈”和诸神像的大厅上,换新版画和联轴。到了下午举行“辞年”仪式。在供桌上盛设五牲及各种年 供奉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礼,以表示感谢这一年来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赐福。神桌前还要供“春饭”,即盛有饭的小碗,饭上插上用红纸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饭春花”,这个饭叫“过年饭”。(在闽南语中,“春”与“剩”谐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还有剩余)。桌前还摆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红枣。红枣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来,有句俗话“上元瞑(夜)拆柑棚”。最后,还要烧金纸、放爆竹,才算结束辞年仪式。 但最能反映新年风俗的就是与闽南地区几乎相同的新年歌。这首新年歌中反映了民间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是一幅生动的民俗图。 闽南:初一荣,初二停,初三无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天神下降,初六另空;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蓝相生,十一请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瞑。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隔开,初六担肥;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请来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瞑。 大年三十夜也叫除夕,“守岁”、“压岁钱”都与*的习俗一样。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边聚餐,叫做“围炉”。围炉时桌上的每个菜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米圆、肉圆。鱼圆是取意“三元”,象征阖家团圆;萝卜在叫“菜头”,就是“好彩头”,吉祥的意思;全鸡的“鸡”,方言谐音为“家”,有“食鸡起家”之意;经过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参加围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样菜都要吃一点。另外还都要喝上一点酒,以讨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从头到尾,慢慢进肚,以祝父母长寿。 围炉之后,在农村还保留着“观火盆”的习俗。门前点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从火盆上跳过,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边跳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吉利话。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灶脚,祈求神明保佑发财。 在一些乡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有趣的习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些寺庙里就演戏,那些在年前无法还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催*,就跑到庙里去看戏避债。因为要是债主追到庙里来*债,就会引起公愤,会群起而攻之。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债的人看完戏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回家团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5:44
吃团圆饭、放鞭炮、看春晚.贴挂起,福字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
大年三十话饺子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农历每年的腊月三十日,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人们称这一天叫做“过年”。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坎,就开始忙年。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日夜忙个不停。河南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初一,蹶着*乱作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8:42
该干什么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