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5:0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20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秦王朝建立的这套*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20
秦始皇建立的具体*制度是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秦始皇之前的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以为这些称号都不足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下令大臣议称号。经过一番议论,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秦始皇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首先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57] 其次天子自称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命曰制,令曰诏,盖二者效令不同也)。第三,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最后,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秦始皇还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一)*机构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秦王朝建立的这套*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二)地方机构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任免。
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监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21
秦始皇在*设置三个政权机构
(一)丞相
丞相一职,来源于“相”,也就是辅佐的意思。不过在战国之前,相还并非是正式的官职名称。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开始任命甘茂、为左右丞相,一人掌管军务,一人掌管政务,这标志着丞相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丞相是百官之首,位高而权重。秦始皇亲政之后,便对相权进行了制约。在军事方面,秦始皇以太尉掌管军务,也就剥夺了丞相的军事权;在政务上,秦始皇掌握着最高的决定权,丞相成为了一个执行机构。根据《史记》的记载,秦朝历史上先后有王绾、李斯、赵高等担任过丞相一职。
(二)御史大夫
三公之中,另外一位非常重要的官职是御史大夫。御史在西周时期隶属于太史寮,是君主的秘书机构。其中的*有太史、内史、外史等,其机构的主要职能有四:一,管理国家的典章图册,包括国家律令;二,负责起草诏令;三,记录宫中大事件;四,向君主提出谏议。其中御史负责掌管别国使臣献国书,记录两君相会之事。
(三)太尉
秦朝建立之前,秦国的军武也由丞相来负者,秦国最早的两位丞相——甘茂和樗(chū)里疾就曾先后领兵东征。秦王亲政后,将军务收归在己,并设立太尉来帮忙处理军务。秦朝历史上著名的太尉有屠睢、斯离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21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后,设立了三公九卿制,汉朝沿袭。三公分别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是皇帝的助手,素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称,可见权立之大。中间也有改过名,比如相国,大司徒,宰相。西汉也设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丞相,但时间也很短,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制。丞相代表人物有秦朝时期的赵高,东汉时期的曹操,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太尉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责管理全*事事务,秦朝时因太尉权势过重,若将兵权拱手送于他人之手,秦王政的统治会收到威胁,所以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太尉跟丞相也是有更过名,西汉时期,汉武帝改太尉为大司马,三国时期的大都督,都是军事的最高长官,明清之后不设太尉。代表人物有南宋的岳飞,三国时期曹魏的司马懿,周瑜等。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在皇宫,侍御史,**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汉成帝时更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22
*官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卫尉(皇宫保卫)、郎中令(警卫)、太仆(宫廷车马)、廷尉(司法)、典客(外交)、奉常(宗庙礼仪)、宗正(皇室内部事务)、少府(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治粟内史(财政税收)
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
地方官制
郡:郡守
郡尉
郡监
县:县令
县尉
县丞
乡:三老
游徼
啬夫(小乡)
有秩(大乡)
亭:亭长
里: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