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2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02
篇一 : 幼师应注重4大心理健康因素
近日一则老师牙签扎女童脚的消息让许多家长颇为担心。26日,3岁女童小妍从幼儿园回家后喊脚疼,家长问清原委后发现是老师牙签扎女童脚导致女童脚上有针尖的伤口。幼儿园老师本来是教育孩子的园丁,为何没有师德要针扎孩子脚板呢?
幼儿教师,应该是小朋友的守护天使。然而,媒体一再报道的那些残忍伤害儿童的老师,其行为让人难以想象。我们不禁要问,这样心理病态的教师是如何走进学校的?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性格
性格外向的教师,遇事不加考虑,处理问题,过于武断,致使心理偏激;性格内向的教师,不善于交往,不善于发泄,造成猜疑心重,丧失自信,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最后造成性格孤僻,心力疲惫。
2、修养
自身修养指教师个人的知识、阅历、处理事情的能力。自身素质低的教师,不善于学习、不思进取,遇到事情总是找客观原因,天长日久变得自卑和孤僻,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3、角色冲突
教师角色冲突是指扮演中,在不同角色之间或同一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与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一是角色间的冲突,即教师所承担的多种角色之间的冲突。二是同一角色内的冲突。教师角色本身蕴涵着多种职能,也是一个众多角色的“集合体”。在幼儿园女性教师占大多数,她们既要担负起家庭主妇的角色,又要担负起职业女性的角色,还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努力工作,不断进修,由于压力过重,使教师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受到影响。
4、与家长关系
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然而人皆渴望得到爱与被爱、理解与尊重、友情与支持,而幼儿教师这些需要的满足主要来源于幼儿家长。良好的家园关系会使教师有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幸福感,这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生存环境;由于孩子年龄小,有加之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不协调的家园关系会使教师情绪紧张、心情郁闷,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家长的不尊重教师现象,使教师感到空虚无助、痛苦,使身体健康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解决“虐童”问题的心理机制
根据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来源的分析,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减轻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提升幼儿教师社会地位
首先,幼儿园所要寻找幼儿教师压力的诱因,为幼儿教师减负,减少各种非教学任务,以免教师疲于应付。以幼儿健康成长为目的,实施科学的教师和幼儿发展评价标准,营造宽松和谐的园内工作环境。只有以正确的教育标准评价为导向,幼儿教师才能改变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避免急躁的心态。
其次,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其待遇,使幼儿教师形成职业认同。虽然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是现在就可以做到的。在当前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仍有较大缺口的情况下,对民办幼儿园的支持和监管极其重要。“虐童”现象多发生在民办幼儿园,当事教师多是无证教师。而民办幼儿园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教师流动性大,因此,对民办幼儿园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提升职业认同感意义重大。
2、利用多种支持方式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在幼儿教师入职时严把心理健康关。但是,国内大多数园所在招聘时,还缺少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考核。其次,不仅要在入职时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而且要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常态化。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所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应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教师寻找舒缓压力及合理发泄情绪的方法。同时,组织一些有益教师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和交流活动,缓解教师过度疲劳和紧张的状况。
最后,积极寻求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个体面对压力的缓冲剂,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压力。幼儿教师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工作压力就越小,而且主观支持比实际的客观支持对工作压力的缓解更为重要。因此,幼儿教师更应注重心理上的主观支持。来自亲人、朋友、同事、幼儿家长、幼儿园所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的理解、关心和照顾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篇二 : 女人常用脱毛膏会不会影响健康:脱毛膏的原理
阅读网/ www..net
女人拥有洁白、光滑、细腻的肌肤才能吸引人。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环境不同,体内激素分泌状态不一样,体毛的生长情况也就不同。不少女性受到体毛的困然,怎样才能祛除它们呢?脱毛膏是现在特别流行的好帮手。但它毕竟是化学物品,常用的话回影响健康吗?
脱毛膏的原理
脱毛膏是利于其中的化学物质溶解毛发结构,以达到脱毛的目的。这种制剂的主要成分是疏乙酸(钙)。适合怕痛但肌肤不容易过敏的人。
使用前必须做斑贴试验。使用时应先将皮肤清洗干净,以减少刺激。此方法对毛囊没有任何破坏,故持续时间不长,大概三天左右就会再长出来。此方法的化学成分对皮肤有刺激,频繁使用或敏感皮肤会造成红肿过敏,甚至发生皮疹,敏感体质的人更应慎用。
脱毛膏的不良反应
1、皮肤过敏
脱毛膏可用来专门对付细小柔软的体毛,能将大面积的毛发迅速清除。但此方法对毛囊没有任何破坏,故持续时间不长,大概三天左右就会再长出来。脱毛膏化学成分对皮肤有刺激,频繁使用或敏感皮肤会造成红肿过敏,甚至发生皮疹,敏感体质的人更应甚用。脱毛膏停留在肌肤的时间比较长,如果肌肤容易过敏,或是买到不好的品牌,又或是用的过度,是满容易造成红肿过敏的现象。
2、毛发变粗
使用脱毛膏容易留下断一半的残毛,留下粗的毛干因为横切面的缘故,看起来会感觉看起来比较粗黑。毛发断裂,埋没在皮肤内部,会形成一种内嵌毛,无法正常长出。少部分由于除毛导致表皮或毛囊受伤,皮肤愈合时毛孔阻塞,也会造成毛发包埋。内嵌毛的外观像一颗颗的鸡皮疙瘩,身上毛发埋没的结果,会造成不定时的发炎反应、产生色素疤痕,通常需要用手术方式将埋没毛挑出来才能解决。
3、色素沉着
对除毛膏过敏者不可尝试药物除毛,最好先在手肘内侧先予以涂抹,进行过敏测试,证实若无红、肿、痒等反应,再用于其它部位。不论使用哪种方式,都会造成皮肤轻微的损伤。除毛后都必须滋润保湿,并注意防晒,否则皮肤受伤后容产生色素沉淀。
更多内容请关注两性频道:http://sex.fh21.com.cn
篇三 :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一)外国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论述
在众多的外国学者中,奥尔波特提出的“成熟者”的心理健康标准,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者”和“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具有较大的影响。
1、奥尔波特提出的“成熟者”的心理健康标准
奥尔波特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即是“心理成熟”的人。心理成熟的人,有以下7个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1)能主动地把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兴趣和活动中;(忘我)
(2)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和爱的能力;(高尚的情感)
(3)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好坏优劣都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自我接受)
(4)能够准确、客观地知觉和接受现实;(与现实协调)
(5)能够形成各种技能和能力,能专注和高水平的胜任自己的工作;(能力强、胜任工作)
(6)自我形象现实、客观、知道自己的现状和特点;(自我意识佳)
(7)能着眼未来,行动的动力来自未来的目标和计划.(有效的行为管理)
2.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健康标准
马斯洛把那些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称为“自我实现者”,“自我实现者”的心理是健康的。“自我实现者”有以下心理和行为表现:
(1)良好的现实知觉;
(2)充分地接纳自然、社会、他人和自己;
(3)自觉、坦率、真实;
(4) 能以自身以外的问题为中心;
(5)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
(6)能自主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7)心理体验愉快常新;
(8)有神秘或顶峰体验;
(9)有社会性兴趣;
(10)人际关系深刻;
(11)有民主性格特怔;
(12)有创造性;
(13)不随波逐流
3.马斯洛提出的“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马斯洛在与米特曼合著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普通人”心理健[]康的十一项标准,分别是: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有价值感;
(2)适度的自我评价;
(3)有自主性,不为环境所制约;
(4)适度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具有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
(5)与现实接触良好,能承受挫折的打击;
(6)有自知之明,有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
(7)人格完整和谐;
(8)待人处世讲究实际;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10)能与团体保持一致;
(11)在团体中保持相对的性。
(二)我国学者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表述
我国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并分别就儿童、青年、成年的心理健康标准作了相应的表述,介绍如下:
1.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发育正常;
(2)情绪稳定;
(3)能正确认识自己;
(4)有良好的伙伴关系;
(5)有的个性;
(6)心理活动、心理发展、心理反应与年龄基本相称;
(7)有广泛的同情心,主流行为与大众行为规范相符;
(8)没有心理疾病和缺陷
2.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2)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02
1.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城与城、乡镇与乡镇、城与镇之间都存在差距,很难要求社会用统一的一套标准去衡量一个职业的价值,很难要求幼儿教师都要统一达到某一标准,对于某一职业、工作者的尊重,往往也只能弘扬,而不能强制。所以当某一幼儿教师的负面新闻影响到兢兢业业的幼儿教师时,国家难以对此进行管理。
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就意味着经济地位的不平衡性,此时,幼儿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一定成正比,国家的制度也只能保障幼儿教师的报酬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另外,市场也有其规律和弹性,差距的存在无法避免。
2.学前教育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弹性不足。
这近十余年来,学前教育数量的倍速扩大,但各地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而目前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力求评价结果精确、权威、公平,不免存在过于坚持和突出“客观”二字。在这套评价体系中,往往以可观察、可验证的客观现象为界限,而一些富有内涵、情怀的东西,难以得到考察,容易酿就浮躁的教育氛围,使教育实践主体的主体地位容易受到忽视,将教育活动简化为机械表面的外在行为。正因为如此,教育者往往更倾向追求一个精确、可比较性的成绩,而有教育情怀的幼儿教师不免会自我怀疑。
3. 编制*的影响。
在编制*下,幼儿教师的身份被划分为编制幼儿教师、非编制幼儿教师,这种不同身份地位的标签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有研究表明编制问题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度,编制外幼儿教师整体职业认同度低于编制内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度[1]。在这种制度下,往往同一职业的待遇、地位都会表现的不同。相对编制幼儿教师,非编制幼儿教师的任务更为繁重,生活更没有保障。在具体工作中,还表现出同一职业工作前景的不同,认可度不同等。据调查,不少幼儿教师因报酬较低,且进入不了编制,对生活没有保障感而选择跳槽,这种不同一定程度上也会给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