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3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19:07
尼姑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
尼姑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
佛教称谓亦称为“尼”。例:出家为尼,落发为尼同时也是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比丘尼为印度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
扩展资料:
依《大爱道比丘尼经》所载,比丘尼的出家,始于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许出家受戒。在我国,依《比丘尼传》卷一所述,西晋·建兴年间(313~317),尼僧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升平元年二月(357),请昙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坛,净检等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这是我国比丘尼的开始。在日本,司马达等之女善信等人从高丽僧惠便出家,后至百济受具足戒,是其滥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尼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19:07
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
佛教称谓亦称为“尼”。例:出家为尼,落发为尼同时也是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
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现在的尊称应为:“法师”,表示尊其佛法造诣高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19:08
尼姑是世俗人对出家女众的称呼,这要这样叫,不太恭敬。
出家女众,经典中称为比丘尼,是出家女众的称谓。
我们在家弟子,应称其为尼师,*或法师,不可再称尼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19:08
尼姑一词,是中国人的俗称,并不符合佛制,所谓尼姑是指佛教出家女性。在印度以尼音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在中国,每以未嫁的*称为姑,故将沙弥尼及比丘尼称为尼姑,并没有侮辱的意思,所以在传灯录中,常以师姑称尼姑;但到了明朝陶宗仪的辍耕录中,以尼姑列为三姑六婆之一,那就有轻贱的意思了,因此尼姑之称就逐渐具有不恭敬的贬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