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4:5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15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汉语俗语,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原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
原文: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翻译:大地最和顺,然而发生地震也强劲有力,最安静时就会将善美体现在大地上,后来找到合适之处主张就在这个地域固定下来,大地能容纳各种生物能使其生长化育发扬光大。大地的规律和顺啊!承托着苍天季节交替运行。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
扩展资料:
解释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十分严重。
儒家重视家庭教育,孔子在此处以家庭关系的健康和谐与否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为例来阐述坤卦初六爻爻辞“履霜,坚冰至”的义理,亦借由“履霜,坚冰至”的义理来劝诫人们重视家庭教育。
类似的有:
履霜,坚冰至。——《易经·坤卦初六爻爻辞》
翻译:意思是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翻译:儿子杀他父亲,这都不是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的计谋,这种情况的由来是逐步发展的,原因是察觉到了这些问题没有早日治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翻译:不要因为小善就不做,不要因为小恶就去做。
注:常有人将此处善译为善良,此为谬误。儒家的善指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一种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的付出,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16
就是长辈如果做恶,必然子孙会受到损害。逃不掉的。即使子孙福德十分深厚。果报还是会来的。如果长辈行善积德,那么必然会利益子孙,所谓家和万事兴。万事顺顺当当。如果长辈善恶参半。那么子孙也会如此做人,亦正亦邪不稳定。看自己造化了,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16
<<周易>>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很明了,就是说多行善,就有好报,多作恶,必然要遭恶报。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意思。就是鼓励多做善事,多积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17
【易经·坤·原文】积⑴善⑵之家,必有⑶余⑷庆⑸;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⑹。
【译文】长久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会遗留下福泽;长久不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会遗留下祸患。
注释: ⑴“积”长久。《管子•四时》:“治积则昌,暴虐积则亡。”
⑵“善”善行;善事。《史记•吴王濞列传》:“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⑶“有”yòu 通“又”《韩非子•五蠹》:“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
⑷“余”遗留。《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以为唯未易灾之余而尝,可也,志不敬也。”
⑸“庆”福泽。有幸的事。《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注:“福也。”
⑹“殃”祸患,灾难。《礼记·礼运》:“众以为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