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金蝉脱壳的双重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45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13:09

装死,变色,放出异味
三十六计逃为上 对大多数昆虫来说,面对强大的敌人,勇敢对抗很难成功,所以,一旦遇到麻烦,它们多数会选择三十六计逃为上,而不是留下来战斗。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昆虫当然也是越早觉察到敌人越好了。比如蟑螂,它的尾须就生有十分灵敏的茸毛,能感觉到快速移动物体所引起的空气变化。从一旦感应到开始逃跑,这段时间一般不超过50毫秒!家蝇的反应速度也与蟑螂不相上下,所以,别郁闷,打不中家蝇,不是你的错,谁让你反应地天生比人家慢呢? 看不见,就是看不见 不过,有比逃跑更好的办法,即穿一身迷彩服,这是最合算的办法。很多昆虫都明白,它们长着和自己经常出没的地方相同的颜色、图案。比如纺织娘,身上那些灰色暗淡的斑点和周围的沙砾、枯叶简直分不清。还有喜欢藏在洞穴里的狼蛛,如果它走出洞外,你会发现它看上去跟沙地一样。 只是一根枯枝? 有这么一些昆虫,简直是天生的特型演员,它们在模仿上竭尽全力,不但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很像,甚至连形态也不放过。不信,请你靠近再靠近,注意再注意,没错,这是一只体型硕大的竹节虫,足有30厘米长。老实说,想在树上伪装自己的话,还有什么能比变成一根“枯枝”更好的呢?即便是眼神犀利的鸟儿,也很难发现它吧? 你最好当心点 这绝不仅仅是恐吓,还是警告。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很多蝴蝶、蛾子――特别是有毒的,提前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毕竟,面对拥有毒素的家伙,还是有不少好吃之徒巴不得离它们越远越好呢。比如生活在非洲的桦斑蝶,身上长着明显的黑白斑点,在阳光照耀下十分醒目,似乎在向敌人宣告,“我有毒!”而鸟儿看到后往往都会主动退避三舍,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不是? 难道是双胞胎? 有两个蝴蝶,长得太像了!它们都拥有醒目的黑、红、黄交杂的颜色,好像在说:我有毒,走开!但是,事实上,只有一个是有毒的,你能分辨出来吗?也许有人认得出来,只有一个是毒蝶属的一员,而另一个根本是个“冒牌货”。但是,对吃蝴蝶的鸟儿来说,想把它们分清楚,真的很难。为了安全起见,很多鸟儿根本不打算挑战自己的运气,它们往往会选择自动离开。对没有毒的蝴蝶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我自残,行了吧? 霍霍,好恐怖阿,可是,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总算小命保住了吧?有些昆虫就是这样,比如盲蛛、蚱蜢,以及其他长腿昆虫,它们的附肢上生有断裂线,一旦被食肉动物逮住,它们就迅速折断一只腿,来个“金蝉脱壳”。放心了,这种自残行为并不会带来多大的伤害,而且许多昆虫还有再生能力,比如竹节虫,经过几次蜕皮后,还能重新长出部分甚至整个丢失的附肢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13:09

伪装 装死 毒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13:10

拟态昆虫:自卫防范有奇招
在3亿多年的生物进化史中,昆虫为了适应自然的变异和选择,向大自然展示了五花八门的顽强的生存本领,充分体现了“适者生存”这一自然法则。昆虫的种种独特而又有趣的防身自卫术,变幻莫测,令*开眼界。

1.防身自卫“招数”

(1)伪装拟态。昆虫常将身体隐没在颜色相似的树干等处,如甲虫通常在枯叶丛中睡觉;有些森林蚱蜢把自己乔扮成一片绿叶;有的蛾类拟态成树叶或鸟粪的形态而午睡;有的昆虫还有一种特殊的保护色,如螳螂、甲虫、蝴蝶和飞蛾等,这种颜色和图案接近大自然,或者就像脊椎动物的眼睛。这些“眼形斑点”平时藏而不露,只有在危险时才展现出来,使鸟类吓一跳。

(2)行为避敌。有些昆虫在遇险时会装死或以跳跃等行为躲避危险。如象甲遇险装死不动。尺蠖毛虫还随时会把身体卷曲,身体变得僵硬,像只死虫。一般昆虫装死只能是几分钟,有一种大水虫却可以连续装死8小时。蚱蜢和跳蚤用跳跃的方法逃避敌害。普通的蚱蜢一跳可以跳出比身体长20倍的距离,跳蚤一跳就是自己身长200倍的距离,足可以逃避任何进攻。

(3)使用化学武器。有些昆虫会利用自身的化学武器来阻止敌人的进攻。如蚂蚁可从身后发射蚁酸;白蚁的兵蚁头部有“喷雾器”;一种名为斑蟊的甲虫,它发射的毒液体可以使敌方身体难受。昆虫世界中最复杂的化学武器是炮甲所拥有的。这种甲虫的腹部有*真的大炮和炮塔,可以向四周发射化学雾剂,不但可击溃敌方的进攻,还会给粘上雾剂的对方留下后遗症。

(4)互利共栖共存。一些昆虫还有“共栖共存”的现象。如蚜虫由于它们能分泌蜜露,从而得到蚂蚁的保护;有些小甲虫,居住在蚁穴中,交的“租金”是散发一种香气供蚂蚁享用。这样蚜虫和甲虫在蚂蚁的保护下,可避免受到其他昆虫或寄生昆虫的杀戮。

2.拟态昆虫欣赏

(1)酷似树叶——叶。瞧瞧(彩图21),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图片上有条虫?是的,它的名字叫叶,这类昆虫,在分类上自成一目,即目,凡是这一目的昆虫都是拟态高手。

这类昆虫,经常在夜间活动,白天隐藏在树叶间,由于它的背、腹、足都酷似树叶,因此较难发现它们。图中这只标本是昆虫采集人员在*的中缅边境行进中发现的。当时,突然有一片“树叶”飘飘荡荡掉在地上,但令人惊奇的是这片树叶竟会迅速向路边的草丛移去。富有采集经验的人员意识到这非同寻常的行为,毫不犹豫地把它逮住了,仔细端详,喜出望外,原来是一只送上门来在内地很少发现的珍稀昆虫——大叶,其体长达12厘米。

这只叶,它的背部形态真真切切像一片树叶,连它的腹部、足部都错落有致地与大小叶片搭配得天衣无缝,真假莫辨。此外,它还有一大绝招,即它的体色会随周围的环境、季节的不同而改变颜色,把自身完全融入到大自然的色彩之中,达到以假乱真、保护自己的目的。象这样具有形与色双重拟态本领的昆虫极为少见。

(2)绝妙枯叶——枯叶蛾。枯叶蛾颜色灰暗,故常被人们忽视,它的双翅叶脉清晰可辨,酷似干枯的树叶。难怪它停在枝条上时,人们不易发现它的存在。彩图22上的这只枯叶蛾,就是在夕阳下停在树枝上休息时的姿态。你看它停歇的位置与周围的枯叶浑然一体,真伪难辨,真如一位会隐身的魔术师。

(3)拟花藏身——介壳虫。介壳虫是常见之虫,它具有高超隐身自卫术,但知之者甚少。人们深知,它是一类世界性害虫,体形较小,仅0.2~1.5厘米,主要寄生于植物枝叶上吸食汁液,使之枯萎落叶,造成危害。其实它的隐身术非常巧妙(彩图23),若不仔细审视,真难以窥出它的真面目呢!

介壳虫的形式多样,藏身的招术各不相同,有的分泌蜡质包裹自身,有的分泌白色粉沫装扮自己,有的则像人身上长的疥疮,还有的如海滩上的牡蛎,奇奇怪怪,形形色色。形状有圆形、长形、丝状、线状等多种。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世上竟会有用仿花形式隐藏自身的昆虫,它所织成的花瓣是那样的飘逸舒展,自然*真,如果不告诉你这花的原形,你一定难以识其真面目。此种隐身术在昆虫世界中也是绝无仅有吧。

(4)恐吓避敌——天蚕蛾幼虫。天蚕蛾属大型蛾类,品种很多,有的成虫颇为漂亮。它的幼虫,长相奇特,体色艳丽。尤为令人惊奇的是头部有两只奇大无比的“眼睛”,其实是眼斑,平时藏而不露,只有在受到惊扰时才显露出来。彩图24上的这头天蚕蛾幼虫已经老熟,它还有只巨大的牛鼻子,样子十分可笑。此时正把自己的身体用树叶卷起来,准备吐丝结茧、化蛹,忙于营造自己的安乐窝。看它把头伸出,把那对“大眼睛”显露在外,这副模样准会把其他的动物吓跑,这也是恐吓型昆虫自卫的本领之一。

(5)巧施骗术—一桑尺蠖。桑尺蠖幼虫是桑树上的一种害虫,体长约2~3厘米,常在桑树上爬行,啃食桑叶,使叶片千疮百孔,造成危害。当幼虫在爬行时受到惊扰,它会突然昂首挺身,坚实僵硬地立在枝干上,佯装成一根树枝,即使在鸟类的眼皮底下,也能安然无恙。一旦有动物碰到它时,立即以僵硬的躯体掉落在地上,好象折断的树枝,纹丝不动地静止一两分钟,然后偷偷地爬上树干,继续去啃食桑叶。

(6)乱真树叉——野蚕幼虫。从彩图25看,也许你以为这只是一根枯树杈而已,没啥稀奇。可仔细瞧瞧,竟是一条昂首挺立的昆虫。但见它身上布满折皱,头部还长着节疤,无论从形态或是颜色上看,均与那树枝吻合。这就是一条野蚕幼虫。此刻它正爬行在带着节疤的桑枝上,它稳稳地站着,此种姿势可持续10分钟以上呢!野蚕有了这一绝招,才能免遭横祸,安然无恙地在桑树上度过一生。

(7)虫中之“虎”——双尾舟蛾。当你初看彩图26中的动物时,一定会想:这是一种什么动物?这么吓人!但见它张开血盆大口,裸露出一对大黑牙,真想把人们一口吞下,它那双三角小眼正对着你瞧呢。这副模样确实有点像老虎。其实它仅是一条双尾舟蛾的幼虫,它的这副凶相,在昆虫世界可是绝无仅有。双尾舟蛾的幼虫体长约3~4厘米,在通常情况下,根本看不见那红色的环状物,只有在受到惊扰时,才将平时藏而不露的红色斑块显露出来,且高举双尾,佯装成一种可怕的样子,犹如一头小老虎,从而使其他动物惊恐逃走。它也属恐吓型拟态昆虫之一。

(8)恐吓的“猫头鹰”——猫头鹰蝶。蝴蝶因色彩的艳丽、舞姿的轻盈、体态的优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除此之外,其中有些蝴蝶还有拟态的本领,如彩图27所示的猫头鹰蝶即是。顾名思义,它的形态确像一只猫头鹰的头部,无论你是顺着看或是倒着看。猫头鹰蝶体型大、色彩艳,形态奇。在它的后翅*有两个大圆点——眼斑,十分醒目,炯炯有神,又虎视眈眈,恰似猫头鹰的神态,令其他动物逃之夭夭。

(9)随季色变——螳螂。螳螂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有益昆虫。可它的色彩拟态本领之高明,你并非知晓。每当夏秋之交,大地一片葱绿时,大多数螳螂为绿色;待到夏秋之交时,枯*的螳螂开始增多。这种现象说明螳螂是很会“随季色变”的。因为螳螂有了保护色的外衣,才能世世代代,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在繁花似锦的南方热带丛林中,常有一种花螳螂出没于花间。它们无论在形态或是色彩上,与花朵模仿得维妙维肖,天衣无缝。难怪敌手会视而不见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