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时,了解大学各具体项目对申请者的条件要求和招生偏好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有的项目每年的收录人数会有所不同,除非申请者的条件极为优秀,否则大多数人申请时一般都不太有把握。再者,有些学校招收国内学生的数量较少,或者并不倾向于接收国际留学生,要有选择性地防止这些学校,以免错失更多优质项目。
同时,近年来,几乎所有申请人都倾向于选择实力较强的项目,录取难度也越来越大。
许多国内申请人常常忽视日常的课外活动、科研活动背景和相关实习等人生经历,而这些正是大学招生官十分看重的部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应该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去重视这些经历。在大一时,可以多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在大二和大三时,则可以积极参加一些与学术和专业相关的比赛、活动和项目,力争撰写两篇论文。每次参加重要活动时,请必需拍照,并保留相关实习证明、获奖证书以及稿件通知单等重要文件。
关于推荐信,申请大学时通常一定要准备2到3封。巨多学生选择自己的本科导师或教授提供推荐信,或者是通过参与专业活动和实习来获取指导老师或大学Prof的RL。此外,参加国外的夏季学校并获得那里的教授推荐信RL也是一种方式。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学生们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在平均成绩不高的情势下,争取到知名教授的推荐信十分重要,这可能对申请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
寄送材料的要求会根据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申请人对于材料寄送的要求各异,某些项目通常采用“先到先得”的招生方式,在此刻学生需在第一轮截止日之前将申请材料寄出。不过,一般并不需要提前寄送材料,哪怕是寄送也会被锁在招生委员会的保险箱中。教授在规定上是不能趁早的查询学生的申请材料,这一规定执行得非常严格。申请截止日期过后,学校教授会齐聚学校,打开材料、彼此交换审阅,审核过程随即有序展开。
在申请大学时,特别是在网络申请阶段,建议大家仔细阅读学校的介绍和指南。指南中含盖了挺多重要信息,比如文书的字数限制和格式要求,还都有哪几个申请部分需要填写也说明得挺清楚。
有些申请部分只允许国际留学生填写,而有的部分则仅限于当地学生填写。如果填写了不该填写的内容,会非常浪费时间。
好吧...
再次感谢你读完此文...
此时此刻,也敬祝姐妹们美好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