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13:05
山东人喜欢面食,众多面食中又以饺子为最,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好受不如倒着”。不过,山东各地对于饺子的称呼各不相同,通过这些称呼也可以看出各城市文化、语言上的差异。
1、饺子的本意是什么?
先来看看“饺”的本意,饺,是会意字。从交,从食。而“交”是象形字,小篆中如同两腿交叉,所以引申意为“交叉”。所以,饺的本意就是“交叉”后可以吃的面食。那么“交叉”是什么?无疑是指面与馅料的交叉。
“子”的本意又是什么?子,是象形,甲骨文中如同孩子在襁褓中,头、身、臂膀和双脚并起来的样子。因此“子”的引申意为“小”。这样一来,饺子的含义就是指制作的很小的、面和馅料“交叉”(引申为包裹)起来的面食。
饺子
也就是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符合上述制作方法的都是饺子。但是,为什么在山东还有其他的叫法呢?这要归功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了。
2、济南、淄博等地叫“包子”
济南、淄博等地通常把饺子叫“包子”,而把人们通常认为的“包子”叫“大包子”。比如,济南人说:“咱们回家包包子吃吧?”这一定是指包饺子;而淄博人说的“吃顿大包子吧……”并不是指包子特别大,而是指它不是饺子。
据《齐民要术》记载,馄饨、包子古时叫“饼”,都是把肉细磨后洒入或包裹进面粉里烤食、煮食,即所谓的“饼炙”。因此,包子的叫法还原了饺子的本来面目。济南、淄博是鲁中地区,古风保存完整,语言上较少受外来的影响,从包子的叫法上可见一斑。
饺子
3、济宁、临清菏泽等地叫“扁食”
济宁、临清等地通常把饺子叫“扁食”。这一叫法起源于元朝,在《三朝北盟会编》里明确记述“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这种称呼的取意源自其外形,扁扁的,因此最早的扁食还指“锅贴”。只是一个煮、一个煎或烤。
为什么济宁、临清等地称“扁食”?这是因为元朝时开挖修整大运河,济宁、临清(含东昌府聊城)等地都是运河重镇,深受元文化的影响。另外,扁食的叫法在陕西也很盛行,有首陕北信天游唱道:“吃一碗扁食没喝一口汤,没打定主意上了人家的当。”
饺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13:05
如果我们只选一样美食,作为中国人最喜欢的食物的代表,估计绝大部分人会选饺子。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肯定有它的道理。饺子是公认的称呼,但各地方言不同,对它也有不同的叫法。即使在同一个省,比如人口大省山东,各地区的叫法也不相同。
山东青岛地区,土话中把饺子称为箍扎(音),而且过去的做法中,包饺子用到的肉馅是切碎的,不是绞碎、剁碎。
从前生产力低下,物资缺乏,人们生活艰苦,只有年节等重要的时候才郑重地吃一次饺子,当然要认真对待,所以“箍扎”这个名称肯定不是随便来的。
到古代文献中查找有馅的食物,《东京梦华录》中,北宋的汴京夜市里有一种“细料馉饳儿”。《武林旧事》中提到杭州的市面上有“鹌鹑馉飿儿”,都是同一类的带馅的面食。把“馉饳儿”与“箍扎”联系到一起,读音有一点点相似的地方,但总归有些勉强。
明代有一本小说中写到了这种馉飿儿的吃法,是用盘子托着,吃的时候,卖家先要用竹签把馉飿儿串起来,再送给食家一点盐。这样的吃法和今天水饺的吃法差别很大。
在山东的中西部地区,饺子有许多不同的叫法,比如济南等地的土话中,把饺子称为扁食,青州、济宁等地称为包子,这些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叫法,比如弯弯等。
这其中,扁食这个名字的使用范围大大超出了山东。
《帝京岁时纪胜》中提到,北京的十二月,有一种“扁食包细馅”,在同一月份,还提到了“荤素细馅水饺”“玉叶馄饨”,看起来,扁食似乎又和饺子、馄饨有一些差别。
在更早的明代小说《金瓶梅》中,山东的东平府清河县中,就有一条扁食巷,说明扁食的历史相当久远了。
这种美食人人喜欢,但在山东的方言中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明末清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也多次提到了扁食,书中的主人公是山东人,主要在山东济南附近和北京等地活动。书中第二十九回,这样形容洪水淹没的村庄:“那些人家浑如大锅里下扁食的一般”,说明当时使用大锅来煮扁食。
第八十一回,狄希陈要到北京的察院去告状,一大早,岳母童奶奶和丫头调羹早早起来,“点上灯,调羹包的扁食,通开炉子,炖滚了水,等狄希陈梳洗完了才下。”
从这段描述来看,这里说的扁食就是水饺。
清代北京的市井小说中,也提到过扁食,比如《品花宝鉴》中,两个混子跑到琴言的下处来敲诈,琴言送出两吊钱,他们嫌少,骂道:“两吊钱叫太爷们吃什么?告诉你,太爷们是不上白肉馆、扁食楼的,一顿饭那一回不花十吊八吊?”
他们口气狂妄,听他们的意思,扁食楼在当时算不上高档的地方,但是,与白肉馆相对,应该也是指的饺子。
不知道朋友们的方言中,是如何称呼饺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13:06
山东人喜欢面食,众多面食中又以饺子为最,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好受不如倒着”。不过,山东各地对于饺子的称呼各不相同,通过这些称呼也可以看出各城市文化、语言上的差异。
1、饺子的本意是什么?
先来看看“饺”的本意,饺,是会意字。从交,从食。而“交”是象形字,小篆中如同两腿交叉,所以引申意为“交叉”。所以, 饺的本意就是“交叉”后可以吃的面食。那么“交叉”是什么?无疑是指面与馅料的交叉。
“子”的本意又是什么?子,是象形,甲骨文中如同孩子在襁褓中,头、身、臂膀和双脚并起来的样子。因此“子”的引申意为“小”。这样一来,饺子的含义就是指制作的很小的、面和馅料“交叉”(引申为包裹)起来的面食。
水饺是北方人接待客人、重要节日最主要的面食。但在山东各地的叫法却不大相同。
水佼在山东济宁、菏泽、聊城、等部分地区称作扁食。
水饺在淄博、枣庄、潍坊、日照、济南莱芜等部分地区叫做包子,把蒸包叫做菜包子或大包子,也有的管水饺和蒸包都叫做包子。呵呵,是不是有点分不清楚了?
水饺在山东烟台、青岛、威海、等部分地区叫骨扎(gu zha)。这个名字是不是挺奇怪的?
还有许多地方就叫水饺。
各地虽然叫法不同,但水饺的叫法都通用。因为饺子都下锅水煮。
来看看“饺”的本意,饺,是会意字。从交,从食。而“交”是象形字,小篆中如同两腿交叉,所以引申意为“交叉”。所以, 饺的本意就是“交叉”后可以吃的面食。那么“交叉”是什么?无疑是指面与馅料的交叉。
所以,虽然可能各地方言的叫法不同,但是水饺这个名称是通用的。
通过饺子的不同叫法,我们也能看到我国各个的地区文化丰富多彩、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好吃不如饺子”,过去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得上的饺子,如今天天吃也不稀罕。吃完饺子才“倒”上一会儿,这日子就两个字:舒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13:06
饺子是山东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家庭聚会,亦或是有人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来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而且在山东方言中,饺子的叫法有很多种。
在临沂,济南,枣庄等地区的人们把饺子叫做包子,或者是小包子,其实这种称呼也不无道理,因为包饺子的时候就是把面团切成一小块,然后用擀面杖擀成面皮,调好馅之后,再用面皮包起来。
除了叫包子之外,在济宁、菏泽、潍坊等地区,饺子被称为扁食,这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又长又扁,所以扁食这个称呼也就慢慢流传了下来。
还有一种关于饺子的叫法就是“骨扎”,相比于上面的两种称呼人们还比较好理解,但是这“骨扎”真的不太好理解,这是因为“骨扎”和顾家读音相同。
饺子原本的寓意就是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家人团聚少不了的食物,所以也就赋予了饺子顾家的含义,而饺子和顾家相结合自然就变成了方言中的“骨扎”。
从这以上三种称呼之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山东独特的文化气息,以及饺子这种食物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在历史传闻中,饺子这种食物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它刚开始的名字叫娇耳,张仲景在当初在面皮中包上了一些驱寒的药材来防止老百姓耳朵上长冻疮,后来便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而且不止山东地区对饺子的称呼不同,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对饺子这种食物的称呼都不一样,三国时期饺子被称为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被称作馄饨,唐代人称为牢丸,宋代的时候称为角儿,一直发展到现在才有了水饺的称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13:07
“饺子”在山东土话中叫什么?说到我们国家的美食,那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就算讲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如图
而且南方北方还有非常大的饮食差异,北方人比较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吃米饭比较多,南北方尽管饮食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有一样东西,全国人民都爱吃。
如图
这个东西就是饺子了
饺子对大家来说是一种吉祥的食物
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
每家每户都会包上饺子
而饺子馅也是大有不同,有些会包白菜猪肉馅儿的;韭菜馅儿的;大葱白菜的……过年的时候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或者是红枣等等吃到硬币的那个人寓意来年运气一定不错!
如图
不过不同地区饺子的叫法却是不一样的,山东人包饺子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一个饺子七八厘米长,能抵速冻饺子一个半,山东土话直接叫包子(正常的包子叫大包子 )。
就拿咱们山东来说吧,如果外地人听到,山东人方言说饺子的话,估计都会反应不过来。我们老家喜欢把饺子叫做(扁食),因为饺子做起来的样子扁扁的,而且又长,所以就被称作(扁食)。
还有一种叫法就是(骨扎)了。这个叫法听起来就有点怪怪的感觉,不过这种叫法对当地人来说,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当地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很长时间不回家。回家第一顿饭就是吃饺子,这表示他们「顾家」,很多人叫着叫着就变成『骨扎』了。
最后一种说法叫包子,这个就有点奇怪了,平常我们吃到的包子都是圆鼓鼓的,不过在济南,枣庄这一代他们都会把饺子叫(包子)。因为我们都知道平常包饺子的时候都是要和面擀出面皮儿才能包上馅料,而他们就看着这个做法,所以就把"饺子"叫做"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