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8: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7:54
位于舒城县西南的七门山下,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水利工程,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0年,汉高祖时期,刘信被封为羹颉侯,封地在舒城,他开始在七门岭下拦截河流,修建“七门堰”,引水东北,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灌溉了超过8万顷的土地。东边,他又增筑乌羊、槽牍堰,总计为“七门三堰”,进一步扩大了灌溉范围,总计可达1500顷。到了明代宣德年间,县令刘显不仅疏浚河道,扩大灌溉面积,还制定了用水管理和规章制度,使人民长久受益。为了纪念刘信、刘馥和刘显,人们在堰边建起了“三刘祠”,并刻石立碑,记录他们的功绩。
七门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充分利用自然的陂、荡、塘、沟,形成自流灌溉网。这里的山水景色优美,吸引了众多游客。"三堰余泽"被誉为“龙舒八景之一”。历史上,多次对七门堰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管理,如刘馥在东汉末年修复断龙舒水,明弘治和万历年间也有进行整修和扩大灌溉范围。七门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水利科学的瑰宝,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然而,历经两千多年,七门堰的兴衰起伏明显,尤其是在近代,战乱、横征暴敛和地主的贪婪使它一度衰败。后,党和大力恢复和扩建七门堰,自1951年到1953年,共开挖新渠36,000米,建设了156处设施,灌溉面积达到97,410亩,1958年龙河口沛干渠的建设使其成为沛杭工程的一部分。如今,古老的七门堰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持,成为历史遗产的珍贵象征。
七门堰,故址位于江淮腹地--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7:53
位于舒城县西南的七门山下,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水利工程,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0年,汉高祖时期,刘信被封为羹颉侯,封地在舒城,他开始在七门岭下拦截河流,修建“七门堰”,引水东北,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灌溉了超过8万顷的土地。东边,他又增筑乌羊、槽牍堰,总计为“七门三堰”,进一步扩大了灌溉范围,总计可达1500顷。到了明代宣德年间,县令刘显不仅疏浚河道,扩大灌溉面积,还制定了用水管理和规章制度,使人民长久受益。为了纪念刘信、刘馥和刘显,人们在堰边建起了“三刘祠”,并刻石立碑,记录他们的功绩。
七门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充分利用自然的陂、荡、塘、沟,形成自流灌溉网。这里的山水景色优美,吸引了众多游客。"三堰余泽"被誉为“龙舒八景之一”。历史上,多次对七门堰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管理,如刘馥在东汉末年修复断龙舒水,明弘治和万历年间也有进行整修和扩大灌溉范围。七门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水利科学的瑰宝,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然而,历经两千多年,七门堰的兴衰起伏明显,尤其是在近代,战乱、横征暴敛和地主的贪婪使它一度衰败。后,党和大力恢复和扩建七门堰,自1951年到1953年,共开挖新渠36,000米,建设了156处设施,灌溉面积达到97,410亩,1958年龙河口沛干渠的建设使其成为沛杭工程的一部分。如今,古老的七门堰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持,成为历史遗产的珍贵象征。
七门堰,故址位于江淮腹地--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