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1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00:06
1、由于长安地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派杨素、宇文恺等人在洛阳兴建东京,以掌控中原与江南经济,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洛阳都城的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
3、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直到并州(今山西太原),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
4、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出巡榆林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从榆林到紫河(今内蒙古、山西一带)筑造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
5、隋炀帝在位时有志于开疆辟土。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征服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同年征服契丹;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收复琉球;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震服伊吾;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征服吐谷浑。
6、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与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第一次东征高句丽遭受了惨败,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日后隋末民变的发生。
7、隋炀帝好大喜功,急功好利,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材,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导致隋朝灭亡。
扩展资料
隋炀帝在位前期国力仍然强盛,隋炀帝继位之初就决定营建东京洛阳,并于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以洛阳为中心开凿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建驰道(今天的国道)与修筑长城,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
在*制度上,隋炀帝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置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这些都属于创新的典章制度。隋炀帝在位的前七年是公认的隋朝全盛时期。
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淹没了四十多个郡县,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发动叛变。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被隋军*。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刘元进占领吴郡,自称天子,当然很快被隋军消灭。同年,楚国公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举兵,达官子弟踊跃参加,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发动叛变,隋朝的统治集团开始*。江淮地区的杜伏威、辅公祏两人在齐郡(今属山东)举兵叛乱,随后南下江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01:24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蓬勃兴起的大一统朝代,传到二世庞大的帝国就轰然倒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王朝更替就像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说自古没有不灭亡的帝国,但是每一次的兴衰总是有着它的疑点和偶然。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1.由于长安地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隋炀帝大业元年,派杨素、宇文恺等人在洛阳兴建东京,以掌控中原与江南经济,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洛阳都城的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大业元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
3.大业三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直到并州(今山西太原),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
4.大业四年,隋炀帝出巡榆林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从榆林到紫河(今内蒙古、山西一带)筑造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
5.隋炀帝在位时有志于开疆辟土。大业元年征服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同年征服契丹;大业三年收复琉球;大业四年震服伊吾;大业五年征服吐谷浑。
6.大业八年、大业九年与大业十年,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第一次东征高句丽遭受了惨败,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日后隋末民变的发生。
7.隋炀帝好大喜功,急功好利,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材,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导致隋朝灭亡。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杨广亡国是因为不惜民力,人民不得休养生息。其实历朝历代开国之后都没有少打仗,明朝就是一个例子。大明开国之后经历短暂和平后就爆发了“靖难之役”,接下来朱棣六次北征蒙古,北征的第一场战役的主帅是邱福,10万精兵被全歼。这个损失都没有让大明灭亡,反而是大隋,三征高句丽后就顶不住了。话说回来,杨广征辽东正是隋朝军心士气大振之时,此时的隋军连破吐蕃、吐谷浑、高昌、薛延陀、南诏。此时杨广集结一百多万大军攻伐高句丽可以说是探囊取物一般。但是,历史总是爱开玩笑,杨广偏偏失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02:59
隋末隋炀帝统治期间,劳役不息,天下死于役,导致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朝也随之很快灭亡。但是,历史上有很多类似隋朝的大一统王朝,如汉、唐、宋等,在王朝末期也经历了隋末的残酷腐朽统治,但是大都能够依靠惯性苟延残喘很长时间。隋朝一度海内一统,繁荣昌盛,却"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原因何在?
回顾历史,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上能量很强。李渊在《授三秦豪杰等官教》一文写到,"义旗济河,关中响应,辕门辐凑,赴者如归。五陵豪杰,三辅冠盖,公卿将相之绪馀,侠少良家之子弟,从吾投刺,咸畏后时,扼腕连镳,争求立效"。说明了关中豪强的数量、质量很高,势力强大,在受到朝廷的压迫后,反心尤盛。所以,在统治集团变乱时期,这些豪强,借机起事,纷纷而起。
再看江淮到岭南地区,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南朝的统治地区,有众多支持南朝的豪强地主,隋朝建立之后,它们大都成为隋朝的异己力量。所以,后来在南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反抗隋朝的叛乱,其时,陈之故境,大抵皆反。隋文帝虽然平定了这次大*,但是采取的是*和妥协结合的方式,很多叛乱头领后来成为了州郡的刺史、县令,所以这股强大的势力并没有被根除,一旦天下有变,这些潜在的力量立即起兵反隋。
还有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今河南、山东一带地主起兵的数量也很多。中原矛盾素来复杂,妄起风波,旧号难治(三国时期,曹操为稳定河北曾经建都于邺)。隋征吐谷浑后,国家马驴死者十有*,后征高丽,隋炀帝诏征马匹十余万,主要出自中原,中原富人因此破家者十家而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如此激化,隋政权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
于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三股势力,以李渊、杨玄感为代表的隋朝*显贵,以萧铣、沈法兴为代表的南朝残余势力,以梁师都、刘武周为代表的地方大族豪强群起反隋,锋镝鼎沸,星离棋布。史家有论,称割据叛乱为"土崩",农民为"瓦解",隋政权不仅失去了天下民心,而且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主阶级的支持,顷刻间土崩瓦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隋炀帝实施苛暴的徭役、兵役,毫无*地压迫劳动人民,甚至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和地主反抗,固然是隋政权灭亡的直接原因。但是,隋朝是在中国经历长期*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其情况颇似秦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隋政权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转而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04:50
天下刚从长时间的*中统一起来,老百姓希望过安定的生活,政权还没有巩固他就采取了一系列大型的措施,劳民伤财。
他犯了与秦始皇一样的错误。秦始皇修长城,征匈奴,平南越。劳民伤财但不能否定他的功绩。隋炀帝修大运河,征高句丽同样也不能否定他的功绩。
修大运河最大的功绩是加快南北融合,将北方的技术带到南方。另一方面运输的便利也带来运河沿岸城市扬州,杭州等几百年的兴盛。
对于征高句丽则有不同的说法,可以说三次征高丽的失败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为什么会打,原因是很复杂的,在参考资料里我贴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说法。
至于他的*,有肯定有,但是不是今天史料记载的那么严重就不一定了。历史是属于胜利者的,不管史官多么求实,对于前朝的毁谤还是很多的。
参考资料:http://www.eurasianhistory.com/data/articles/a02/362.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06:58
问者需知:
据我所知,隋朝是我国最富裕的朝代,通过杨坚的努力,隋的*也比较清明,社会秩序也比较好。试想一下,在这种条件下,做为杨坚的儿子,只要你不是白痴,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至少传个三五代的,但杨广也不是一般人,他可以把这么富裕,条件这么好的国家在他的手上,短短几十年就败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隋的灭亡是偶然的,在开国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尖锐的社会矛盾。你要知道,在隋以前是几百年的乱世,*上统一了全国后,人民也是希望安宁的,并没有其它能够与隋政权一较高下的势力存在,他的*环境相对来说是最优的。
而杨广的*不是我门一般人理解的那种*,打个比方,有人*了你老婆,你大不了离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杨广他可能连你老妈,连你全家都*了,还预定了你以后的老婆,你自己说说看,像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是个人都会起来反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