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八省联考·“道”与“时”审题解析与例文导写

2025-01-18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原创:木子有方方 来源:杂隙微光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世间万物,皆有其道,观察与思考,便是领悟哲理的钥匙。也有人说: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强求不得,顺其自然。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过程】

第一步:审题明确类型,提取基本关键词

读完题目可以很明确这是一道二元关系的作文题目,需要针对材料中的两类“有人说”的观点进行思考,提取基本关键词为:道、观察思考;时、不强求、顺应。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观察与思考”便是“领悟哲理”的钥匙,涉及到一个推断的必要条件关系,只要p则q。由此,前半句“世间万物,皆有其道”便是后半句推断关系的原因,所以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万物有道,所以只要观察、思考就可以掌握哲理;同理,为什么“强求不得,顺其自然”?因为“世间万物,皆有其时”。

这就提示我们,不可以孤立地谈“道”与“时”的关系,也不可以孤立地拎出“观察”与“顺其自然”而展开讨论。一定要把两个分句结合起来,所以再次明确关键词应该为“观道”“顺时”。

第二步:根据作文类型(二元),确定基本结构

考场作文的结构意识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你快速成文,同时也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到你的逻辑思路。

第一部分(引入+明确概念)(1-2段):

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得出关键词:观道、顺时;道指的是世界运转、万物流行的基本规律,观察和思考这些基本规律可以使我们明晰道理、掌握哲理。时指的是天时和时机两个方面,天时指的是四时变换、秋收冬藏,顺应自然即是顺应天时;时机指的是待时而动、把握时机,顺应自然即是顺应时机。

第二部分(论述观道与顺时两个方面)(3-4段):

展开阐释,以下三个方面选一个即可):(1)是什么:分类讨论,人类观察了哪些"道";(2)为什么:观察"道"对我们有什么好处(3)怎么做:怎样的观察、怎样的思考,一定要观察和思考两个方面并重。“顺时”的讨论同上。

第三部分(讨论二者的关系,进行辩证思考)(5-6段)

(1)并列关系(既要又要)

虽然逻辑关系比较简单,但是能举出合适的例子也可以出彩,如诸葛亮对于天下局势的分析是观其道,而他等到刘备三顾茅庐是顺其时;黑神话悟空的流行,对于游戏的设计、钻研是观其道,而他等到国潮盛行再发布是顺其时;苏轼被贬随遇而安是顺其时,但他每逢一处就思考如何为老百姓做事是观其道。

(2)条件关系(逻辑上的先后)

观其道是顺其时的条件,这一逻辑建立在“时”也是一种“道”的基础上,需要在概念阐释的部分就界定清楚二者其实是有联系的。只不过观察、思考"道"是认识层面,不强求、顺应是实践层面。认识了事物的“道”之后,再根据“时”做出选择和行为。

(3)矛盾关系(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观其道反映了积极作为的人生态度,而顺其时则反映了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需要辩证认识,既不可以过度依赖前者,人类力量的有限性;也不可以过度躺平,生不逢时依然可以有所作为,一个伟大的人格,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尼采语)。

第四部分:结合自身实际和当下时代,总结收束全文(第7段)

【范文展示】

顺道与遵时齐飞,探索共顺应一色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4班 曾梓墨

世间万物各有不同,它们皆有道亦有时。道与时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道是万物各有的法则,是探索世界、领悟哲理的路标;时是万物的节奏,是天地自然的保障。道与时相辅相成,共同引领我们走近世间万物。

世间万物皆有其道,若将万物中蕴含的哲理与内涵比作瓜,那道便是我们摸瓜的藤。道是已存在的客观规律,伽利略、哥白尼等人观测天象得出了日心说;道也是未来的航标,一个个仍待解决的数学猜想吸引着无数人前赴后继;道还可以是联系事物与情感的纽带,“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当我们观察与思考这些道,并将其付诸实践,我们便能贴近万物,感受万物的呼吸与脉搏,从中收获感悟与智慧。

世间万物亦有其时,探索的同时也需遵循。“时”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无法强求一场春雨的到来,能做的只是静待甘霖;“时”是自然之时,古代农民顺应天时与四季轮回,春种秋收;“时”还是人文之时,伯牙并不能期许一位子期的到来,千里马也并非总能遇见伯乐。生逢其时与生不逢时,强求不得,行藏终有时。“时”是世间万物难以逾越的界限,当我们认识到“万物有时”,尊重其时,沉淀心性,静待花开,方可与万物共处。

道与时共同搭建起我们与万物之间的桥梁,道指引我们的方向,时约束我们的界限。我们不能一味从道,强行突破与改变规律,亦不能一味顺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只有将“道”与“时”的认识相结合,方可探究万物的智慧,明白处世的道理,丰盈自己的精神。

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道与时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作为新时代青年,当正确认识其中的关系,吸收智慧探寻万物,成就更好之自我。

【范文展示:下水文】

观道以明理,顺时而成事

自古以来,人类便如旅者步履不停地在世界的浩瀚版图上寻觅着未知的角落。有人洞见了万物背后潜藏的“道”,亦有人捕捉到了万物运行的“时”。在我看来,“道”与“时”并不矛盾,观道以启迪心智,悟理入微;顺时以把握时机,成就事业。

“道”指的是世界运转、万物流行的基本规律,人类对于永恒秩序的追求和对世界的天然好奇使得我们不断探寻自然之道、科学之道、人文之道、社会之道,从而使世界能够有序运转。“时”指的是天时与时机,四季更迭,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待时而动,把握时机。

格物致知,观道以明理。正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我们发现了万物的规律,从而构建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人们观天象以成历法,明自然之道;观世态以修史书,通古今之道。自然世界的运行法则与人类社会的生存之道,均是先贤们观察与思考的结果。古时无法理解的现象,终会在科学家们一次一次的观察与思考下浮出水面;康德提出的“自在之物”,终究也会被社会实践修正后的认识所取代。人类的意义就在于对熵增定律的不断反抗,我们无法放弃对秩序的追求。由此,观察与思考万物之理,人类永远在路上。

道法自然,顺时而成事。发现了万物的规律,赋予了社会以秩序的同时,我们也当认识到万物有时。明自然之时,方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方知“粗罟不入污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人类社会亦有其时,孔子周游列国,最终无功而返;孟子继承其志,落得“迂远而阔于事情”的评价。或许孔子也未曾料到,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能大行其道,这便是“时”的作用。万物有时,顺应其时方能成事。

无论是自然世界的运转之道,还是人类社会的秩序之道,“道”的运行中本就包含着“时”的规律,二者并不矛盾。一味地强调观道的作用,便会执拗于秩序的圈套中,妄图掌握一切;一味地强调顺时的作用,便会落入躺平的陷阱中,试图放弃一切。两种人生态度缺一不可,观察“道”体现着我们的探索精神,顺应“时”则体现着我们的生存智慧。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万物之道是历史和宇宙留给我们的壮丽画卷,观察与思考的脚步永不停歇;寒来暑往,四节更迭,天时之律则如古老的钟摆,永恒而精准,诉说着宇宙间不变的法则。我们当观道以明理,顺时而成事。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