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如何评价王小波作品《沉默的大多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13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8:08

王小波去世时,“公知”还没有遭遇到像现在这样的污名。所以他是例外,当我们谈论起王小波的杂文,他的针砭时弊,他的思考,他的普及常识,会说他是公共知识分子。在这里,这个词语是正面的。
这是大多数媒体纪念王小波的重点。毕竟这么多年我们的公共文化生活并没有什么长进,王小波的文章仍未过时。我记得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介绍过王小波的书,他自呈自己对王小波的感情没有*读者那么深,因为王小波的杂文所讲的常识,他早就知道了,并不以为稀奇。可是在内地,有许多人是靠着王小波启蒙的。批评家李静写过这个主题的文章,她说,“他的作品将是被后世反复阅读的不朽之作。”
柴静也深受王小波的影响。“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我生得比较晚,但也受到影响,应该说是影响的影响,那时候看新概念作文选,里面的作者经常动不动提到王小波,我便把王小波找来看,这和很多人看了王小波然后去找罗素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王小波的地位短期内仍然是不会变动的,因为他所影响的那批年轻人,正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惟愿真的能有继续的影响。王小波热爱智慧、喜欢自由、强调生活要有趣,这在尊崇道德、强调集体主义、宣传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所贡献的中国,就像他笔下的那只猪一样特立独行。
他在《思维的精英》一文中说“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更重要”。道德是什么,道德是属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用于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范式。我党的*宣传总是把一个科学家先塑造成一个道德的圣人,于是我们总天真的认为,知识分子天然就是道德的精英。于是,在杨振宁娶28岁的老婆的时候,人们所表现出的惊异远胜与何鸿燊娶了四房姨太,大家都觉得很受伤:天啊!科学家怎么可以这样!他可是获了诺贝尔奖的伟大的科学家啊!!!须知,思维能力和道德水平本身就是两码事,何况大众所信奉的价值观是否真的就该成为所有人行为的金科玉律呢?不该强求知识分子向大众的价值观看齐, 若不然,画人体的艺术家就该和*狂一样感到羞愧了。
王小波对中国教育模式的解读也十分的有意思,他说,在中国做知识分子有一种传统的模式,就是先去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做出了模样,攒到了一定程度再去管教别人,如此循环下去。看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天天喊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求变,而我们的教育却总是一成不变的让人失望。王小波用他轻松有趣的文字,不经意间说出了很多道理,最可贵的是启发读者自觉的去思考。这比那些总是小心的拿捏着姿态,把自己当成无所不知的文人名士,妄图教育大众的余秋雨之流要有意思的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9:26

王小波是一个让人难以参详的复杂人物,他一半疯魔,一半圣佛。不喜欢他的人,会觉得他满嘴乱语,喜欢他的人就会觉得他睿智无双。

他的文风尖酸泼辣,就像川菜,看着红辣致命,嚼着酥酥麻麻,回味一下还能感到一丝香甜,而且很可能不是辣了舌头就是辣了*,更可怕的是,就算是辣的胃疼,下次还想吃,上瘾!但是,有几类人,我不推荐读王小波。

1、没有过社会经验的人。

2、对历史毫无兴趣的人。

3、不爱抬杠的人。

因为他最喜欢用的行文方式就是反讽、自嘲、黑色幽默。太过单纯善良可能会被他的文字吓跑,不爱抬杠就可能被他的思路带偏。

作为一名油腻的趋近于中年的,侥幸研究过文ge历史的,又杠精的我,看到王小波的文章就好像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了。

大概10年前,第一次看王小波的杂文集,名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当时就被这篇文章的黑色幽默深深地吸引住了。不过还是太年轻,很多文章看的不知所云,总觉得此厮有些偏激。

现在经历了多年的吊锤,再次阅读王小波,感觉就像打开了任督二脉一般清爽。

他经历了运动,上山下乡;

但他没像大多数经历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一样伤春悲秋,而是嬉笑怒骂,唠着唠着就把该嘲讽的嘲讽了,该痛斥的痛斥了。

他恢复高考后自学考进了大学,精通理科却独爱写文;

所以他有着理科生的严谨求知和文科生的文采风流。他追求真理与科学,厌恶孔孟之道,程朱理学。

他并非反感孔孟程朱其人,只是反感那些直到现在还拿这些理论作为最高意识形态说事的后人。

他出国深造顺便环游了小半个世界,老婆李银河是知名的社会学家,专攻两性健康和同性研究。外甥姚勇是“水木年华”成员,并在退团后制作了热门游戏“QQ炫舞”

所以他的涉猎极广,对待任何非社会主流的问题都能从辩证的角度分析,鞭辟入里,没有偏见,用科学论证辩驳的你哑口无言。

他二十年前就接触到了VR领域的知识,用来写作的电脑软件是自己编的,这点着实令我这个IT狗汗颜…

他是一个时髦的,具有前瞻性的知识分子,很多观点,在二十年后的今天都不过时。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很多底子里的根性,却并未跟上时代的脚步。

不过,社会的发展总是在螺旋向前的。可惜他英年早逝,若还活着,想必也会对如今的中国感到些许欣慰吧。

王小波的小说我是看不进去的。

就拿最为人知的那部小说《黄金时代》来说,我都是当小黄书来看的……捂脸……

不过他的杂文真的会发人深省,有时候读着读着会不自然的笑出来,感叹一下这真是一个妙人。

用王小波自己的话来说:”杂文没什么了不起的,无非就是讲道理嘛”。

私以为这大概是人这一生中最难掌握的才能之一吧。

就像《芭芭拉少校》里,安德谢夫感慨的那样:“明辨是非!这可是考倒一切哲学家、难坏一切律师、搞昏一切商人、毁灭大多艺术家的一项才能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