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为什么西汉兴盛150多年走向衰败,东汉半世纪就出现戚宦之争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5:00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21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享国210年,而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享国195年。提起西汉我们想到的是明君多,从汉高祖定鼎天下到汉宣帝“孝宣中兴”历经一百五十多年,这其中多有能力出众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昏庸的,虽然也有外戚掌权的情况,但皇帝都能设法化解,至于说*朝政的宦官,完全不存在,而东汉就不一样,宦官专权猖獗到了一种疯狂的境地。

从汉宣帝驾崩、汉元帝即位后,西汉的皇权渐渐陷入危机中,外戚、宦官势力纷纷兴起,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家族中走出了一个王莽,王莽篡位让西汉本就因为土地兼并等原因而混乱的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刘姓皇统都失去威望了,天下怎么可能还坐得稳呢?西汉灭亡,但随后出现的大一统王朝东汉依然是刘姓子孙所建立,东汉建立和求稳定靠的东西与西汉不同了。

其中一点就在于东汉“戚宦之争”特别明显,与西汉迥然不同,“戚宦之争”从立国半世纪后汉和帝时期开始,汉和帝乃刘秀曾孙,东汉的第4位皇帝,他被立为太子时才3岁,当上皇帝9岁,这么点年纪当然无法掌控朝政,而且他前任汉章帝在位后期已经过于放纵皇后窦氏的娘家人也就是外戚,和帝登基,窦氏作为养母名正言顺地临朝称制,东汉外戚专权的历史从此开始。

但我们知道,既然是“戚宦之争”,外戚只是在其中扮演一方角色,外戚坐大,皇帝的位置往哪摆?为了平衡,皇帝必然要寻求另一方势力压制外戚,这就像天平,两边同等重量时可平衡,一旦一头重一头轻,势力就倒向重的那方,中间的皇帝也不得不看重的那边脸色,当时年幼的和帝面临的就是外戚重的局面,窦太后辅政,其哥哥窦宪升为侍中,窦氏家族其余子弟也掌控朝廷机要,将小皇帝围得密不透风。

汉和帝可不是什么傻瓜,相反,他天生聪明,精通制衡之术。在窦宪权力膨胀达到“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的情况下,他注意到身边以中常侍郑众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可用,依靠着宦官扫除外戚,窦氏家族压在皇帝头顶的阴云散去了,汉和帝夺回皇权,但天平的另一头却又冲起来,宦官郑众得以参与政事中,东汉宦官之乱的祸患也埋下了。

可以说,东汉的“戚宦之争”是从汉和帝开始,如果汉和帝能长寿点,找到另一个对王朝稳定更为合适的平衡方法,也许东汉外戚、宦官之争不会如此严重,可现实却是,汉和帝虽然很有作为,却只活了短短27岁便撒手人寰,之后东汉年幼的皇帝简直能扫出一箩筐,汉殇帝刘隆百日便登基,未满周岁就驾崩;邓太后立了汉安帝刘祜,这又出现了外戚交替情况。

汉安帝立阎姬为皇后,结果是阎氏戚族取邓氏而代之,新旧更替;邓氏外戚在邓太后的要求下谨小慎微,表现较好,但在皇权这块肉面前,同样免不了卷入各方势力争斗,最终邓氏外戚随着邓太后之死遭到清算,阎氏外戚因为汉安帝的扶持,与宦官势力共同参与朝政,形成平衡。

奈何汉安帝也是个短命的,只活了32岁,他驾崩后阎氏外戚立刘懿为帝,刘懿只是藩王之子,阎氏外戚掌控朝政的工具,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在新一代外戚与宦官的争斗中,宦官占上风,阎氏外戚因为宦官而覆灭,济阴王刘保因为宦官才称帝,是为汉顺帝,本来就是因为宦官才当皇帝,汉顺帝自然要依赖宦官,在此期间新的外戚势力梁氏冒出了头。

梁皇后之父梁商、梁商之子梁冀先后为大将军,以至于后来竟酿出梁冀毒杀汉质帝的惊天大案。东汉皇帝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汉顺帝照样只活到而立之年便一命呜呼,二十多年的梁氏专权,冲帝、质帝、桓帝尽在梁氏手中,如果不是汉桓帝刘志用上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5个宦官扫灭梁氏,恐怕梁氏还将继续专横。可惜,梁氏倒了,宦官势力补上了。

自从汉桓帝封宦官为“五侯”起东汉宦官势力达到巅峰,此后一直到东汉末年,士大夫、外戚与宦官的势力你死我活,爆发两次党锢之祸,最终导致天下大乱,黄巾爆发,诸侯蜂起,东汉皇帝完全沦为了军阀手中傀儡,东汉的运数自然也就到头了。可以说戚宦之争将东汉推向灭亡,但为什么,东汉的戚宦之争会严重到如此地步,斗争了一百多年陷入互相交替的怪圈走不出来?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东汉从早期就埋下了戚宦之争的隐患。宦官势力说到底只是皇帝手中一把刀而已,这把刀用得好能制衡、能伤敌,用不好就伤自己了,而东汉立国之初,光武帝刘秀所依赖的就是豪强势力,打个比方说刘秀开公司,股东全是豪强,他废郭皇后改立结发妻子阴丽华为后,哪里是深情那么简单?明明就是为了打压河北的豪强,扶持阴丽华背后的南阳豪强!

皇权弱,豪强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所以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三代都要在不触及豪强势力之底线的前提下去缓和矛盾,加强皇权,为此三公才虚设,朝廷最重要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尚书台,由皇帝指派亲信去掌控。按常理中朝官职本应是士大夫担任,但东汉皇帝给了宦官这样的权力,因为他们是自己身边最好用的亲信。

外戚势力出身豪强,宦官势力掌控中朝与之平衡,还有第三方势力——士族参与其中,士族崛起源于刘秀重视儒臣。精通儒学经典,在东汉是步入仕途的一条明路,士族依靠这条线铺开门生故吏的庞大关系网,甚至能左右社会的*,儒学经典的奥秘不传子孙,难道还传给外人吗?就这样,士族也凝成一个集团,制衡外戚使其顾忌天下言论,不敢随意改朝换代。

士族、外戚、宦官在东汉王朝的历史上形成三股强大势力,左右朝局,这和东汉立国之初就定下的弱化相权、加强皇权之策分不开。其实这种办法也并不能称之为糊涂,只不过东汉的皇帝就跟受了诅咒似的,这个年幼即位死得早,那个还是年幼继位继续死得早,小皇帝如何能完美驾驭皇权,只能由外戚和宦官交替着去填充,由此,才有了东汉百年恶劣的戚宦之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21

因为西汉时期为了防止外戚和宦官专权做了许多举措,而东汉并没有沿用这些举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22

西汉末年信任外戚才会导致衰败, 东汉中期的时候皇帝*,信任宦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22

主要还是因为西汉初期并没有宦官制度,而东汉是延续了西汉末期的制度,所以在东汉刚开始时宦官的权力很大,所以半世纪才会出现戚宦之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