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1 01:0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00:30
先了解自己,再了解别人,最后才可能是别人理解你。
其实很多的时候不是不会表达自己,是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会觉得挺羞耻的,渐渐的周围的人都疏远了。不是别人不能理解你,而是你不想被人去理解。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一切都挺好的。
了解一个人,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一次次的反馈。
我今天给你买了个冰淇淋,你不高兴,但还是吃了,我得到的信息就是你不希望我乱花钱,但并不讨厌吃冰淇淋。
同样的买一个冰淇淋,你很高兴,但是没吃,说明你高兴我心里有你,但对高脂食物忌口。
了解的基础是互动,对方需要明确的信号,高兴还是不高兴,用还是不用,用多久,怎么用,或是几点叫你起床你不会生气,如果不论什么事情都面无表情,情绪稳定,那你就是没人了解。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情绪控制,如果突然发怒,对方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明里暗里的说清楚原因,因为一旦有一次毫无道理的发怒,就可能会被打上暴躁易怒的标签,这会很麻烦。
别人会小心翼翼的同你打交道,这虽然会降低你的沟通成本,但对方会承受额外的损耗,就是和你一起玩感到不舒服,就会疏远你,那没朋友就是极限了(数学意义的极限,随时间无限趋近于没朋友的意思)。
人经历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生活中的,社会中的,不要烦恼,也不要抱怨,锻炼自己,不断的积累经验教训,从中吸取到有用的东西。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很棒!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00:27
他们对学习艺术和手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关注技巧,并且总是能够与工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从个人定位上来说,他们实际、乐观,且有一点玩世不恭,而“现在”和“这儿”永远是他们注意力的焦点。他们希望他人眼中的自已既有艺术家气质,又勇于创新且适应能力很强。
生性兴奋的他们信赖冲动,渴望获得影响力,而感官刺激永远都是他们追逐的目标;他们珍视大度, 立志要成为艺术大家。在智能方面,他们的实践战术的能力高于后勤和战略能力,而交际智能则是他们的软肋 。友善的本性使他们更倾向于资讯性的娱乐者角色,而不太擅长以坚毅的性格为前提的指导性操作者角色。由于本性安静而矜持,所以他们更青睐创作者的角色,而不太愿意成为表演者。下面的图表为我们描绘出了 ISFP型人的各种战术角色概貌,具体地展示出了他们的智能发展情况。
和其他技艺者一样,创作者也同样为数众多,大约占总人口的9%或10%左右。同样,他们也具备技艺者所特有的极具艺术气质的战术智能——截然不同于理想主义者、理性者和护卫者所擅长的智能类型。正如“战术”一词的含义所示,技艺者清楚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该走向哪儿,以及该如何走;他们总是可以准确地感知具体的现实情况 。
不过,同样都是生性矜持的技艺者,手艺者以感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见长,而创作者却善于感知细微的感官变化;得益于这一敏锐的感知力,即使是最细微的变化——色彩、音调、结构、气味以及味道——他们也一样能够精确地感知。对ISFP 型人而言,敏锐地感知一切似乎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而他们那敏感的触觉则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
创作者( ISFP型人)说:我们对于语言表达不感兴趣
虽然创作者当中有一些人的确是举世闻名,但事实上,要想观察创作者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这也是为何人们通常对这一类型的人知之甚少的原因 。也许,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就来自于创作者自已:他们倾向于用行动来表达自我,而非有声的语言。和手艺者一样,创作者大都寡言少语,并且对培养语言技巧几乎毫无兴趣。
毕竟,对他们来说,语言并不像工具那样快捷方便;创作者更喜欢用手指去触摸组合工具,通过它们来感受生活的脉搏 。就好像医生号脉一样,这种感觉必须通过接触,用肌肉去感受,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才能体会得到 。这种对感觉的执著与具体的现实环境是如此的贴近和吻合,任何语言的出现反而会破坏这种和谐的状态,于是,有些创作者便因此而轻易地放弃了用语言来表达自我的想法。
不过,创作者的这种不愿开口说话的行为倒不是因为其能力不济,而是纯粹因为不感兴趣。当他们发现了一种表达的媒介——某种艺术形式,创作者便会通过这一媒介清晰而流畅地表达其个性。否则,他们宁愿选择保持沉默,不让他人了解自己;他们的沉默寡言,让别人根本无从下手,无法去了解和分析他们的性格 。同样地,即使当他们取得了非凡的技巧时,例如成为了艺术名家,ISFP 型人可能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名流。可是,他们的本性也依然如同迷一般,无人知晓。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迷,不是吗?