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5 03: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3:02
发乎情,止乎礼,这一经典格言源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诗经》。具体来说,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阐释,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之间。原句为“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孔子借此表达了对于情感与道德规范之间平衡的看法,主张情感的表达应遵循礼义,即“乐而不淫”。
“发乎情”意味着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止乎礼”则强调这种情感要在礼法的框架内得到约束。在古代,这主要是针对贵族阶层,他们不能随意侵犯他人,包括强行追求非礼的女性,必须尊重女性的意愿和礼仪的规定。这个观点体现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深刻理解。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涵盖了周朝五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包括祭祀、宴会、劳动、爱情等广泛主题。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主要收录民间歌谣,反映人民的生活情感;《雅》主要为贵族祭祀诗歌,兼有讽刺与史诗;《颂》则是宗庙祭祀的乐章,对研究早期历史有重要价值。
《诗经》的305篇作品,尽管《风》部分最多,但各部分都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的独特窗口。通过深入理解“发乎情,止乎礼”,我们得以窥探古人对于情感表达与社会规范的平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