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浙江师范大学考研的团队
··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浙师大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2025年【浙江师范大学806音乐学综合】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6选4,每题5分)
中国音乐史
1.乐府
乐府最初是古代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设立于秦代,在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乐府的主要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宴会等场合演奏使用。从文学角度看,“乐府”又指一种诗体。这些乐府诗内容丰富,有反映战争徭役之苦的,如《十五从军征》描绘了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场景;也有表达爱情相思的,像《上邪》以炽热的语言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乐府诗在形式上较为自由,它可以是五言、七言或杂言,并且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唱赚
唱赚是宋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它主要是用鼓、板和笛作为伴奏乐器。唱赚的结构较为复杂,通常由“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组成。“缠令”是有引子和尾声,中间插有若干曲调;“缠达”则是引子后以两个曲调循环间用。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唱赚的音乐丰富多变。从表演形式上看,唱赚一般是由演唱者一人击鼓,一人打板,还有一人吹笛来配合表演。其内容有叙事性的,例如讲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也有抒情性的。唱赚在当时的市井生活中非常流行,是宋代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后来的诸宫调等说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古代曲艺的发展。
3.福建南音
福建南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主要流行于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及台湾等地。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五代时期,是中原文化南迁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的产物。福建南音的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古朴优美。其演奏形式多样,包括“指”“谱”“曲”。“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例如著名的《四时景》;“曲”即散曲,是可以演唱的单曲,内容多为抒情、叙事,像《山险峻》。福建南音的乐器组合独特,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为主。在文化内涵上,它承载了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记忆等诸多内容,对研究古代音乐文化以及两岸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沈心工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沈心工积极引进西方音乐知识和技能,编写了大量学堂乐歌教材,如《学校唱歌集》,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学校唱歌集之一。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唤起民众爱国意识的歌曲,像《何日醒》,通过激昂的旋律和悲愤的歌词,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有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歌曲。沈心工在乐歌的创作形式上,多采用选曲填词的方式,选用欧美、日本等国的曲调,填上具有中国风格的歌词。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创作了诸多优秀的学堂乐歌,更在于开启了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先河,对中国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上海工部乐队
上海工部乐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支具有重要地位的乐队。它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组建的管弦乐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在上海等沿海城市逐渐渗透,工部局为了满足租界内西方人的文化娱乐需求而设立了该乐队。乐队成员主要是外国音乐家,他们带来了西方正统的管弦乐演奏方式。上海工部乐队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他们举办音乐会,演奏西方著名作曲家的交响乐作品,使中国听众有机会接触到正宗的西方管弦乐。同时,乐队也为中国培养了一些早期的音乐人才,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6.国立音乐院
国立音乐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专业的高等音乐学府。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国立音乐院在创办初期就汇聚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任教,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设有理论作曲、钢琴、管弦乐器等多个专业学科。这所学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杰出的音乐人才,包括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等。它在教学理念上强调中西融合,既注重西方音乐理论与技能的传授,也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国立音乐院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为中国音乐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方音乐史
1.曼海姆乐派
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中叶活跃在德国曼海姆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交响乐团和创作流派。这个乐派在管弦乐编制方面有着重要贡献。他们确立了古典交响曲的四乐章结构,第一乐章通常是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板;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在演奏风格上,曼海姆乐派的乐队以其力度变化的戏剧性而著称,他们能够演奏出从极弱(pp)到极强(ff)的丰富变化,被当时的人称为“曼海姆火箭”(指旋律的快速上升)和“曼海姆叹息”(指旋律的缓慢下行),极大地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对海顿、莫扎特等作曲家的交响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新艺术
“新艺术”一词在音乐史上是14世纪初法国音乐的代称。从音乐风格上看,新艺术音乐最重要的特征是节奏的创新。与以往刻板的节奏模式不同,它采用了新的节奏记谱法,出现了诸如等节奏型的技法。这种技法使节奏更具活力和变化,在经文歌等体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作品形式方面,新艺术时期的音乐体裁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宗教音乐外,世俗音乐蓬勃发展。世俗的尚松深受欢迎,这些作品旋律优美、歌词通俗,多是关于爱情等世俗主题。新艺术音乐是中世纪音乐向文艺复兴音乐过渡的重要阶段,它打破了传统音乐的诸多束缚,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3.若思坎
若思坎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他在音乐创作风格上展现出鲜明的特点。若思坎的作品以复调音乐为主,他善于将复杂的复调技巧与优美的旋律相结合。在经文歌创作中,他通过对歌词的细致处理,使音乐与歌词的意境紧密贴合,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例如,他会根据歌词的情感变化来调整音乐的节奏和和声。在音乐结构方面,若思坎对模仿复调的运用达到很高的水准。各个声部之间相互模仿,形成了精巧的音乐织体。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的教堂等宗教场合广泛传唱,还对后世复调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走向成熟的关键人物之一。
4.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艺术思潮。在起源上,它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洲,是对当时社会动荡、精神危机的一种回应。表现主义在音乐、绘画、文学等领域都有体现。在音乐方面,表现主义强调通过扭曲、夸张的音乐语言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和内心体验。例如,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打破传统的调性体系,以不和谐的音程和尖锐的音色来展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在绘画领域,画家们用扭曲的线条和浓烈的色彩来传达内心世界,像蒙克的《呐喊》,通过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和热烈的色彩,表达出人类的恐惧与绝望。表现主义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形式和观念,为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5.牧歌
“牧歌”是一种起源古老且形式多样的艺术体裁。在文学领域,牧歌主要指一种田园诗。它常常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展现牧羊人或乡村生活场景,以自然风光为背景,充满了对淳朴乡村生活的赞美。如维吉尔的牧歌就生动地描绘了田园风光和牧人的情感生活。在音乐领域,牧歌是一种声乐体裁,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它通常是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歌词多为爱情诗或田园诗。其音乐风格优美、抒情,各声部相互交织,和声丰富。牧歌这种体裁无论是在文学还是音乐方面,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6.穆索尔斯基
穆索尔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作曲家,是“强力集团”成员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在歌剧创作方面,《鲍里斯·戈都诺夫》是其代表作,这部歌剧展现了真实的俄国历史和社会风貌,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如强烈的戏剧性冲突、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等,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钢琴曲创作上,《图画展览会》是经典之作。穆索尔斯基用音乐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大胆的和声与节奏变化,把听众带入不同的场景之中。他的作品打破了传统西方音乐的一些常规,对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发展和世界音乐的多样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音乐史
1.道情
道情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个类别。从起源来看,它源于唐代的道曲,最初是道士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唱的歌曲,含有道教的思想内容。道情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一般以唱为主,演唱者怀抱渔鼓,手持简板来进行击打,作为伴奏乐器,这种简单的乐器组合也构成了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在内容方面,它题材广泛,既有宣扬道家思想的内容,也有讲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世俗题材。例如一些道情作品会讲述八仙过海的故事。其唱腔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各地流传过程中与当地的方言、音乐融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道情,像陕北道情就带有鲜明的陕北地域风格。
2.妈妈娘糊涂调
妈妈娘糊涂调是中国汉族民间歌曲时调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河北、辽宁、山西等北方地区,南方也有传唱。通常以一个姑娘的口吻埋怨母亲不理解自己的个人情感追求等,如对婚姻自主、参加劳动、学习文化的渴望,歌词中常有“妈妈娘你好糊涂”的复唱衬句。其音乐结构多为起承转合的四乐句或三乐句单段体,羽调式居多,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各地的流传中又有不同变体,还被一些说唱音乐吸收为曲牌。
3.呼麦
呼麦是一种古老的声乐艺术,主要流传于中国内蒙古、蒙古国以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从发声原理来讲,呼麦是通过特殊的技巧,使一个人能同时唱出两个声部。一个是持续的低音,称为“基音”,这是由喉咙部位发出的;另一个是在基音之上的高音旋律,是通过调节口腔共鸣而产生的。这种演唱方式非常独特。在文化内涵方面,呼麦与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紧密相连。它常常出现在传统的祭祀、庆典等活动中,承载着当地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而且,呼麦有着多种不同的演唱风格,比如抒情性的、叙事性的等,是北方草原文化的瑰宝。
4.山东琴书
山东琴书是起源于山东的传统曲艺形式。在表演形式上,它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同时还有坠琴、古筝等乐器辅助。表演通常是多人进行,有坐唱和站唱两种方式。演员们边唱边表演,角色之间相互配合,动作幅度较小,比较注重演唱的表现力。从内容上看,山东琴书的曲目题材广泛,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诸多方面。例如《梁祝下山》就通过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生动地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它的唱腔丰富多样,融合了当地的民歌小调,旋律优美动听,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是山东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5.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部分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在表演形式上,苏州弹词主要由演员自弹自唱,一般使用三弦和琵琶作为伴奏乐器。表演时注重说噱弹唱,说表细腻,如通过不同的语气、语速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噱是指噱头,能增添幽默风趣的效果;弹是乐器弹奏技巧高超,有丰富的指法;唱则是唱腔婉转,有多种流派,如俞调的婉转优美、马调的质朴爽朗等。在内容方面,苏州弹词的书目题材广泛,有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像《珍珠塔》,也有历史故事等。它承载了江南地区的文化和审美情趣,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6.花雅之争
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戏曲舞台上出现的戏曲竞争现象。“雅部”主要是指昆曲,它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辞藻典雅、曲调婉转、表演精致,长期在宫廷和文人阶层中流行。“花部”是各种地方戏曲的统称,包括弋阳腔、梆子腔等。花部的特点是语言通俗、风格质朴、表演形式较为自由,更受普通民众欢迎。这场竞争主要体现在剧目的演出、观众的争夺等方面。花部逐渐崛起,从民间的小舞台走向大城市,与雅部形成对抗。花雅之争的结果是花部戏曲蓬勃发展,占据了戏曲舞台的主流地位,推动了戏曲的平民化和地方化,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答题(3选2,每题15分)
中国音乐史
1.音乐文化交流在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古代,音乐文化交流使得不同地区的音乐体裁相互融合。例如,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西域的歌舞乐传入中原地区。乐器也得到了交流。琵琶等西域乐器传入中国后,不仅丰富了中国乐器的种类,还促使了新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的产生,在宫廷和民间音乐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文化之间的音乐交流能够让音乐理论相互借鉴。古代中国与印度在佛教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进行了音乐文化的交流。印度的音乐理论,如音律等知识,对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启发。这使得中国音乐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音乐的构成、音律的调整等问题,推动了古代音乐理论从单一走向多元,更加完善。音乐文化交流也让音乐在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传承下来,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通过与汉族音乐的交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以保存和发展,使其在古代音乐文化的长河中延续生命力。音乐文化交流在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它搭建了不同地域、民族之间音乐沟通的桥梁,促进了音乐文化的整体性进步,是古代音乐繁荣不可或缺的因素。
2.《乐记》的作用和内容
《乐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它探讨了音乐的起源,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认为音乐源于人心对客观事物的感触。书中阐述音乐的功能,一是社会功能,如“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表明音乐可以改善社会风俗;二是审美功能,强调音乐有“和”的审美体验,像“乐者,天地之和也”体现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还涉及音乐与政治的关联,如“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理论奠基作用:构建了古代较为完整的音乐理论框架。它对音乐的本质、功能等系统论述,为后世音乐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思路,影响深远。
社会引导作用:为统治者提供了利用音乐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也引导社会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文化传承作用:保存古代音乐思想精华,传承音乐文化观念,让后人能够了解古代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古人对音乐的深刻见解。
3.刘天华对二胡音乐的贡献
刘天华对二胡音乐贡献巨大。在创作上,他留下诸多经典二胡作品。如《病中吟》,深沉地抒发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光明行》,则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作品拓宽了二胡的题材范围。其旋律融合中西方音乐元素,让二胡音乐在传统基础上有新风貌。演奏技巧方面,他借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技巧,如揉弦等,丰富了二胡演奏技法。并且规范演奏姿势和指法符号,编写练习曲,使二胡演奏更具规范性和系统性。乐器改革上,参照西洋乐器改进二胡构造,使音色更优、音准更稳,还拓展了二胡的音域,增强了表现力。在教育推广层面,他将二胡纳入专业音乐教育,在高校培养二胡人才,改变了二胡民间传承的单一局面,提升二胡地位,为二胡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西方音乐史
1.海顿在交响曲的创作和贡献
海顿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地位显赫,贡献诸多。在创作方面,他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交响曲。其早期交响曲受巴洛克风格影响,结构较为简单。中期作品风格逐渐成熟,确立了四乐章的交响曲结构形式:第一乐章通常是快板,采用奏鸣曲式,音乐充满活力;第二乐章是慢板,旋律优美抒情;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诙谐曲,节奏明快;第四乐章为快板,情绪激昂。像《惊愕交响曲》就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晚期作品则更加深刻复杂,体现出高度的艺术造诣。海顿的贡献首先是在结构上完善了交响曲体裁,确定的四乐章结构被后世作曲家广泛采用。其次,他善于运用主题发展手法,让音乐素材在各个乐章中巧妙变化,增强了作品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再者,他对乐队编制进行了探索,合理安排乐器组合,使乐队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这些成就为莫扎特、贝多芬等后世作曲家在交响曲创作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交响曲这一音乐体裁的蓬勃发展。
2.巴赫在器乐音乐创作的成就
巴赫在器乐音乐创作方面成就斐然。在键盘音乐领域,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意义重大。这是将十二平均律首次全面运用在创作中的作品,上下两卷各24首前奏曲与赋格,展示了调性功能的布局和丰富的复调写作技巧。这些作品不仅是复调音乐的典范,还为键盘乐器演奏技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范例。在管风琴音乐创作上,巴赫的作品数量众多且质量极高。他的管风琴曲风格宏伟壮丽,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通过强烈的节奏和复杂的和声展现出管风琴的强大表现力。其赋格曲写作更是精湛,各个声部相互交织,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对于器乐合奏音乐,巴赫也有诸多贡献。他创作了大量的室内乐作品,如小提琴奏鸣曲等。在这些作品中,他巧妙地安排乐器之间的对话,使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其音乐既有高度的技巧性,又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为器乐合奏的发展和成熟起到了推动作用。
3.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作曲家们试图用音乐直接表达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这种情感表达不再像古典时期那样受形式的过多约束,更加自由奔放,音乐可以是极度的欢乐、深沉的忧郁或激昂的愤怒等各种复杂情绪。 作曲家会给作品加上标题来提示内容。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就是典型的标题音乐。浪漫主义旋律一般比较优美动听,易于记忆。同时,旋律风格多样,有像舒伯特歌曲中那种质朴、自然的旋律,也有瓦格纳歌剧中大气磅礴、富有戏剧性的旋律。而且,旋律常常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以表达细腻的情感。和声运用上更加大胆,不协和和弦被频繁使用以制造紧张的氛围和特殊的色彩效果。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体裁,如交响诗、艺术歌曲等。艺术歌曲将诗歌与音乐紧密结合,以钢琴伴奏和人声共同塑造艺术形象,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交响诗则是单乐章的标题性管弦乐曲,在表现文学性或绘画性内容方面独具优势。
传统音乐史
1.劳动号子的节奏律动和种类
劳动号子的节奏律动与劳动紧密相关。它的节奏鲜明有力,通常是为了配合劳动动作的节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的作用。例如在搬运重物时,号子的节奏沉稳缓慢,一般是强拍突出,就像“嘿哟、嘿哟”的节奏,让劳动者能齐心协力地抬起和移动重物;而在一些节奏较快的劳动如打夯时,号子的节奏也随之加快,呈现出紧凑、规整的节奏特点。 劳动号子的种类有搬运号子,用于人力抬、扛、搬、运等劳动过程。工程号子,包括打夯、打硪等建筑工程劳动中的号子。农事号子,应用于农事劳动,像插秧、薅草等。节奏相对比较自由,会根据农事的特点和劳动者的情绪有所变化,歌词多与农事活动和田园生活有关。船渔号子,用于水上行船、捕鱼等劳动。体现出水上劳动的艰辛与节奏感。
2.昆腔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形成期:元末明初是昆腔的形成阶段。昆山腔起源于昆山一带,它最初是南戏的一个声腔。顾坚等民间艺人对其进行改良,在吸收当地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使昆山腔的曲调婉转细腻,初步具备了自身的特色。这一时期的昆腔主要在昆山当地及周边小范围流传,表演形式和内容也比较简单,但是已经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音乐风格基础。
二、发展期:明朝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对昆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他融合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其他声腔的长处,在唱腔、唱法、乐队编制等方面都做了创新。在唱腔上,使昆腔更加婉转、轻柔、舒缓,达到了“水磨调”的细腻程度。同时,梁辰鱼创作了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本《浣纱记》,这使得昆腔从一种单纯的声腔转变为能够完整演绎大型戏曲作品的剧种,开始在江南地区广泛流传,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三、鼎盛期:明末清初,昆腔进入鼎盛时期。它成为了全国性的剧种,深受宫廷和士大夫阶层的喜爱。众多优秀的剧作家为昆腔创作剧本,像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昆腔的表演艺术也更加成熟,在角色行当、表演程式等方面日臻完善,其演出遍布全国各地,并且传播到了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戏曲界的典范。
3.胡琴类乐器历史发展概况
胡琴类乐器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奚琴,当时的奚琴构造相对简单,是胡琴的前身。在宋代,奚琴在民间较为流行,并且在形制和演奏技巧上有所发展。到了元代,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胡琴类乐器得到进一步推广。随着戏曲、说唱艺术的蓬勃兴起,胡琴作为重要的伴奏乐器开始崭露头角。它在元杂剧等表演形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剧情和演唱烘托气氛。明清时期,胡琴的发展更加多样化。不同地域出现了多种形制的胡琴,如二胡、京胡等。二胡在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其音色柔美,表现力丰富。京胡则在京剧等戏曲伴奏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音色高亢明亮,适应京剧唱腔的风格。近现代以来,胡琴类乐器不断改良。乐器制作工艺提升,音准更精准,音色更饱满。同时,胡琴在独奏、合奏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作曲家们为胡琴创作了大量作品,推动其在音乐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