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4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8:44
曹操(155—220年)是三国时杰出的*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谅(今安徽毫县)人。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官做到太尉,地位虽很高,但出身低微。曹操二十岁就开始做官。黄巾后,他参加*。董卓作乱后,他又招募五千人,组织一支队伍,参加各地豪强讨伐董卓的联军。后来,黄巾军余部又重新发动,曹操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部),打败军,收编了青州的黄巾军三十余万,作为自己的队伍。就这样,他获得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当时,各地军阀纷纷倔起,割据称雄。曹操为了从*上取得优越地位,便把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昌,控制在自己手中。汉献帝名义上虽是皇帝,实际上不过是傀儡。曹操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名正言顺”地同各地的割据势力展开了斗争。他陆续出兵消灭了吕布、袁术、张绣等割据势力,在有名的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中,又以少胜多,歼灭了袁绍的主力,以后又平定了袁绍的儿子袁谭等人,统一了北方。
公元208年,曹操进位为丞相。他企图统一南方,率领大军南下,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得大败,退回北方去了。
后来,他又被封为魏王。他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曹五称帝,迫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统治北方期间,在*上和经济上都有很多建树。他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的中下层人物。他重视农业生产,利用收编的青州军,又招募*农民,屯田垦种,并兴修水利。他还抑制豪强兼并,整顿社会风俗。这些措施,对于久经战乱的中原地区是非常必要的,使当时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曹操还大力提倡文学,当时中原地区最有声望的文学家,大多是曹操的幕僚。汉末著名女诗人蔡淡(蔡文姬)流落南匈奴,曹操特地派人用金银财物把她赎回。
曹操自己对文学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戎马生涯中手不释卷,登高必赋。他的文章质朴刚健,简约明快。他的诗篇抒发自己的*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如历来传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就洋溢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曹操还精通兵法,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曾著有《孙子略解》。另外,还著有《兵书要略》、《兵法》、《兵书接要》,可惜多已散失了。
曹操是一个有多方面成就的历史人物。他虽然*过农民,但他的主要事业是统一北方。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他是起了积极作用的。鲁迅曾经对他作过很好的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20:02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
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农民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过农民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成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他们的。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曹操的故事】
曹操的正室妻子卞氏,原本是倡家,即汉代专门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后唐代演变成娼妓的代名词,但汉代只是指艺人),后来与曹操成婚,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卞夫人成为曹操的正妻。曹丕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曹睿继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
出身虽差,人品极好,做人非常地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