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留学生文学”是真的吗?

2024-12-21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随着互联网爆炸式发展,各种“留学生文学”横空出世,内容堪比 年度爽文

什么 “中餐横扫全场,全宿舍人闻香下跪求留饭”,还有 “警察见到留学生,眼里自动加载‘好乖仔’滤镜”,更离谱的说外国人见到中国留学生的 黄符和诅咒,吓得直接求饶!房东更是一见中国留学生就爱到发疯,争着抢着递钥匙,说是 “安静又干净,全世界最好的租客群体!”

这些传闻真的假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但有一说一,这要是假的,骗自己也就算了,怎么还好意思跑网上骗那些准留学生们?!

本来人家怀揣梦想准备出国,结果上网一刷就被这些“玄幻爽文”洗脑了,信了可咋整?

以后是不是还得给留学生发个“出国生存指南”?总结一句话: 类人高质量留学故事,全靠编剧创作的光!

0 1

那些互联网上的留学生传说

01

中餐可以征服周围的老外

你以为中餐能靠美味打下一片江山,结果可能是“五仁月饼的过敏源就能干翻大半个欧洲的胃”!别小看这块月饼,里面的坚果、芝麻、甚至一粒芹菜,都有可能让某些洋人直接过敏送医。

135

再说那些中餐里常见的调料,像酱油、花生油,暗藏“过敏陷阱”,直接劝退不少老外。更别提八角、桂皮、花椒这种“重口味神器”,不少人闻着脑袋发麻,根本适应不了。

有人说,“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不受欢迎 ,鸥酱想了下可能是因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吧,毕竟国外的翻译是“中国并不急于扮演什么强大角色,而是遵循其哲人孔子的教导,就像耐心地坐在河岸上等待敌人漂浮的尸体一样 (处理国际形势)

节日到底吃什么,吃甜吃咸都要开启好几次互联网南北战争,更别说国外了... (幸好鸥酱是个什么都吃的安徽人

至于传说中“外国人都爱中餐”?IG上可是有一票老外吐槽:“中国人怎么什么都吃!”

02

老外都怕中国留子的诅咒以及黄符

有关这点,小编有个奇妙的联想,众所周知,在中世纪的欧洲,“魔法师”同样像中国的本土的宗教一样,有着自己的符号和法术。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外国人舍友吵架了,对方非常愤怒地从书包里掏出了根木棒,在空中划拉了两下,并对你说出了类似于“阿瓦达啃大瓜!”的咒语,你一下子就不生气了,激动地上去握住了他的手表示:原来你也是哈迷!

再想象一下,某天你打开房门,发现门缝里被人塞了一张塔罗符号,你看不懂,但你觉得,嚯嚯,还蛮好看的,还蛮对称的,非常好的画,我要把它贴在冰箱上。

无独有偶,如果你的舍友是个日本人,你和他吵架了,他准备用忍者的那套来对付你,他起手你就知道这是个看火影的中二病;他也有可能做出摇滚的手势,放在胸前,并严肃地说:“代表月亮!消灭你!” 他不用说话你都知道这个人已经没救了,不行了,你都不想和他吵了。

对国家的文化发展感到自豪和敬畏固然是好事,可是无知者无畏,各个国家未知的文化很难震慑到其他不了解该文化的人。在小事上或许有用,但是如果真的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还是上报学校,求助警察,锁好家门等等一系列实际的自卫行动,或许会比诅咒和符咒可靠得多。

03

外国人喜欢把房子租给中国留学生

乍一看,“外国人喜欢把房子租给中国留学生”的说法似乎显得很体面,甚至带着些“民族自豪”的意味,好像中国留学生因为素质高、安静、不惹麻烦,就天然受到欢迎。但深入想一想,这真的是事实吗?还是一种被刻意塑造出来的“营销叙事”?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

2021年有超过100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印度的总数仅仅接近50万。需求决定市场,屁股决定脑袋,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房东,自然会更倾向于抓住这块“最大客户群。”

来源:CCG

至于“素质高”、“省心”这些标签,说白了也是一种刻板印象,甚至带有某种对中国留学生的“过度期待”。

可我们真的需要这种“被外国人认可”的赞扬吗?

开什么玩笑!我付了钱的!就算中国人闹,开派对,不好好打扫房间,只要没影响到舍友,那咋了?

我们早就不需要这种“卑微式自豪”了!房东愿意租房给中国留学生,核心原因无非是“人多钱多需求大”,跟什么“省心”或者“喜欢”关系不大。

与其执着于这些刻板印象式的赞扬,不如更自信一点,直接告诉他们:我付了房租,我就是客户,客户就是上帝!

04

给教授送中国礼物,传统文化美美拿捏教授

如果真是如此,教授们的办公桌上可能会被堆满中国结、紫砂壶和福娃娃,甚至连门把手都挂满“福”字挂饰,走廊里都洋溢着中国特色的年味儿。

学生们每天上课也不带书了,背个行李箱进教室,直接从箱子里掏出当天的“心意”:“教授,今天送您个京剧脸谱!下次作业记得手下留情啊!”

到了期末,大家甚至会内卷到拼创意:“听说隔壁班送的是景泰蓝,我明天上抖音直播抢个汝窑杯,不能输!”

送礼表达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不要神化中国“人情世故”的作用,学习还是得靠实力。教授真要对某个学生印象好,多半是因为这人课堂认真发言、作业用心完成,而不是靠“紫砂壶送命题”拿到的成绩。娱乐归娱乐,学术还是得严肃点,咱不能真把义乌的货全搬到教室吧!

来源:youtube小叔TV

以上这些传闻,听起来虽然有点离谱,但细想之下,你又未必能完全否定,万一真有那么一两个“传说中的主角”能令这些事成真呢?

不过讲到下面这些事,如果你真的照做,厄运是真的会空降到你头顶。

0 2

在国外,这些真的要注意

千万不要违法乱——这句话看似是个废话,但放在现实里就真不是了。

01

千万不要打黑工

很多人在去留学前想着,我去那边做美甲、洗盘子、做私厨,赚美元英镑,回国美美花人民币

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要是没报税,或者你的签证压根不让你工作,一旦被举报,后果很简单——飞机票是单程的,还带遣返套餐。这样捡芝麻丢西瓜,搞不好还得搭上学业和未来。

02

远离政治

千万千万不要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随意发布政治言论,甚至参与政治。

年轻人谁没有“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但你可别真的气血上涌觉得自己真的比懂王还要懂美国政治,在网上发表一些政治见解已经满足不了你了,你一定要谋士以身入局,直接参与美国政治,不然浑身刺挠,然后你一个中国人就直接在美国大选里投票了。

这是违法的,上一个这么干的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现在已经被密歇根州提起诉讼了。

还有类似种族主义,恐怖主义,炼铜等等的言论,也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管在哪都要谨言慎行。

03

不要在公共场合喝酒

各国合法饮酒年龄千差万别:中国是18岁,欧洲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浪漫国度更宽松,16岁就能合法举杯。但到了美国,画风一变——21岁以下喝酒是违规操作

尤其是留学生,没到年纪还敢在公共场合“整点小酒”,小心学校先请你喝茶,再给你送机票——还是单程直达老家的那种!

04

不要drug

如果你还想回国的话。一旦沾染,没准爸妈直接给你来个大义灭亲,相信中国人对毒品的深恶痛绝。

05

考试不要作弊,用chat gpt等等AI

小编在美国读书,我甚至认为学术不诚信,和直接参与美国大选的严重性,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是一样一样的。因为二者都会直接影响你的整个人生,让你对未来所有的美好愿景和计划全部中断。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绩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千万不要为了所谓高分,就去作弊。

06

不要给教授送很贵的礼物

很多学校规定超过20刀的礼物是违法的

07

要搞清楚人称代词

在国外有很多人称代词,对一个生理性别为男,心理性别为女的人叫“he/him”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同时还有they/them,ne/nem (一些人选择根据自己的性别认同自创的代词)。虽然偶尔叫做一两次,对方可能不太会为难你,但是如果每次都不叫错,就算不从礼貌与否的角度考虑,可能对方多少会有点伤心。

07

不要judge别人

许多人会认为外国人不懂中文,就用中文judge别人。这是比较危险且失礼的行为,毕竟现在会中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而且不管在哪个国家,judge都是不太好的。

0 3

准留子到底如何甄别网上的信息

在这个短视频刷得飞起、信息流淹到天花板的时代,只要手机一亮,我们就像是被按下了“接受洗脑”的按钮。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真假假,不仅是准留学生的必修课,更是每位网民的生存技能。

从“猫一杯秦朗作业”事件,到“瑞士卷”闹剧,营销号们一个个就像信息猎手,抓住热点一顿猛发,恨不得把流量榨干。

问题来了——

外国人真的超爱中国租客?有数据支撑吗?有案例说明吗?

外国人真的都爱吃中餐?为啥是中餐,不是泰餐、韩餐,甚至越南米粉?

留学生真的是‘我需要食物’?出国读书的朋友们真到了连饭都吃不起、连做饭都不行的地步?

这些看似惊悚的标题,其实大多是个例被放大成了“共识”,听着吸睛,但和真相的距离,可能比你的外卖还远。

与其相信这些捕风捉影、流量至上的营销号,不如多问问靠谱的学长学姐,或者身边同样出国的朋友。毕竟,真实经历过这些事的活人,比任何网络上的“神秘发言人”都靠谱得多。

在这个“信息三秒翻转”“剧情天天反转”的世界,有些人靠制造矛盾博眼球,有些人靠搅动情绪赚流量。只有练就信息分辨力,质疑不合逻辑的内容,保持独立思考,才能不被裹挟在谣言大潮中,沦为别人的流量工具人。

文 | juspiter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