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15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3:40

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各种人都忙着从现实中提取概念,有些人教你成功,有些人教你思维,有些人教你学习,有些人教你说话。然而提取概念的能力其实并不重要,缺的是转化概念的能力以及识别哪些是好的概念,其实应该用柏拉图的话说,是理念不是概念,只有理念才是值得学习的,而概念都是粗糙的,不是艺术的。要么抽象的太多,要么抽象的太少,唯有理念是完美的,是平衡的,永恒的。广泛的讲,你的所见之物,都有其理念,所谓格物致知也是这个道理,致良知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山是山,山又不是山,再看回来,山还是山。能靠一人之力,准确的捕捉山的,就是天才。再就是依靠众人长时间的流传,创作,打磨而成的传世之山。这就是我对这三重境界的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3:40

我们很容易发现,在整个抽象的过程中,实体的材料是在不断的消逝的,一个概念越抽象,所占用的实体的材料就越少,这是由于为了方便人类思考的简便性和传播性,因为如果每一个概念都需要包含着里面的全部材料去思考的话,那么思考就会变得非常繁重而又疲惫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没有想象,精神就不能思维,无论观察什么事物,都有想象伴随。这一思想曾经统治了西方上千年。然而这是错误的,道理很简单,当你思维牛这个词的时候,并不会真的出现牛这个具体的画面存在,因为一个抽象的牛,或者说一个标准的牛是不存在的,或许你真的会去想象一个具体的牛,但是到了真实的处于直观的过程中,具体的牛的想象又会被肢解成抽象的概念,借以准备好去跟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牛做匹配。如果没有这个过程,那么你就只会认识一个具体的你熟知的牛,而对其他牛无法辨别。因为显然每个具体的牛都是不一样的。牛身上有其普遍的共性。这共性就是最初等级的概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3:41

一开始,你看见一盘酥烂挂酱的红烧肉,喷香扑鼻,你就想来碗白米饭,吃了它。后来,你吃过许多红烧肉了,自己也做过了。你看见一盘红烧肉,就会下意识的考虑:这是五花肉还是肋排肉?这红色是炒的糖色还是老抽上的?八角分量如何?是不是下了桂皮?这肉煎过没有?是炖的还是蒸的?这盘肉在你眼里支离破碎,分成无数细碎点了。甚至你还会情不自禁的去分析:这地方产猪吗?如果不产猪,猪肉是哪来的呢?下厨的阿姨手脚干净么?用什么方式挂猪皮上的毛呢?……最后,你叫一碗红烧肉,看到的就是红烧肉,酥烂挂酱,喷香扑鼻,你就想来碗白米饭,吃了它。为什么你不会再情不自禁的考虑了呢?

因为其一,你已经自信到了不必用这种方式来下意识的自我证明“我是懂红烧肉的”,你深知自己随时可以判断一盘红烧肉的好坏之后,就没有这心思了。

其二,你确实也已经吃过了太多红烧肉,所以你会对世上红烧肉的诸多不如意处不加介怀,而去专心感受红烧肉那具有共性的美妙部分——肥厚重味,别的管他娘。简单来说,最后之所以你看红烧肉还是红烧肉,一是你放过了世上的红烧肉,二是你放过了自己——当然,前提是,你确实懂了红烧肉,而且你知道自己懂了。这里的红烧肉可以替换成其他许多词。

这也是为什么在人类的高级情感中,我们不应该随意的给生命取名。美剧《行尸走肉》有一集当中,男主角瑞克极力的反对他的儿子卡尔给小鹿命名。因为你一旦命名了,那么这就意味着你在你自己的世界中,给了某个一般的事物以具体存在意义,比如那头小鹿,如果你取了名字,它就不再是一般意义的你见到的鹿,而是会在脑海中生成一个对于你来有独特意义的画面——这个画面表现的是一头具体的鹿。然而这一头具体的鹿并不是永恒的,由此你就会产生感情,会与之产生羁绊。事实上我们观察一下生活周边的人也很容易发现,越是斥诸于理性生活的人,感情就越淡薄。天若有情天亦老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