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严复;;自贸区;对外贸易
严复(1854-1921),福建人,近代伟大的思想启蒙家,翻译家,他是将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经济理论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其译著《原富》,即我们通常见到的译本《国富论》,这是英国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严复深受斯密思想影响,但他并没有全盘接受斯密的理论,有所肯定,也有所批评,他最为肯定的是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他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原富》的按语中。
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出口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2013年9月29日上海设立自贸试验区。此后,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逐渐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探索进一步开放的试验田,对“倒逼”国内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严复《原富》按语中的主要经济思想
1.生产自由思想
《原富》按语中到处体现着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严复反对中官商垄断,主张给民族资产阶级充分自由。“盖财者民力之所出,欲其力所出之至多,必使廓然自由,悉绝束缚拘滞而后可。”只有解除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束缚,才能发挥其积极性,使他们更多地生产。他主张以一种契约的形式来规范社会生产关系,减少经济发展的阻力,“一切上之所应享,下之所宜贡者,则定之以公约,如此则上下相安而以富”。他主张市场调节机制和自由竞争,听任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民办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并指出正是英国长期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经济社会才会保持了长久发展。对于自由主义之理念,他甚至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与现代经济当中自由主义观念结合起来,在《原富》按语中写出:“乐其事,若水之驱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耶?”
2.贸易自由思想
在按语中,严复深刻批评闭关锁国的谬论:“今之忧贫者日求国富,而恶为其通,此何异医者日进填补之剂,而塞病人之二溲。”他提倡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非他,尽其国地利民力二者出货之能,悠贾商之公平为竞,以使物产极于至廉而已”;另外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工业落后,所以不得不出口原料,进口工业品,这样的贸易方式对中国十分不利,因此他主张运用自由的经济思想理念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改变不利的贸易地位;而且他还提倡发挥传统产品的优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这有这样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取得成功;他并不认为引进外资毫无弊病,例如在《为张燕谋草奏》中,他说弊病有两条:“契约不明,任其侵欺,委弃利权,喧宾夺主,一也;见好外人,官为所用,强称官产,欺压股东,二也”。
3.金融发展思想
严复的金融思想集中体现在“译事例言”和“按语”中,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应该符合客观发展的需要。他肯定了银行的贷款制度,认为这种制度方便了人民,有利于生产,但点名了银行贷款的宗旨是借给缺钱的人作为资本,用于发展生产而不是用于消费,他反对大规模向国民借债和以款作抵押,认为只有在商业和制造业已发展到高水平时才能这样,否则国家会遭到覆灭的灾难。另外,他反对滥发钱币,指出弊病,提出整顿币制,强调政府应该在稳定币值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制手段建立完善、稳定的币值以结束币值混乱的局面,将经济推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在银行建设领域,他竭力主张商民自办银行,他认为银行兴办可以疏通滞财,鼓励节约,辅民善治,帮助民间投资,发展生产,增加积累,满足消费,因而是求富、务富之道。严复还主张以流通刺激农业生产、举办保险业、统一度量衡。
二、严复经济思想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一百多年前,严复已经提出自由竞争和经济由市场调节,减少垄断和政府干预,这种思想对于自贸试验区改善投资环境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繁杂的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干预阻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民营企业不能在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因此,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应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减少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束缚,实现产业更加自由,发展更加便利。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推进事后事中的监管体制,加强司法建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推进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扩大对外贸易
在按语中,严复批评闭关锁国的谬论,提倡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主张扩大贸易。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国内产能过剩,产业创新力还远远不够。推动贸易自由化,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对于倒逼改革,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推进负面清单制度,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实现自由竞争十分必要。一方面我们应对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实行备案制,扩大对外项目,目前我国大部分自贸试验区已经开始着手推进;另一方面我们应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提高海关行政效率,努力实现关检合作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资源共享,为货主节约成本,提高码头场地的使用效率以及创造出中外企业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3.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开放创新
在“译事例言”和“按语”中,严复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应该符合客观发展的需要,主张商民自办银行和币值稳定。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我们依然要发挥好银行的作用,加快金融制度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实行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的战略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贸易和融资便利化。严复竭力主张的商民自办银行对进一步探索私有制银行或股份制银行的发展道路,放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使其发挥好的为社会服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进程中,一方面我们应逐步尝试加大社会资本准入,另一方应正视金融国际化带来的风险,在“一线放开”和金融逐渐开放的过程中,审慎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币值稳定。
三、结语
一百多年前,严复将西方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引进中国,表达了他对国家“求强”“致富”的强烈愿望,其翻译的《原富》及按语中所体现的关于经济、外贸等思想对今天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严复的经济思想,深刻挖掘其思想内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世昌.从《原富》按语看严复的经济思想[J].经济研究,1980(07).
[2]严复.《原富》按语[C]//王蛑鞅.严复集.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286.
[3]张儒威.严复经济思想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摘要: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虽然朴素无华但却意义深远,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经济无为主义理念、社会公平理念和为而不争理念,不但有助于解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困惑,更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的他山之石。
关键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传统西方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
伴随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伴随人类物质财富总量的急剧增长,西方经济学(尤其是传统西方经济学)所面对的问题却一点也没有减少,而且与经济危机相伴而生的是经济学所遭遇的理论“困境”,以及“困境”过后并无多少明显改进的理论“创新”。
一、老子道家学说的经济思想
。是持续发展还是停滞不前?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严竣的挑战。鉴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理念随即横空出世。该理念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对自己走过的发展道路的反思和摒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今后选择的发展目标的憧憬和向往。可持续发展理念刚一问世,马上得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文明背景国家的普遍认同,并日渐风靡于国际社会。
可持续发展被权威的UNCED(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该理念从理论上阐明了发展经济同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因果互动关系。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另一方面,该理念也无可掩饰地反映出以人类为中心和“人类中心主义”以利益为本位的价值取向。究其实,可持续发展观还是一种不全面的发展观,仍然没有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势必将人类发展再次带入困境而难以自拔。
流行于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先哲老子“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相比,在思想境界上稍逊一筹。老子认为,大自然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不停地运动着的,有其自身存在的客观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所谓自然是万物之自然,是万物按其本性成就自己的客观规律。在老子的哲学语境里,人和自然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的整体,即所谓天人合一宇宙秩序的奥秘,就在于道不干预万物,万物自然造化而和谐相处。人类只有遵循万物之自然,为无为,事无事,才能无为而治。这就是道法自然的智慧和奥妙。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求,无疑是博大精深和独具慧眼的。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改造自然。如果人为的因素超过自然生态所能忍耐的极限,自然规律就必然会对人类进行无情的报复。
二、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缺陷
。西方经济学以“稀缺性”作为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把经济学定义为“一门研究作为目的和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莱昂内尔・罗宾斯,1932),认为人们所从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无不是也理应是为了弥合有限资源同无限欲望之间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稀缺性”概念的实质。其次,西方经济学提出有名的“经济人”假定,包括“理性人遵循成本最小化原理行事”的“效率原则”和“理性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原则”两层含义,而“拥有完全信息和具备完全理性”是该项假定的核心。由此,传统经济学得出的结论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在于鼓励经济人按照“利已以利他”的原则活动一既然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就应当加紧索取和利用。如此一来,绝大多数的国家或地区今天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同保护生态之间的尖锐矛盾,本应平衡和谐的天人关系近一个世纪以来被显著打破而嬗变为一种天人对抗或人地冲突。而且,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掠夺性的资源大开发所带来的“吃不完”的问题似乎比从前的“吃不饱”更为棘手,这种由“稀缺性”假设出发到“过剩性”矛盾结束的状况同样使众多的学者感到迷惑。因此,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生产过剩问题,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可以说是始料未及的。。“效用”一词被定义为“物对于人的有用性”,它内在地包含了物质利益最大化是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这一价值取向,作为测量人们心理满足程度的数量指标,其曝露无疑的“精确化”数理倾向本身就是对经济学固有的人文精神的一种背离。
从亚当・斯密最早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理论,到凯恩斯主张的随机而动的政府干预政策,再到新自由主义者把市场经济理论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观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背景下各派学说总会轮流拥有一批自己的信徒和随从,但“现实的市场经济”同“理想的市场经济”之间似乎始终横亘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以至于宏观经济不稳定、微观经济无效率、社会不公平成为西方经济学家自己也承认的市场失灵的三大表征。
20世纪70年代末,萨缪尔森就指出“(市场经济)现在反复地闹滞胀病,有利于滞胀中的‘滞’的部分的政策导致‘胀’的部分恶化,而有利于‘胀’的部分的政策导致‘滞’的部分恶化,只是经济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之中”。
市场失灵所产生的“马太效应",与大哲老子对人性贪婪的洞察惊人地吻合。市场经济是非常神奇的,它在短短二百多年内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以往一切时代社会财富的总和。然而,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它的嗜利的本性,使它在公平领域失去了往日的灵光。市场失灵的表征之一,就是社会分配不公。
三、结束语: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从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史来看,以人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亦可归属不同的层级:自然境界中的经济行为以满足人的温饱为意旨,可名为“短缺经济”;功利境界中的经济行为除了满足衣食之欲以外更追求自我之名与自我之利,所谓“成本最小”和“收益最大”的权衡构成该境界的本征;道德境界中的经济行为虽不拒斥自足自利,但无论“义利之辩”抑或“群己之争”均以前者为百行之先;而进入天地境界之后的经济行为则已实现知天、事人、利群、悦己的相容相合,其达于“天人合一”超然之境的意念是人类可持续永恒发展的最高追求。通过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深入学习和认真反思,尤其是“天人合一”自然哲学思想的重温,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们对人生天地境界的领悟,更有利于生活在在时代的我们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明白如何在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社会的职能,以及明白如何通过“两手抓”来推动两个文明的协调进步和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通过对老子《道德经》的反思,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搞所谓的“全盘西化”既不应该也是不必要的。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化,将基本原理同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主动从中国古代浩繁广博的思想宝库中汲取精神养料,才能把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盛洪.现代经济学的中国渊源[J].读书,1994,12:p.109---115.
[2]蒋自强,史晋川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p.390.
[4]吴易风.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中国社会科学。1997(2),P.53―66.
关键词:煤炭企业;职工思想状况;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努力查找、积极正视煤炭企业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
一是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大部分煤炭企业效益下降,甚至面临亏损,导致干部职工收入减少、待遇降低,矿区民生改善也不如以前多了,一些干部职工心理预期得不到满足,思想更加活跃,可能会出现抱怨多、困惑多、疑虑多的情况。
。
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生需求的多元与激荡,利益格局、利益主体、利益关系等的调整与磨合,部分职工思想和精神状态发生一些变化,经济意识强了,政治意识弱了;守摊意识强了,进取意识弱了;自我意识强了,敬业意识弱了;个人意识强了,责任意识弱了;物质意识强了,道德意识弱了;功利意识强了,奉献意识弱了;求富意识强了,艰苦奋斗意识弱了,缺乏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
四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当前作风建设及严峻经济形势的要求还不适应、不符合。有的理想信念淡薄,道德观念缺失,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放弃原则,以小团体利益为重,人情至上;有的不敢管、不愿管、怕得罪人,出了问题推卸责任,工作应付、走样,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作风漂浮,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在工资、收入上弄虚作假,与职工群众争利。
这些情况表明,在经济转型深刻影响、体制机制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下,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二、积极宣教、大力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事业大发展必须以思想大解放为前提。为此,必须突破旧有的、不合时宜的思维习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做到“五破除五树立”。
一是破除得过且过、等靠依赖的旧思想,树立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新观念。坚决防止凡事等靠要、行动慢半拍,树立“效率效益至上,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观念,努力解决干部职工进取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的问题,使碌碌无为的职工受惩罚,混天聊日的思想没市场,在企业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二是破除盲目乐观、自我满足的旧思想,树立居安思危、自我加压的新观念。解放思想首先就要清醒地看到差距、看到危机,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要坚决防止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安于现状,努力解决看不清严峻经济形势、看不清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在新一轮发展中,自觉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忧患意识,振奋精神,把握机遇。
三是破除消极畏难、怕担责任的旧思想,树立敢闯敢干、恪尽职守的新观念。坚决防止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往上推的畏难情绪,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勇于拼搏的意识。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办事情不可能没有困难,要敢于面对现实,勇于知难而上,积极探索实现逆势突破的新方法,寻求破解难题的新途径,争取更大作为,谋求更大发展。
四是破除形式主义、坐而论道的旧思想,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新观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坚决防止说一套做一套、只有唱功没有做工,在企业上下树立干事创业的思想,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抨击空谈者,鼓舞实干者,惩治无为者,使干部职工敢于抓问题、善于出实招、勤于抓落实,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五是破除固执己见、关门发展的旧思想,树立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新观念。坚决防止顽固保守、视野狭隘、因循守旧,树立强烈的兼容开放思想,以对标管理为手段,在比较中找差距,在学习中促提高。
三、着手建立、着重强化干部职工思想解放的路径措施
一是通过加强理论武装,引领思想解放。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企业渡难关,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大力宣传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及采取的超常举措,及时向干部职工讲透形势、讲明任务,层层传递压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引导干部职工聚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真正把思想和和行动统一到共克时艰、提质增效上来。
1.逻辑的涵义
1.1 认识:思维的载体
。随着实践活动的继续和深入,人们会对感性材料通过大脑反复的加工制作,最本文由收集整理后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而思维就是人们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的过程,即形成概念、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过程。
1.2 思维:抽象客观的规律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一切客观的事物及其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律,思维作为一种客观现象,自然也有规律。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在1980年发表的《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中对思维做了如下的划分:抽象思维(也称之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或称之为直感思维)和灵感思维(亦称之为顿悟思维)。
后来在1993年8月8号钱学森与夏军教授在书信往来中提到除了上述三种思维之外的另一种:梦。梦境属于心理学而不是逻辑学的研究领域。但是作为思维形式的完整形式,我个人认为应该划分为四种。只不过和该课程有关系的只有三种而已。
1.3 逻辑:研究思维的工具
上述提到思维是有规律的。而逻辑就是旨在研究关于思维形态的结构和规律。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思维的简单逻辑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有各自的语言,如同代码之于计算机;图形之于几何学,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有能反映其特色的语言。逻辑学的语言就是论证。包括命题、断言等以及如何辨别其真伪等内容。
2.逻辑学中“命题”的思想
命题从范围上来讲主要分为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全称相当于整体,或者说是宏观角度。特称就相当与部分或者说是微观角度。这样的话,分析问题就会有两条思路:一是从全称到特称,即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它注重的是微观、局部与细节;另一种就是从特称到全称,即从部分到整体、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他注重的是宏观、整体与系统。
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到:注重细节与微观会将客观事物的局部理解的更为深刻,但是反过来,局部的深刻理解不代表整体的明确把握。对部分有效的结论,不能说对整体也是有效的。
3.逻辑命题思想在技术经济学科研究方法的指导
3.1 还原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3.1.1 还原论的原理
对于自然科学,100多年来,笛卡尔、伽利略、牛顿和莱布尼茨所创立的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和观念——还原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还原论简单地说就是从整体向下分解,研究的越来越细。因此还原论相当于是全称到特称的过程。按照这个方法,生物学对生命的研究到达了基因层次,物理学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已经到达了夸克的层次。也就是说,还原论方法由整体往下分解成部分并且研究部分,如果部分还研究不清楚就继续分解,直到研究清楚为止。
这种从全称到特称,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注重了微观、局部与细节,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的学科、新的领域不断出现。人们一直认为这就是认识客观世界最有效的途径。
3.1.2 还原论的局限性
直到一位科学家的出现逐渐开始打破数百年来传统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这种观点。(当然,“打破”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
分子生物学家彼塔朗菲指出当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分子生物学的时候,对生物在分子层次的了解越多,对生物整体反而认识得越模糊。
所以,现实的情况却是:就算研究透了基因也不等于就明白了整个生命的一切,即使认识了基本粒子也不能保证完全可以解释大物质构造。不能否认还原论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得以深入到人类曾经无法想象到的程度,这是它的优势方面。但是,这种方法由下往上是回不去的。还原论并不能回答高层次和整体性的问题。
因为注重细节与微观会将客观事物的局部理解的更为深刻,但是反过来,局部的深刻理解不代表整体的明确把握。对部分有效的结论,不能说对整体也是有效的。
3.2 系统论:综合学科的研究方法
3.2.1 综合学科的特点
如今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学科林立,(在还原论的指导下)虽然分工越来越细,新领域不断产生;但是另一方面是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之间相互交叉结合,向综合性整体化的方向发展。技术经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一门学科。它是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所以也有很多人称之为“工程师的经济学”。
这种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常常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它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能反映事物这个特征最基本的重要概念就是系统。因此,对于技术经济与管理这样的学科,仅仅采用由上而下的还原论方法去研究局部与细节是远不能达到这门学科的要求,与此同时,必须还要以由下而上的整体与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它。将其定义为系统论方法。
3.2.2 系统论在综合学科总的应用
在本文的开篇,提到了对思维的界定: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人脑思维一种是逻辑思维,它是定量、微观处理信息的方法;形象思维是定性、宏观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人的创造性主要来自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可以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也就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这是人脑创造性的源泉。
。在效果上可以形象的概括为:还原论方法是要做到1+1小于等于2,系统论的方法是要实现1+1大于等于2。
【关键词】精益思想 精益物流 准时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外商来投资。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一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日益趋向个性化、主体化和多样化,生产竞争日益全球化。如何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缩短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周期,同时降低成本,使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存续并发展的关键因素。精益生产和精益思想在丰田汽车公司的实施已经用成功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精益思想在生产领域应用将给全球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一、精益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精益物流的概念己经被很多大型的制造业企业所熟知,并开始得到一定的应用,是当前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管理趋势,并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也随着国外的资本不断涌入我国。很多国内的企业也不断走出国门,对国外先进的企业和管理方法进行考察和学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精益物流管理方式被引入中国。80年代,中国的第一汽车集团就将精益思想引入我国。近年来,精益思想不断传播,我国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和家电制造业都有企业部分应用精益物流管理方式,取得一定的效果,如青岛海信。但是在国内,精益物流管理仅仅是在一些先进的外资制造企业得到一些比较全面的应用,而在理论研究领域,专门对精益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却不多见。
二、精益物流的基本要素
精益物流的实质是精益思想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即消除物流过程中一切不必要的浪费,达到尽善尽美。精益物流的四要素:
(一)顾客化。
在精益物流模式中,顾客需求成为价值流的动力,这里的顾客既包括企业外部客户,也包括下一个工序,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等企业内部客户。价值流的流动是靠下游顾客的拉动,而不是上游来推动,顾客成为整个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在实现精益物流的过程中,良好的顾客关系管理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准时化。
对于精益物流而言,并不是速度越快越好,过快的速度往往会导致对环境变化的错误判断,或者因为高速度而导致成本的增加,如快速的运输要求会转化为大量库存或者导致运费增加。因此,速度应该是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合适的速度,既不过快,也不过慢。
(三)合作与双赢。
与传统竞争年代中供求双方之间的利益对立关系相比,精益物流更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物流职能是依托于生产、销售、顾客服务而存在的,没有在这些职能之间形成供给—需求链,物流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因此,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只有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顾客服务部门之间密切协作,才能实现精益物流,才能获得双赢的机会。
(四)供应链一体化的集成。
供应链一体化的集成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内部供应链的集成。它解决的是企业管理的效率问题,如在优化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柔性化等。其次是企业外部供应链的集成。。最后是实现集成化的动态联盟,企业通过网络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一旦顾客消失,它随之解体。
在精益物流的四个因素中,供应链一体化是基础,它构建了精益物流的实现网络和运行轨迹,准时化是基本特征和衡量的有形尺度,顾客化是精益物流的目标,合作和双赢是运行的机制和准则。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保证了精益物流运行的方向、规划和实现。
三、精益物流的原则和目标
精益物流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其基本原则是: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精益物流的目标可概括为: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同时,企业应把浪费降低到最低程度。企业物流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不满意的顾客服务、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库存、实际不需要的流通加工程序、不必要的物料移动、因供应链上游不能按时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提供顾客不需要的服务等,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物流最重要的内容。
四、总结
我们将精益思想引入物流管理系统,是为了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应用精益方法,发现浪费,消除浪费。我们的研究仅仅处于初级阶段,精益化的道路才刚刚开始,随着供应链管理技术、物流技术和精益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开展,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精益物流系统的方法和结构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的在物流实践中持续的去论证和总结。
精益制造在日本丰田汽车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为全球制造业掀开了新的一页,现在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都在想方设法的学校丰田方式,使自己的企业能实现精益化。因此,我们相信,精益物流的产生也必然会给全球物流系统注入新的活力,精益物流管理也必将成为未来物流管理方式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刘振兴.汽车制造企业的精益物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生 思想教育 措施和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逐步实行了交费上学制,而随着高校收费措施的普遍推广,相比之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贫困现象日益凸显,并成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高校中困难生的比例达到在校生的30%左右。其困生占困难生的5%左右。这一数据说明我国有一部分学生群体的生活水平达不到社会和学校要求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所需的必需品,生活处于困境中。其中,绝大多数的困难生人穷志不穷、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好学上进。但也有一些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有的贫困生在拿着国家发放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同时花钱大手大脚,对学院、班级的工作不闻不问,认为拿助学金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个别困难生存在心理问题,他们仇视社会,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一些困难生自尊心强,爱面子,对待事情过于敏感,在强烈的自尊与现实的刺激下产生心理冲突,内心变得扭曲,逐渐形成了自尊与自卑交替的心理状态。这些现象说明困难生不仅在经济上贫困,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同样贫困。目前,高校资助体制正在逐渐完善,已建立了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学杂费减免等制度帮助困难生减轻经济负担。但是,对困难生的思想教育也同样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重视。
1. 困难生思想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责任心
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中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义务与责任,其中责任包括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个人责任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社会责任则是为社会做贡献,尽自己的全力建设自己的祖国。。
1.2 缺乏感恩之心
经调查发现,有些困难生认为自己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受到的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并没有因受到资助后心存感激而更加努力学习,也没有本着一颗成才后回报社会的心去接受资助,却是把受资助得到的钱用在人际交往和谈恋爱中。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抱怨资助的金额太少、不公平等。而这些资助补助并没使困难生更加感激生活。
1.3缺乏自强自立之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和改革,由原来的公费制度改为自费制度,这一改革给很多困难生带来了严峻的经济考验,使他们对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更大的心理依赖,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用劳动换取资助,认为资助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就是应该给予的补助,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久而久之,使困难生养成了懒惰、等待资助的习惯,甚至一些学生把贫困当成了自己主动要求获取某些资助的资本,这一现象表明困难生缺乏自立自强谋求生存的奋斗精神。
1.4存在不良情绪
部分困难生被现实生活压迫的出现了心理冲突,不能正视自己真实的生活状况,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的状态,意志力逐渐减退,虚荣心与自尊心交替着占据情绪的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常常会出现“自卑、消极”的想法。因此变得被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对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恐惧感,逐渐变得自我封闭,甚至自甘堕落。
2. 困难生存在问题分析
2.1依赖心理普遍存在
一些困难生认为家庭经济困难不是自己的错,国家和社会理所应当给与适当的补助,他们欣然接受来自社会和学校的资助,面对如此容易就得到的资助,一些困难生不愿意艰苦奋斗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条件,“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
2.2悲观情绪影响严重
由于经济上的暂时拮据使很多困难生在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负担,他们经常想努力改变现状,同时又受到现实残酷的打击,这是他们内心更加痛苦甚至失去了鼓足勇气奋斗的信息,他们认为自己无依无靠,开始厌倦世事,心理不平衡而导致行为失常。
2.3高校对困难生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
高校应该对贫困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是帮助困难生摆脱思想困扰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困难群体思想道德观呈现许多特点,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学生进行有创新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高效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3. 困难生脱贫的措施与对策
3.1加强责任意识教育
一个人的责任感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核心体现,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对人对事一丝不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在工作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在集体中能发挥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相反,责任心不强的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比较冷漠,做事经常草草了事,个人发展收到负面影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责任感教育迫在眉睫,为了加大困难生的就业竞争力,责任意识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而对困难生的教育要分层次、有方向。要把责任意识教育蕴含在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比如:开设责任意识培养的选修课、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开设为困难生服务的窗口,让困难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心,从而培养困难生的责任感。
3.2增强自立自强意识
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家庭背景是无法选择的,但是他们的明天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应该在困难生中展开自立自强教育,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创造美好的明天。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困难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锻炼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总之,仅仅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要在精神上使他们真正强大,让他们正视现实,转变观念,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挑战。
3.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困难生的性格敏感、多疑、悲观、内向,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常常憋在心里不能及时解决,长期堆积在心中无法释怀,这容易导致情绪失调,心理不平衡。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困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确疏导,及时发现有心理问的学生。比如设立专门为困难生开放的心理咨询站,以匿名形式为学生排忧解难;制定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层层监控学生出现的问题;实施心理状况月报制度等。心理问题是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3.4引导困难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
困难生群体在班级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同学和老师的忽视和冷落。加之一些不良习惯,使困难生对学校和社会产生失望感,他们变得冷漠、孤僻、自暴自弃。另外,学校的资助使得一些困难生养成了挥霍金钱的坏习惯。高校应该注重引导困难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消费观,把着眼点放在现实满足和个人价值实现上。把对社会做贡献大小当成个人价值实现的衡量尺度。
参考文献:
[1] 李献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8(21):850-852.
[2] 潘勇.重视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教育.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8(2):31-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