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包含圆柱与圆锥、比例、图形的运动等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场景与数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空间观念、理解比例关系,提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知识堂”回复:“电子课本”
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此为截图版,获取是高清版)
- 内容结构
- 圆柱与圆锥
-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对于圆柱,学生要掌握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可能是一个长方形等知识。通过观察实物(如易拉罐)和模型,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在圆锥部分,了解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接着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侧面积(底面周长 × 高)和两个底面积(圆的面积 ×2),以及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 高),通过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于圆锥的体积,通过实验(如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装沙或水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 比例
- 比例这一板块包括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在比例的认识中,学生要理解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 2:3 = 4:6。会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还会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利用这一性质解比例。在比例的应用方面,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按比例分配物品),让学生学会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比例尺部分,学生要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如 1:1000 表示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1000 厘米,并且会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 图形的运动
- 主要涉及图形的旋转、平移和对称。在旋转部分,学生要学习图形绕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的位置变化,如三角形绕一个顶点顺时针旋转 90° 后的形状。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的转动)来加深理解。平移部分则侧重于图形在平面内按照一定方向和距离的移动,例如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向右平移 5 格后的图形。对于对称,学生要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并且能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学习用不同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例如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班级同学不同兴趣爱好的占比情况。同时,还会涉及简单的概率问题,如掷骰子出现某个点数的概率是多少,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计算,让学生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
- 教学理念与目标
- 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容器来讲解体积和表面积;在比例的教学中,用地图的比例尺等实例进行教学。同时,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如在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和图形运动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
- 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包括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图形运动的规律并能进行简单的操作;会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统计,并对概率有初步的认识。在思维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 教材特色
- 情境性强:教材中有大量的生活情境和实例,如建筑中的圆柱结构、地图绘制中的比例尺等。这些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实践活动丰富:安排了许多动手实践活动,如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进行图形旋转和平移的操作、统计班级同学的相关数据等。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 知识系统性:各个知识板块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与前面所学的长方体等体积知识有相通之处,比例知识也与之前的比的知识紧密相连,这种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构建扎实的数学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