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09
早稻品种感温性强,感光性弱,晚稻品种感温性弱,感光性强。
早稻(粮食作物)是栽培时间较早且成熟早的南方籼稻。
早稻的适宜播期为: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稳定超过12摄氏度,长江流域的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纬度和海拔增加而温度降低,播期应推迟。在生产中,应注意当时的天气预报,应掌握在"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利用播后一段晴暖天气,使种子根早入土,到第二次冷空气来临时,秧苗已扎根立苗,不至于受低温冷害而造成烂种烂芽。
依据生育期,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分:早稻、中稻和晚稻。 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早稻米一般腹白较大,硬质粒较少,米质疏松,品质较差,而晚稻米则反之,品质较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09
早,晚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早稻对光 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的基本型,早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形成的变异型.北方稻区的水稻属早稻或中稻.
现代农学对于早稻、中稻和晚稻的界定主要是依据生育期的长短来决定的。在粳稻和籼稻中,根据其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稻谷、中稻谷和晚稻谷三类。
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生长期长短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同一类型的稻谷的品质也表现出一些差别:早稻米一般腹白较大,硬质粒较少,米质疏松,品质较差,而晚稻米则反之,品质较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09
作为早稻米,其消费途径主要是口粮、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
在口粮消费方面,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大米的口粮消费占大米总消费量的80%左右,年消费量为1.2亿吨左右,即每年有1.8亿吨左右的稻谷用于满足人们的口粮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都相应调整,大米特别是早稻米的消费呈下降趋势。但作为口粮消费的早稻米需求并末减弱,相反还有所增长。这是因为一方面优质早稻米大幅增加,品质改善,早稻米更多地被用于居民口粮消费;另一方面是早稻具有煮食易涨,同样份量的早稻米比晚稻米煮出来的饭多,加之早稻米价格低,一些工厂、学校食堂和民工一般都是采购早稻米食用;三方面是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所供应的稻米中基本上是早稻米;四方面是目前国内优质早稻的种植比重达到75%左右,早稻米的品质明显提高,使其用于口粮消费的比重和数量并没有减少。
工业食品用粮也是早稻米的主要消费方向,作为酿酒、味精、米(粉)线、方便米粉等加工原料主要是早稻米,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当前的供需矛盾仍比较突出。
作为饲料,虽然今年早稻价格上涨和养殖业受到一定影响,其用量有所下降,但因南方农村有较深的早稻米喂养的传统习惯,其用量还比较大,今后早稻米的饲用量仍将有所增加。
另外,作为早稻,最适合储备,近年来,储备粮轮出后一直没有完全得到补充,储备粮没有落实的地方也要补充储备,供应趋紧后不少地方还要增加储备规模,因此储备需求的数量很大,是影响需求的强劲因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10
这跟天气有关的啊:早稻米不好吃,是因为上半年多雨,这样的天气种植出来的稻谷煮出来很烂,没有嚼劲,因为在没有收割时就已经吸收了很多水分;晚稻米好吃,煮出来的米粒很完整,吃起来有嚼劲,那是因为下半年的天气比较干燥,这种天气种植出来的米会好很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11
8月25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的2021年早稻产量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560亿斤),比2020年增加72.3万吨(14.5亿斤),增长2.7%。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34千公顷(7101万亩),比2020年减少16.6千公顷(24.9万亩),下降0.4%。其中,广西、江西播种面积分别增加2.3千公顷(3.5万亩)和1.3千公顷(1.9万亩),增长0.3%和0.1%;广东、湖南受干旱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播种面积分别减少10.6千公顷(15.9万亩)和6.1千公顷(9.2万亩),下降1.2%和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