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5年延安大学考研726中外音乐史真题解析!(独家)

2025-01-25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最懂延安大学考研的团队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延安大学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点击试听↑↑↑)

2025年【延安大学726中外音乐史】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

1.相和大曲

相和大曲是汉代在相和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型综合性艺术形式,集唱、奏、舞于一体。结构通常分为 “艳 - 曲 - 趋” 三部分。“艳” 多在开头,旋律抒情优美,用于营造氛围;“曲” 为主体,由多段唱词与音乐构成,节奏较规整;“趋” 或 “乱” 在结尾,节奏紧凑,将气氛推向高潮。其伴奏乐器丰富,有琴、瑟、鼓等。相和大曲的歌词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百态,音乐风格多样。它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音乐,如唐宋大曲等产生深远影响。

2.弹词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南方的说唱艺术。表演时以弹拨乐器如三弦、琵琶等伴奏,说唱相间。唱词多为七言韵文,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涵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爱情题材等,如《珍珠塔》《玉蜻蜓》等。弹词的曲调丰富,因地域不同形成多种流派,各有特色。其表演形式灵活,可单人说唱,也可多人配合。弹词深受市民阶层喜爱,不仅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还在传播文化、传承历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国说唱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西方音乐史

1.歌剧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起源于 16 世纪末的意大利。它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元素融为一体,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包含咏叹调、宣叙调等。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作品为歌剧发展奠定基础,随后歌剧在欧洲各国传播并发展,形成不同风格与流派,歌剧成为西方音乐重要的艺术形式。

2.康塔塔

康塔塔是一种声乐套曲形式,起源于 17 世纪初的意大利。它通常由多个乐章组成,包含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伴奏。早期康塔塔多为室内表演,题材广泛,宗教、世俗内容皆有。宗教康塔塔以宗教故事、教义为主题,世俗康塔塔则涉及爱情、生活等。其音乐风格多样,融合了咏叹调、宣叙调等不同声乐形式。在德国,巴赫将康塔塔创作推向高峰,他的宗教康塔塔作品结构严谨,音乐表现力丰富,对后世康塔塔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丰富了西方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简答题

中国音乐史

1.简述黄自的音乐创作成就

黄自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杰出作曲家,创作成就斐然。在艺术歌曲领域,他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如《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等。这些作品注重诗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旋律优美且富有诗意,通过细腻的和声与精致的曲式结构,深刻地表达出诗词的意境与情感,提升了艺术歌曲的艺术水准。在合唱作品方面,《抗敌歌》《旗正飘飘》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歌曲以抗日救亡为主题,节奏有力,气势磅礴,通过多声部的巧妙运用,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当时的抗日宣传起到重要作用。黄自还创作了管弦乐作品《怀旧》,这是中国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同时融入民族音乐元素,为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此外,他在音乐教育上也成果丰硕,培养出众多优秀音乐人才,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简述中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作为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音乐美学思想。它强调音乐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提出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认为音乐能反映社会的治乱兴衰,具有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在音乐的本质上,《乐记》主张 “乐者,心之动也”,即音乐是人的内心思想情感的表达,同时也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这种对音乐主客观关系的认识较为全面。在审美观念上,《乐记》推崇 “中和” 之美,倡导音乐的和谐适度,避免过度的情感宣泄与音响刺激,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与协调。此外,《乐记》还阐述了音乐与礼的关系,认为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乐能促进社会和谐统一,礼则区分社会等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秩序。《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音乐理论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西方音乐史

1.简述肖邦的波罗奈兹舞曲

肖邦的波罗奈兹舞曲是其音乐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作品以波兰传统民间舞曲为基础,却又被肖邦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与高度。在节奏上,波罗奈兹舞曲保留了其典型的三拍子节奏,庄重而富有韵律,如同波兰的民族脉搏在跳动。肖邦通过巧妙的节奏变化与重音处理,使节奏更具活力与张力,展现出波兰民族的坚韧与豪迈。在旋律方面,他的波罗奈兹舞曲旋律优美且富有民族特色,常常融入波兰民间音乐元素,充满浓郁的波兰风情。同时,旋律线条大气磅礴,既有激昂奋进的段落,又有抒情婉转的表达,深刻地体现出波兰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情感世界。在和声运用上,肖邦大胆创新,突破传统和声的束缚,运用丰富的和声色彩来烘托旋律,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例如《A 大调波罗奈兹舞曲》,以其辉煌壮丽的旋律和富有冲击力的和声,展现出波兰民族的英雄气概,成为波罗奈兹舞曲中的经典之作,对波兰民族音乐的发展及世界音乐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题

中国音乐史

论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的影响以及重大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中国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和兴办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借鉴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强调科学和实用知识的传授。同时,随着大量留学生从日本和欧洲回国,西方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被引入国内。在这种背景下,学堂乐歌应运而生,成为新式学堂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堂乐歌的主要特点

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和音乐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外国曲调填词,尤其是日本和欧美的旋律。这种做法既方便了歌曲的创作和传播,也使得学堂乐歌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在内容上,学堂乐歌多以爱国、励志、科学为主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进取精神。此外,学堂乐歌的歌词简洁明快,易于传唱,语言节奏感强,适合集体演唱。这些特点使得学堂乐歌在当时迅速普及,并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学堂乐歌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影响

学堂乐歌的出现对中国近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在音乐教育方面,学堂乐歌开创了系统的音乐课程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为中国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其次,在音乐创作方面,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和题材选择为后来的音乐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促进了中国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最后,在社会文化方面,学堂乐歌通过传播新的思想和价值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革新,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学堂乐歌不仅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标志。它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对于现代音乐教育而言,学堂乐歌的历史经验和创新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回顾和研究学堂乐歌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的现代化进程,为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西方音乐史

论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其优雅、清晰和平衡的风格著称,标志着从巴洛克时期的复杂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转变。

主调风格与结构

从教堂到宫廷,再到社会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不再局限于教堂和宫廷,而是逐渐走向社会,走向普通民众。这种变化使得音乐的受众更加广泛,音乐风格也变得更加通俗易懂。音乐创作从巴洛克时期的复调手法转向主调音乐形式,强调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关系,形成了“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曲式分段式结构

这一时期的音乐结构更加清晰和规整。旋律不再采用巴洛克时期那种延绵不断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有时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

旋律与和声

旋律的优美与对称

古典主义时期的旋律追求优美动人,倾向于整齐对称的方整性乐句结构。这种旋律风格不仅易于记忆,也更容易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和声的简洁与功能化

和声在古典主义时期变得更加简洁和功能化。调性和和声的安排成为结构作品的重要因素,段落或乐章有更加明确的终止式。这种和声风格不仅增强了音乐的逻辑性和结构性,也使得音乐更加清晰明了。

曲式发展

主题动机式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强调主题动机的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奏鸣曲形式的成熟

奏鸣曲形式是古典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曲式之一。它通常包括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其中呈示部包含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对比,发展部则对这些主题进行变化和发展,再现部则再次呈现这些主题。这种曲式结构不仅使得音乐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也使得音乐更加富有表现力。

乐器使用与表现力

通奏低音的消失

在古典主义时期,通奏低音逐渐被明确的乐器记谱所取代。这种变化使得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加明晰,也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乐队编制的标准化

这一时期的乐队编制逐渐标准化,常见的编制包括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这种标准化的乐队编制不仅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也使得音乐的动态变化更加明显。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以其优雅、清晰和平衡的风格著称,标志着从巴洛克时期的复杂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转变。这一时期的音乐不仅在主调风格与结构、旋律与和声、曲式发展、乐器使用与表现力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也在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通过对这一时期音乐特点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